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词】论词八要·清(作者:魏新河)

 茗韵清风 2017-03-15


通 知


安徽省雅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论词八要·清

魏新河

(一)
雅正

自唐代文士采用民间曲子词形式而为之,即逐步雅化,且明张雅之旗帜。至南宋,姜夔出,始成标准之雅词,一以雅正为归。浙西一派,奉姜夔为宗师,以姜氏为南宋雅正之第一人,论为众妙毕备。雅正一辞,或言古雅、典雅、骚雅、醇雅、娴雅等,皆雅正之诸等色貌,不若雅正二字之精当。蔡世远《古文雅正自序》:“名之曰雅正者,其辞雅,其理正也。”按雅正亦兼指音乐,大雅正声是也,刘熙载《词曲概》:“乐,中正为雅,多哇为郑。词,乐章也,雅郑不辨,更何论焉。”

司空图《诗品·典雅第六》:“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朱彝尊《词综·发凡》:“言情之作,易流于秽,此宋人选词,多以雅为目……填词最雅无过石帚。”又云:“姜尧章氏最为杰出。”又《群雅词集序》:“盖昔贤论词,必出于雅正。”又《乐府雅词跋》:“盖词以雅为尚。”又《黑蝶斋词序》:“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其惟我友沈覃九乎?……其《黑蝶斋词》一卷,可谓学姜氏而得其神明者矣。”

张叔夏《词源》:“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矣。”又:“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不惟清虚,且又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跃。” 又云:“中仙词极娴雅,有白石意趣。”

汪森《词综序》:“鄱阳姜夔出,句酌字炼,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

厉樊榭《樊榭山房集·群雅词集序》:“由诗而乐府、而词,必企夫雅之一言。”

戈顺卿《宋七家词选》跋语:“玉田云‘词欲雅而正’,雅正二字,示后人之津梁,即写自家之面目,知此二字者,始可与论玉田之词。”

李云章《词综补遗》序:“不雅不足以为词,欲挽不雅而归之雅,非精且博如《词综》不足以为法。”

孙麟趾《词径》:“一句不雅,一字不雅,一韵不雅,皆足以累词,故贵雅。”

况夔笙《蕙风词话》:“俗者,词之贼也。”

刘永济《词论》:“文家遣词,雅言则违俗,俗言则伤雅。用之廊庙者,不谐于里巷;习于民众者,不重于士夫。求其通上下之用、兼雅俗之宜,无施而不可者,厥惟填词。故能高者比于风、雅,下者媲美于歌谣。经史之辞、民俗之颜、方里之音、古今之语,一入名手,俱皆妙谛。牢笼之广、包举之大,有文字以来殆无与比者焉。……故虽分镳诗赋而能夺帜文坛,虽晚出后代而能炳耀千古,非偶然也。世有以周柳衍为慢曲而后此体始广,苏辛振以风力而后此体始尊者,岂探源之论哉。”



(二)
清空,不质实

不粘于物质,摄取其神理。并含疏、不密之意。张炎《词源》首举“雅正说”,又举“清空说”,并尊姜夔为清空、雅正之范。但作词之时,宜兼顾疏密、滑涩、癯腴,只须有所倾向,不可过于偏颇。

张炎《词源》:“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跃。”

《古今词话》引杨升庵曰:“玉田清空二字,词家三昧尽矣。”

沈祥龙《论词随笔》:“词宜清空。……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如月之曙,如气之秋,表圣品诗,可移之词。”

厉樊榭《雪狮儿》序:“作此狡狯,殆非词家清空婉约之旨,观者幸毋以梦窗质实为诮也。”

曹贞吉《秋锦山房词序》:“秋锦论词必尽扫蹊径,独露本色。尝谓南宋词人如梦窗之密,玉田之疏,必兼之乃工。今读是集,洵非虚语。”

孙麟趾《词径》:“空则超,实则滞。”

