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四大画家之首 | 沈周的故事

 听风山居 2017-03-15

沈周曾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说:“以画名家者,亦须看人品何如耳。人品高则画亦高,古人论书亦然”。这也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沈周能在历史上赢得无比崇高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的为人。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不应科举,长期以事绘画和诗文创作。擅山水,初得父沈叵吉、伯父沈贞吉指授,后取法董源、巨然,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于吴镇。四十岁前多画小幅,后始拓为大幅,笔墨坚实豪放,形成沉着浑厚的风貌。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成之势,人称“细沈”。书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兼工花卉、鸟兽,擅用重墨浅色,别有风韵。也画人物,名重当时,其画以水墨山水为主,另其写意花鸟兽亦甚佳,其影响后人既深又远,无愧称明四大画家之首。

沈周作为明朝著名的书画家,跟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他虽然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画家,但是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贩夫走卒来向他求画,他也欣然应允。


沈周厌恶官场仕途,地方官举荐他出来做官,他都推说自己母亲年迈需要照顾,没有肯去。久而久之,他对城市生活也觉得无趣,就在郊外造起了屋舍,带着老母亲搬出城去住了。

苏州有个曹知府,新盖起了一幢大宅院,想描画一下屋宇墙壁,就派人四下去搜罗画家。正好有人想给沈周使坏,向曹知府推荐了沈周。太守想也不想,叫衙役去沈周家里抓他来画画儿。

衙役来到沈家,吵吵嚷嚷要带沈周去官府。沈周赶紧跑出屋来,把衙役拉到一边,悄声细气地说:“你们不要吵,不要吵。我母亲年纪大了,在屋里休息,别让她受惊了。画墙壁?我画就是了,每天早晚一准儿到,你们别吵。”


沈周的朋友知道了这事,都很气愤,说:“那姓曹的算什么东西,连你都不认识,还敢对你这样无礼。你不是认识很多显贵的朋友吗?去找找他们,不要受这个窝囊气。”

沈周笑着说:“我是苏州的小老百姓,官府叫我去服役,这也是我的义务,谈不上什么受辱。如果去低三下四拜托显贵,那不更轻贱自己嘛?”于是,沈周每天去知府家里画墙画梁柱,画了十好几天才完成任务回家。


之后有一回,曹知府到京城去办事,进了吏部衙门,拜见了吏部主管官员。吏部官员看了曹知府的名帖,说:“足下知苏州府,可不知沈先生最近好吗?”


曹知府不知道这个沈先生是什么来历,又不敢多问,只好敷衍答道:“还好,还好。”知府又去拜谒内阁。文渊阁大学士、宰相李东阳见了他,满怀期待地问:“你从苏州来,沈先生有没有书信带给我呀?”


曹大人更懵了,支支吾吾地说:“这个……好像有吧,大概还在路上。”


出了内阁办公厅,曹知府满头是汗,跑去拜见吏部侍郎、长洲籍书法家吴宽,打听李相爷说的“沈先生”是何方神圣。吴宽很惊讶,跟他介绍了一下沈周的来历。他又回去一打听,结果发现这位大名鼎鼎的沈先生不是别人,就是自己抓来画墙壁的那个老头儿。


沈周勤恳地奉养老母亲,直到老太太九十九岁去世,这一年沈周自己都是八十岁的老翁了。三年后,沈周逝世于苏州。

沈周曾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说:“以画名家者,亦亦须看人品何如耳。人品高则画亦高,古人论书亦然”。这也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沈周能在历史上赢得无比崇高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的为人。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