分享

鱼病 | 鲫鱼养殖过程中两种常见病的防控措施分析

 渔业生产队 2017-03-13

近几年随着养殖品种的退化及环境遭到破坏,鱼病发生率死亡率逐年升高,新型鱼病不断出现,养殖户经济损失严重,养殖户信心不足。通威作为养殖行业的领航者,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研发,致力于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中堡鱼病防控实验室可以检测致病因子,测定致病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确定用药剂量,指导科学用药。

  

一、鲫鱼主要疾病


1.大红鳃


大红鳃病原体尚未确定,是复合细菌通过鳃部感染引发的,发病初期鳃丝呈大红色,随着病情发展,鳃丝呈花斑状,有的腹腔有淡黄色腹水,腹水会凝固呈果冻状。大红鳃病主要出现在水温21-25℃(5月15日-6月20日),水温高于26℃时,病症及死亡明显缓解。

  

中堡疾控中心药敏实验室自5月份送样以来,共收到25例样本:敏感药物:甲砜霉素33%,恩诺沙星33%,硫酸新霉素24%。

  

  

2.鳃出血


病原体:鲤疱疹病毒II型,又称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


发病环境:目前发现春、夏、秋三季均会发病,3-6月和9-10月温度18-30℃,是高发期,且发病迅速、死亡率高,呈典型的暴发病特征;温度一旦超过30℃,此病危害性减小;低于10℃,死亡率大大降低或停止死亡,鱼种和成鱼均会感染。研究表明,此病具有专一性,除了异育银鲫外,尚未发现其它鱼类感染。

  

流行情况:目前发病面积高邮沙堰500亩、临泽240亩、马棚150亩、八桥320亩;兴化李中400亩、沙沟350亩、中堡缸顾800亩、昭阳150亩、西郊75亩、垛田45亩等气体养殖区以及南京地区均有发病,发病水面3000多亩,因发病已干塘的10余户,还有部分塘口正在卖鱼。

  

典型症状:病鱼鳃丝肿胀,体色发黑,头部明显(俗称黑头),常沿塘边漫游,不集群;打捞病鱼过程中,鳃盖张合或鱼体跳跃时,从鳃部流出血水,放入水桶中,水色很快变成血红色;病鱼死亡后,鳃盖有明显的出血症状。此类疾病常伴随全身组织器官如鱼鳔、肌肉等处出血或充血,肝脏糜烂,脾脏、肾脏肿大,腹腔有大量腹水。病鱼鳃血管破裂大量出血是非常显著且有别于其它鱼病的典型症状,养殖户称为“鳃出血”病。但随着病情的演变,它鳃部出血的症状变得不明显,有的甚至看不到出血症状,易造成误诊,需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检测。

  

  

传播途径:该病为水平传播—即通过水体、病鱼和工具等相关接触体传播,因此传染性极强,防控难度极高。

  

防控措施:至今尚无有效防控办法,采取下列措施病情可得到控制:“五停两改善”

  

“五停”:停止杀虫、停止消毒、停止内服药、停止喂食、停止加水;

  

“两改善”:改善水中溶氧、改善水体环境。

  

二、总结


进入6月份,我们迎来了鱼病高发期。鱼病的暴发是多条件致病,与天气、投喂比例、池塘管理、鱼种等息息相关。鱼病治疗的理念是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所以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下面是疾控中心的一些建议:


(1)彻底清塘消毒——建议采用每亩200公斤生石灰消毒。

  

(2)以混养为主——可改为银鲫草鱼混养、银鲫与鳊鱼混养等混养的方式。

  

(3)投喂免疫增强剂——坚持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在银鲫“鳃出血”流行之前定期投喂,如黄芪多糖等,以增强养殖银鲫自身的免疫机能,提高抵抗病毒性的能力。

  

(4)合理使用药物——利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对市场上购买的消毒剂、抗菌和杀虫剂等各种渔用药物,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和筛选,保证了购买的药物在水体消毒、抗病和杀虫过程中获得良好效果。

  

(5)避免应激性刺激——不主张不必要的杀虫消毒,要通过检测养殖动物体内、外病原体的数量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消毒剂或者杀虫药物。

  

(6)改喂膨化饲料——对银鲫和草鱼投喂膨化饲料,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减少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来源:扬州通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