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公(苏轼)以‘燕子楼空’三句语秦淮海,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余尝深味是言,若发奥悟。昨赋吴小城观梅水龙吟,有句云:‘对此茫茫,何曾西子,能倾一顾。又水漂花出,无人见也,回栏绕,空怀古。’自信得清空之致,即从此词悟得法门,以视旧咏吴小城词,竟有仙凡之判。”又:“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其实经史百家,悉在熔炼中,而出以高淡,故能骚雅,渊渊乎文有其质。如石帚之用‘三星’,则取之诗‘跂彼织女’之疏,梦窗之用‘棠笏’,则取之旧唐书李之传,余类不可胜数。若子集中之所取裁者益伙,读者贵博观其通耳。”

吴梅《词学通论》:“梦窗固密,惟有灵气往来;玉田固疏,而其沉着处,虽白石亦且不及。浙词专学玉田之疏,于是打油腔格,摇笔即来,如‘别有一般天气’、‘禁得天涯羁旅’等语,一时词稿中,几乎触目皆是。”又:“皋文水调歌头五章,既沉郁,又疏快,最是高境。”又:“(项鸿祚)其才力固高人一等,持律亦细,惟其措辞终伤滑易。”

夏承焘《词源注》:“张炎所谓清空的词,是要能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质实的词是写得典雅奥博,但过于胶着于所写的对象,显得板滞。”

万云骏、赵山林《论词的空与实》:“实的一派景语比较多,写具体的东西比较少,用典较多,藻采较浓,其抒情的线索常常不那么明显;空的一派情语比较多,用典较少,色彩较淡,其抒情的线索比较容易看出来。空、实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疏、密的问题。空就是形象地组织比较疏一些,实就是形象地组织比较密一些。”

谢章铤《抱山楼词序》:“词欲清空,忌填实。”

詹安泰《宋词风格流派略谈》:“(白石)极意创新,力扫浮艳,运质实于清空,以健笔写柔情。”

刘永济《词论》:“清空云者,词意浑脱超妙,看似平淡,而意蕴无尽,不可实指。……其超妙,其浑脱,皆未易以知识得,尤未易以言语道,是在性灵之领会而已。严沧浪所谓‘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是也。”




(三)
清高,尊贵

词与词人皆具一种清高之精神、尊贵之姿态。论其体质,词之雅洁,亦为诸文体之冠,其潇洒尘上、清高尊贵之风神气度,自非其它文体可比。词体之尊,久矣为人认可。朱秀水论曹溶词:“念倚声虽小道,当其为之,必崇尔雅、斥淫哇,极其能事,亦足宣昭六义,鼓吹原音。”词者,诗之余,为三百篇之苗裔,亦风亦雅亦骚,自天子将相以至布衣寒士,皆有倚声之好者,非俗谓艳科、小道也。特词之为体,质地柔美,尤宜抒发绮靡幽隐之思。留恋光景,抒发情爱,人类之常性,任何一种文体皆不能免,而又何诮乎?

蒋景祁《陈检讨词钞序》云:“读先生之词,以为苏辛可,以为周秦可,以为温韦可,以为左、国、史、汉、唐、宋诸家之文亦可。”

吴癯庵《词学通论》:“要之倚声之学,至二张(河按即张惠言皋文、张琦翰风兄弟)而始尊,此可为定论耳。”



(四)
清纯,洁净

言词外在之字面、内在之情意,需精纯洁净,不可污浊、不可芜杂,唯美是取。

徐乾学《渔洋续集序》:“择一字焉必精,出一词焉必洁。”

吴锡麒《詹石琴词序》:“幽深窈渺之思,洁静精微之旨,远绪相引,虚籁自生”。

叶遐庵辑录《大鹤山人词话*附录*郑大鹤先生论词手简》:“沈伯时论词云:‘读唐诗多,故语多淡雅。’宋人有檃括唐诗之例。玉田谓:‘取字当从温、李诗中来。’今观美成、白石诸家,嘉藻纷缛,靡不取材于飞卿、玉溪,而于长爪郎奇隽语,尤多裁制。尝究心于此,觉玉田言不我欺。因暇熟读长吉诗,刺其文字之惊采绝艳,一一汇录,择之务精。或为骈俪,顿获巧对。温八叉本工倚声,其诗中典要,与玉溪‘獭祭’稍别,亦自可綷。以藻咏,助我词华。”



