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失部牙槽嵴的形态异常】利用软组织进行Ridge Augmentation(一)

 昵称39025992 2017-03-13

翻译&审核:牙齿刺客

如需转载,请联系医涯小秘书授权哦!


本文约

1050

阅读预计

4

分钟


这是高预知性 牙周外科处理的第63篇文章


利用软组织进行

Ridge Augmentation(一)


CTG

roll法


牙槽嵴增大术的病例

Class 1的病例(病例6)

由于根尖囊肿导致牙槽骨缺损,引起牙槽嵴吸收的病例

图12-1   26岁,女性。由其他诊所介绍而来。右上桥体部的基底容易滞留食物残渣。

图12-2  在形成唇侧龈瓣时,发现右上2根尖对应位置有牙间囊肿造成的牙槽骨缺失。


图12-3   从右侧腭部采集结缔组织瓣,使用吸收性缝合线在通过骨膜缝合固定在牙槽骨缺失部

图12-4  缝合后变回龈瓣的状态。


图12-5  初诊时。

图12-6  佩戴最终修复体后。


Class 1的病例(病例7)

桥体部的牙槽嵴凹陷的病例

图13-1   在左上1,2,右上1的桥冠位置有牙龈萎缩,桥体与牙槽嵴之间有空隙。另外,右上2牙体挺出,牙颈线不整齐导致美观上存在问题。

图13-2  初期治疗后,佩戴临时修复体后的状态。将边缘线设在了牙龈缘上,之后在通过根面覆盖将左上2,右上2的牙颈线对齐。


图13-3   26岁,女性。由其他诊所介绍而来。右上桥体部的基底容易滞留食物残渣。

图13-4  在形成唇侧龈瓣时,发现右上2根尖对应位置有牙间囊肿造成的牙槽骨缺失。


图13-5  从腭侧两边采集2块结缔组织移植瓣。

图13-6  小块移植瓣用于缺失部牙槽嵴增大。


▲图13-7 

大块移植瓣用于根面覆盖以及附着龈增大。

图13-8  术后正面照。

图13-9  术后咬合面照。


图13-10  取模前正面照。获得了足够量的附着龈。

图13-11  取模前咬合面照。获得了左右对称的牙槽嵴形态。


▲图13-12 

佩戴最终修复体后的状态。

 消除了牙颈线不齐,美观性良好。


Class 3的病例(病例8)

将埋伏的尖牙拔除后发生了牙槽嵴缺损的病例

图14-1  Seibert分类Class 3.术前。

图14-2  将临时修复体的桥体部形态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满意的形态,并确认缺失部牙槽嵴空间。


图14-3  将多功能蜡覆盖在缺失部上,来推测所需移植瓣的量。

图14-4  从口内拿出的临时桥体和多功能蜡。


图14-5  从上颌结节部通过distal wedge法采集一定厚度的硬结缔组织。

图14-6  采集得到的有一定厚度的结缔组织移植瓣。


图14-7  对移植瓣进行修整并放入受皮侧,进行缝合固定。

图14-8  术后1年2个月。对临时桥体部的形态进行修整,对齐牙槽嵴的形态。


图14-9   取模时的X光片。很明显愈合的不是硬组织而是软组织。

图14-10 佩戴最终桥冠时。


Class 3的病例(病例9)

针对右上1的缺失部牙槽嵴,通过CTG(结缔组织移植)进行Ridge Augmentation来对应的病例

图15-1  初诊时,右上1缺失部的桥体下方牙根部使用义齿专用树脂,提高了桥冠的美观性以后的正面照。

图15-2  拆除后的桥冠的舌侧面。桥体内面沉积大量牙结石。


图15-3  将桥冠拆除以后的正面照。桥体部牙龈由于炎症而红肿。

图15-4  将桥冠拆除以后的咬合面照。桥体部的凹面较显眼。


图15-5  桥体部增大的同时通过APF将邻接牙牙周袋去除。同时进行上唇系带的切除。

图15-6  治愈期间对临时修复体进行形态修整。


图15-7  术后5个月开始制作的最终修复体,佩戴最终修复体后经过2年的状态。

图15-8  术后8年。



下期预告

推送时间:(每周一、周四  10:00pm更新)

2017/03/16(周四)

【缺失部牙槽嵴的形态异常】

利用软组织进行Ridge  Augmentation(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