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城农村低龄儿童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feiya0823 2017-03-14
 

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龄人口减少、“村村办校”模式受到较大冲击,为客观全面了解撤点并校农村低龄儿童受教育状况及存在问题,从而探究政策落实效果及未来发展方向。根据省局统一安排部署,蒲城队于9月中旬利用三天时间入户开展农村低龄儿童教育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蒲城农村低龄儿童家庭收入低,教育费用压力大;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学生学习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应向农村学校倾斜。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以蒲城县教育局提供的各乡镇小学和幼儿园样本为基础,以县城为中心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选取5个村,分别是桥陵镇赵山村、党睦镇林吉村、兴镇兴南村、孙镇黄寨村、椿林镇岳兴村,每个村分别选取6名家长和6名学生作为调查样本。

二、受访村及受访学生基本情况

受访村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了五个行政村,共计有15岁以下儿童2206名,其中有760名学龄前儿童,有1446名小学阶段儿童。在五个被调查行政村中:3个村有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2个没有;其中一个村学前教育机构是公立,2个是私人办学形式;有3个村有小学13年级,2个村没有小学。

受访学生基本情况:在被调查的30名低龄学生中,男生有11人,女生有19人,分别占比36.7%63.3%;从就读的年级来看,2名是学前教育阶段,10名是1-3年级,18名是4-6年级,分别占比6.7%33.3%60%

三、受访村低龄儿童教育情况

(一)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情况

本次调查共计访问30个家长,均是农民,年平均收入2.87万元。在所调查的30名家长中,仅有4名将孩子送往县城小学就读,其余因难以承受教育费用而就近入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30名家长中有28人认为低龄儿童每年教育支出在2000元以上,大部分孩子教育支出达到40006000元,其中学费、书本费等基础费用及住宿费、生活费支出开销最大。

(二)农村学生上学安全情况

1、八成多受访儿童没有住校,绝大多数步行上学或家长接送。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0名学生中,上学路程1公里以内的有16人,距离1-3公里的有10人,距离3-5公里的有3人,距离5公里以上的有1人,分别占比53.3%33.3%10%3.3%;从上学方式来看,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上学的有5人,结伴步行的有2人,家长接送的有23人,分别占比16.7%6.7%76.7%;其中13.3%的学生住校,86.7%的学生没有住校;住校的学生都是一个星期左右回家一次。

2、被调查儿童遇到意外伤害或侵害较少,多数儿童选择求助家长或老师。调查结果显示,在上学的路上遇到过意外伤害的只有1人,而且是极少遇到,96.7%的学生没有遇到过意外伤害;93.3%的学生没有遇到过非法侵害,只有6.7%的学生遇到过暴力侵害;当遇到伤害或侵害时,学生们都选择了求助,首先想到的是求助老师、求助家长、求助民警和求助路人。

(三)寄宿学生生活情况

寄宿学校都有专职生活指导老师,并开设了住宿安全教育课或有相应管理制度;75%的学生认为寄宿学校的宿舍和饮食条件较好,25%的学生认为条件一般;学生们普遍认为寄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宿舍数量不足,二是饮食缺乏营养。

(四)农村学生学习环境

调查显示,在学习遇到困难时,66.7%的学生求助老师,13.3%的学生自己解决,10%的学生求助家长或亲戚,10%的学生求助同学朋友;从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一是往返路途时间多,二是教学仪器及设备不足,三是教师教学水平低,四是班额大、教师关照少,五是住校生难以适应寄宿生活、心理压力大,六是自身不细心。

从学生反映的学校环境需要改进的方面来看,主要集中在:改善教学仪器及设备、优化学校周边环境、提升师资水平、改善学生饮食、提高住宿设施配备等方面。

(五)学校教学情况

在被调查的30名学生中,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自己就读的学校,66.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学习环境很好,33.3%的学生认为一般;9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教学方法很好或好,6.7%的学生认为还可以,3.3%的学生认为不好;93.3%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老师的教学态度很有耐心,6.7%的学生认为一般;7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教学内容很丰富,有创意、很容易接受,30%的学生认为一般,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六)学生转学意愿

从农村学生中途转学情况来看,46.6%的学生反映自己学校没有转学情况,26.7%的学生反映因为家里原因有转学学生,26.7%的学生反映因为想上更好的学校而转学;在选择留在农村小学还是去镇上更好的学校念书的意愿时,60%的学生选择留在农村小学,40%的学生选择去镇上或者更好的学校上学。

60%的学生认为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附近农村小学合并在一起好,这样办学效果会更好;30%的学生认为合在一起不好,因为学生太多了,老师兼顾不了;10%的学生认为都可以,无所谓。

四、蒲城农村低龄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集中,安全隐患增多。调查中发现,每个乡镇的小学生上学大多集中在一所学校,离学校近的学生可以步行上学,而大部分学生则需要住校或者由家长接送,既耽误家长干活,又增加了上学途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农村学校缺乏专职保安,紧紧依靠学校领导和教师利用课余来维持学校秩序,这样使得学校安全存在大量隐患。一旦有不法分子行凶或其他恶性事件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二)饮食安全问题,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据了解,较小的寄宿制学校每天的菜谱由做饭的工作人员凭个人喜好搭配,加之家长对饭菜价格有要求,也限制了菜品的丰富性,而且农村学校的食堂卫生较差,容易导致学生营养缺乏或过剩,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发育造成危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寄宿制学校模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寄宿制学生由于脱离家庭,离开父母来到学校独立学习和生活,心理适应能力偏低,很难快速的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之,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父母进行交流,孩子难免会有情感上的隔阂,认为父母不够关心自己,学习差生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里。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也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隐患。

(四)生活教师数量不足,任务过重。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在数量上还存有很大的缺口,有些地区,有些学校尚没有配备专职的生活教师。有的学校虽然已经配备了专职的生活教师,但由于师资不足,工作任务繁重,人均负责30-40名学生,心理压力大,担心学生出事。而那些没有配备专职生活教师的学校,大多由授课教师兼任生活教师,他们既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又要照顾学生的生活,其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五、几点建议

随着农村撤点并校,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学校经费紧张,管理难度加大,农村家庭教育支出增大等一系列问题涌现出来。为解决农村低龄儿童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五个方面建议。

(一)加强教学管理,改善硬件设施。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农村学校提供较好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校车,农村学校应尽可能提高教学设备(特别是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率,配齐必要的教学配套资料等。同时,学校应唤起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二)加强安全管理。一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防范意识能力;二是建立家长联系卡,定期召开家长会,签订《学生安全管理责任书》;三是把好食品关,严防食物中毒和“四害”的感染;四是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五是加强校外的安全教育。平时要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水、防电、防雷、防骗、防交通安全等教育,重点要求学生不能私自下河及水库等地方游泳;不进游戏机室、网吧;不吸烟喝酒;不在马路上追逐玩耍,教会学生在校外遇到危险时的求救方法。

(三)规范后勤管理。要从严格管理着手,制定一系列的后勤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尤其是食堂和宿舍管理,使后勤工作有章可循,以服务的态度对待学生,尽量给寄宿生提供方便,及时消除矛盾,堵塞漏洞,让学生住在学校里有如归家的感觉。

(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的教师队伍,对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配备,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和经费倾斜。为办好寄宿制小学,政府必须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一是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条件。二是财政要加大寄宿制学校教育公用经费的下拨额度。学校也要根据自身的能力,自力更生,逐年改善办学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