(五)
清爽,清凉

词之温度各有不同,其给人之感觉亦各有差异。柳耆卿“艳杏烧林,缃桃绣野”乌得不热?清爽、清凉一境,为白石一派之主色调。此凉爽之效,首为白石精酌词汇音色,刻意营造出者,变秾丽温软,为爽利清脆。为达效果,白石刻意择辞营境。每一展卷,辄觉清风扑面,丝丝凉意,不使人生腻。清凉一境,其初为一种个人风格,其后逐渐成为一种共同审美取向。如今日餐食上之冷饮,人人喜爱,甚为普遍也。而此清寒冷寂之境,实此前词中所无,白石所手开新境也。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姜夔》:“付与南人比吟境,二分冷月挂芜城”,又“不供温韦寻梦境,春衫冷月过淮南”,是矣。至清之浙西派益发展之,厉樊榭造其极,尤以《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泷》“帆影摇空绿”之景象最为典型,一种爽秀到骨,令人称绝,予尝语人曰:“观之每令人有自杀之念。”陈兰甫继之,亦颇可观,“满船凉翠吹入”之句亦刻意追步樊榭老仙。

予曰:白石词之色,空青。白石词之香,冷香。白石词之味,清爽。或问:白石词之整体感觉如何?答曰:犹如一杯冰镇橄榄水。沉浸其词,令人须眉皆绿,肺腑俱爽,不似余子秾丽温腻,令人视觉厌烦,口胃滞塞。

厉鹗《陆南香白蕉词序》:“今年春暮得晤于芜城僧舍,相与纵论词家流别,因及近时名胜,大都新绮有余,而深窈空凉之旨,终逊宋贤一筹。”

严迪昌《清词史》:“在清人词中,厉鹗所作最以幽隽著称……所谓幽隽,是指一种冷色调的秀美。……如洞箫轻吹于旷野,其意象多呈清冷形态,但寒而不瘦,清而不枯,故构成的境界每是空灵清冷又秀色可餐。在章句层次上多转折,选字择语则特见俊逸。……如果说清空是浙派词人理想的审美极致,那么,厉鹗较之其前辈们在这审美情趣上更接近于理想境界。”

严迪昌《清词史》:“‘帆影摇空绿’完全可以移作厉鹗艺术风貌的意象评语。帆影是虚的,但是,实物帆的存在始得有此影,空绿之绿当然也是月下江畔山峰倒影入江后与水波的融合之色,又是虚实相生的物象,这空绿呈现的色调是够幽邃也够幽秀的了,而现在还需加上帆影的摇的动势,于是这幽与秀都不是凝滞的,而是流转的、空灵的”




【附论:白石之清凉法】


白石词云:“红萼无言耿相忆”,下一红字,犹恐于视觉、感觉上温热,乃特别于此句之前,着“翠樽易泣”一句,以‘翠’字为之降温,又爱用“冷红”二字,其匠心如此,可见一斑,不可不知也。

“闹红一舸”,此白石最艳丽之句,而我不觉其热,何也?以此“闹红”二字置诸清凉世界之中也,则其无法热得起来。前有小序云:“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此清凉一也;“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此清凉二也;“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此清凉三也;“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此清凉四也;“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此句最凉,于篇中亦去“闹红”二字最近,其致冷作用亦最大,此清凉五也。其后词云:“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此清凉六也;“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此清凉七也。“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此清凉八也。“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此清凉九也;“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如西风南浦”,此清凉十一也;“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此清凉十二也;“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此清凉十三也。在此清凉国中,岂能感觉“闹红”二字之热乎?白石之清凉,可以略知矣。

唐圭璋《论姜白石及其词》:“关于白石词中语言的凝练,还可从他对‘冷’字的运用上得到说明。……白石也多用“冷”字来反映他那不随流俗俯仰的心情。……以‘冷’字反映出词人孤洁的性格。”




