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临床疾病都可以累及肾血管,但是很多肾血管疾病却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影像资料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阅读完本文,您可以了解一系列肾动静脉疾病,掌握基本的治疗情况。 肾动静脉解剖
肾动脉在肾实质内是按节段分布的。一个段动脉分布一定区域的肾组织,这部分肾组织称一个肾段。一般分为 5 个肾段,即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动脉和段的名称相同,如上段动脉分布的肾组织即为上段。肾段动脉分支之间在肾内没有吻合,故一支段动脉发生血流障碍时,它供应的肾组织即可发生坏死。因此,肾段知识对肾血管造影及部分肾切除手术等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肾动脉在肾内形成两次毛细血管, 最后合成肾静脉,出肾门,入下腔静脉。 肾动脉检查手段 CT 对于诊断肾血管疾病非常有帮助,成像迅速,空间分辨力高,可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技术获得丰富的信息。尤其是迂曲的血管,可以在动脉期及静脉期分别获得图像。MR 也有独特的优势,肾功能不全或者碘对比剂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 MR 稳态自由进动序列(SSFP)或时间飞跃序列(TOF)获得足够信息。对于不能注射钆对比剂的病人,MRA 不需要打药便可获得血管图像。 肾动脉疾病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是最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占到高血压病人的 1%~5%。超过 2/3 的肾动脉狭窄病人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血管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冠心病患者一定要详细评估肾动脉情况。肾动脉狭窄可以导致肾灌注降低,激活 RAAS 系统,导致高血压,严重时可发生肾功能不全。一侧肾动脉异常时,对侧肾动脉一定要准确评估,因为对侧狭窄可能性>30%。 肾动脉狭窄的 CTA 表现为偏心或向心的钙化斑块及粥样斑块,除了可以直接看到动脉狭窄,间接征象包括狭窄后动脉扩张,肾萎缩,肾皮质强化减低。还应该仔细评价副肾动脉,因为它也可以狭窄导致继发高血压。肾动脉狭窄首先推荐腔内成形治疗。
纤维肌发育不良 纤维肌发育不良(FMD)是肾动脉狭窄第二类病因,导致局部管壁不规则增厚,主要累及年轻女性。FMD 可以导致肾动脉狭窄、夹层、动脉瘤、闭塞。FMD 分为 3 型,主要为中膜纤维增生发育不良,占到 80%~90%,疾病还可以累及颈动脉,占 25%。典型的 FMD 肾动脉呈串珠样改变。
肾动脉夹层 肾动脉夹层主要为主动脉夹层的一部分,单独的肾动脉夹层可能发生于外伤或医源性改变,也可能发生在 FMD,恶性高血压,严重的动脉硬化,马方综合征等,单独的肾动脉夹层好发于中远段。CT 可见内膜片,真腔与主动脉相通,但也可能由于肾动脉管径较小或者血栓栓塞,看不到内膜片。此时,只有继发征象可以推测,如管腔节段性狭窄,局部血流中断,远端缺血改变等,有时需要造影检查确诊。
肾动脉瘤 肾动脉瘤,发生于肾动脉壁薄弱或腔内压力过高,大部分患者无症状,但可能突然破裂、血栓形成或栓塞。病因可能为高血压或 FMD。肾动脉瘤最常发生于肾动脉分叉处。 超过 1.5 cm 的肾动脉瘤有治疗指证,<1.5 cm 常常需要每年随访。如出现难治性高血压或者血管栓塞,需要治疗。患者怀孕会增加破裂风险至 50%,一定要密切评估,必要时手术治疗。
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要产生在肾动脉壁直接损伤,继发破裂血液外渗,可由医源性或外伤导致,假性动脉瘤常为囊状,可产生血尿、腹痛、低血压等。CT 可见局限性对比剂聚集,可能发现动脉损伤部位。超过 2 cm 范围的假性动脉瘤需要治疗。
肾动脉闭塞 肾动脉闭塞,肾动脉闭塞 1 小时就可以导致相应供血区肾梗死,闭塞可由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血栓形成往往是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而栓塞可能为房颤、心梗后血栓形成后血栓脱落导致。患者可有突发腹痛,血尿,高血压,肾梗死后可有乳酸脱氢酶升高。慢性肾动脉狭窄可有多发侧枝循环形成,肾动脉闭塞后后果反而可能不严重。
肾动脉夹合症 肾动脉夹综合征,主要为患者肾动脉起源异常,起源过高,导致右膈角压迫,可能产生狭窄。
全身疾病累及肾动脉 结节性多动脉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肾血管常常受累,超过 90%,该病可有非特异症状如持续发热,体重减轻,多关节痛。CT 可见肾脏增大,强化减低,可能出现肾动脉瘤,但有时因为动脉瘤过小难以发现。MR T2 序列可见弥漫高信号。合并其他器官如脾脏梗死、消化道受累时要怀疑本病。造影可见多发微小动脉瘤。
动静脉交通性疾病 累及动静脉交通的疾病主要是肾动静脉畸形(AVM)和肾动脉瘘(AVF)。 肾动静脉畸形(AVM) AVM 可能为单一动脉供血或多个动脉供血。
动静脉瘘(AVF) 动静脉瘘是动静脉间的短路,医源性损伤为主,如肾穿,也可能为肾动脉瘤破裂正好流入相邻静脉。
肿瘤所致动静脉交通
肾盂输尿管扩张 肾动脉压迫输尿管。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的病人有一部分是由于周围走形血管压迫所致,如肾下极的副肾动脉。
肾静脉疾病 「胡桃夹」综合症
肾静脉狭窄最有名的是「胡桃夹」综合征,胡桃夹综合征的含义为左肾静脉走形在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受压后狭窄,主要发生在瘦高女性,可出现血尿及腹痛。左肾静脉慢性受压后,回流受阻,周围可见多发侧枝循环,如性腺静脉、下肢静脉曲张。正常肠系膜上动脉和主动脉的角度是 45%,当小于 35°时,可能产生压迫。CT 可见肾静脉「鸟嘴征」。
肾静脉血栓形成 肾静脉血栓形成,主要由肿瘤导致,也可由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创伤等导致,好发于左肾静脉,可能是因为左侧肾静脉较长。患者可有血尿,腹痛,肾功能不全。 CT 可见静脉充盈缺损,管腔扩张。激发征象包括皮质延迟强化,水肿。慢性病程时可见侧支循环形成。
肾静脉外伤
作者:范则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