【附论:词之音色温味】


词之精诣妙造,至有音、色、温、味。吾国汉字,本有形声,姿态各异,声响万千。数千年来,吾人于汉字之音义形色,更富认识,益饶印象,乃于词中,细加审辨,精心位置,惨淡经营,则其音、色、温、味俱全,其精微如此,不可不知。故李之仪有“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之语(《跋吴思道小词》)。明陆时雍《诗镜总论》:“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也”,可见早在晋唐之时,诗人已崇尚设色淡雅的作品,这和画中之南派山水一样,一幅小品,闲散数笔,写出坡岸亭木,再着浅墨或花青色淡淡涂抹一带远山,诗味无穷。到了词中,作者就更注意详细审辨音色温味了,甚而精细到认真分析每一个词汇,所以文廷式在《云起轩自序》中感叹道:“词至南宋而极盛,……其用字,则风云月露红紫芬芳之外,如有戒律,不敢稍有出入焉。”词之为体,唯其精美之至,则所用之辞亦必择其最美妙者方称,于是可用之字词远不若诗之宽泛。吾邦倚声家历来唯美是求,字词、情意、音色、滋味,皆求其至善至美,洵美且异,是有浓重之唯美主义,乃成此美轮美奂之词体,为我中华民族文学中之最美。

河按:词中有一种本色语,不饰铅华,不能计较其音色精美与否。盖词家当情感浓郁之际,非此等语不能达之,其余则不计也。如韦端己《思帝乡》云“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休。”顾夐《诉衷情》云“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周邦彦《风流子》“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解连环》:“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风流子》:“多少暗愁密意,惟有天知。”

沈祥龙《论词随笔》:“词不宜过于设色,亦不宜过于白描。设色则无骨,白描则无采。如粲女试妆,不假珠翠而自然浓丽,不洗铅华而自然淡雅,得之矣。”

周保绪《介存斋论词杂著·五》:“次则讲片段,次则讲离合。成片段而无离合,一览索然矣。次则讲色泽、音节。”

王闿运《湘绮楼评词》论李璟《山花子·菡萏香消翠叶残》:“选声配色,恰是词语。”

吴癯庵《词学通论》:“作词之法,论其间架构造,却不甚难,至于撷芳佩实,自成一家,则有非言语可以形容者。”

况夔笙《蕙风词话》:“深浅浓淡、大小轻重之间,务要侔色揣称。昔贤未有不如是精整也。”

龙榆生《词学十讲》:“词是最富音乐性的文学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之美,得就色、香、味三方面去领会。正如刘熙载所说:‘词之为物,色、香、味宜无所不具。以色论之,有借色、有真色。借色每为俗情所艳,不知必先将借色洗尽而后真色见也。’(《艺概》卷四《词曲概》)……王国维也有所谓‘生香真色’的说法(见《人间词话》卷下)。刘氏又称:‘司空表圣(图)云:梅止于酸,盐止于咸,而美在酸咸之外。严沧浪云: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水中之月,镜中之像。此皆论诗也,词亦以得此境为超诣。’(《艺概》卷四《词曲概》)像这类‘水中之月,镜中之像’和‘美在酸咸之外’的词境,以及所谓色、香、味等等,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我们要理解它,又非经过视觉、嗅觉、触觉等等的亲身体验,是很难把它说得明白的。……声表现在‘轻重扬抑、参差相错’的基本法则上面,色表现在用字的准确上面。”

刘永济《词论》:“文学之美,有色有声。”又:“填词纯重情思与兼尚色泽,皆为要论。惟仅有色泽,而情思平凡,乃为下乘。至敷色浓淡之间,亦有斟酌,大抵须与情思相发,所谓‘连情发藻,侔色揣称’也。此中分寸。全在作者临时自己商略。通兌(左加单人旁)者以情真思深为极致,精密者用藻丽工细为准绳。……盖文之为训,本有文采、文饰之义,即寻常语言,亦多粉饰之词,所以动观听、增情趣也。”

刘永济《微睇室说词》:“词家婉约一派最讲修辞,他们为了增加词语的色泽,还运用两种方法:即换字法与代字法。”



【附:换字法与代字法】


刘永济《微睇室说词》选录:

……换字是以新鲜之字换去陈旧的字,以美丽之字换去平常的字。例如:以霜丝换白发,以秋镜换秋水,以商素换秋天,以金缕换柳丝,以银浦换天河。这种换用的字最多,随处可见。但换字亦有限度,过限度反而损美。所谓限度者,不可太生僻,不可转折太多。例如秋风太平常,因“秋风为商”,(见《文选·悼亡诗》:“清商应秋至”注),飚者,疾风也,乃换成“商飚”可也。因“商,金音,属秋”,(见《列子·汤问》:“当春而扣商弦”注),乃换成“金飚”亦可也。如因秋属商,商为金音,乃换成“金商”,则生僻了。又如古称月中有蟾,引以“小蟾”作新月用可也。钩本形容新月如钩,以“玉钩”、“银钩”作新月用可也。但刘方叔《贺新郎》词用“蟾钩”,则转折多了。姚范《援鹑堂笔记》论王安石诗“发为感伤无翠葆”句曰:“因‘头如蓬葆’(四字见《汉书·燕剌王旦传》注曰:‘草丛生曰葆’),遂以‘翠葆’代‘绿发’,不可也。”此亦太多转折了。

代字亦词家习用法,其与换字不同者,代字不但将本色字加以修饰,而且将加工设色的字代替本色字用,或是形容本色字,或是取其标志作代(标志是取某物整体中最突出的部分代整体。)其类别甚多,分述如下:

一、以形容词代名词用者,例如以“檀栾”代修竹,本出枚乘《兔园赋》“修竹檀栾。”吴梦窗《声声慢》“檀栾金碧”句即用此。此词“金碧”二字又系楼台的形容词,即以代楼台用。聂冠卿《多丽》词有“况东城、凤台沁苑,泛晴波、浅照金碧”句可证。吴词又有“婀娜蓬莱”句,“婀娜”本柳的形容词。李商隐《赠柳》诗有:“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之句是也。他如“绵蛮”代莺声,以“暗碧”代密叶,以“红香”代花朵,皆此类也。

二、以美丽名词代普通名词者。例如以“珠斗”代北斗,因北斗七星如连珠也。以“翠幄”代密叶,因陆机有“密叶成翠幄”之句也。以“翠葆”、“青玉斾”代新竹,葆本古时车上所张的羽盖,新竹似之,故周美成《隔浦莲近拍》词有“新篁摇动翠葆”之句,又《浣溪纱》词有“翠葆参差竹径成”句皆是。因葆又联想到斾,故周词又有“墙头青玉斾”句以代新竹。以“绣幄”代繁盛花树,则又因“翠幄”联想到花多如绣。吴梦窗《宴清都》有“绣幄鸳鸯柱”句,此以“绣幄”代海棠,以“鸳鸯柱”代连理树,使语词更加鲜丽。此类如以“双鸾”、“双鸳”代绣鞋,以“丁香结”代愁结,以“秋水”代秋波,以“水佩风裳”代荷花荷叶,以“玉龙”代玉笛皆是。

三、以名词代形容词者。例如“麹塵”代柳色或水色,字本出《礼记》“鞠衣”注:“如鞠塵色”。鞠与麹二字通用,麹塵,乃浅绿带黄的颜色,新柳与春水色正相似。刘禹锡有“龙池遥望麹塵丝”句,即柳色,吴梦窗《过秦楼》词有“藻国凄迷,麹塵澄映”句,即水色也。又春水色亦有用“蒲桃”或“葡萄”或“蒲陶”代之者。“蒲陶”本酒名,其色正如春水。故李白《襄阳歌》有“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蒲陶初酦醅”句,王沂孙《南浦》词咏春水有“葡萄过雨新痕”句皆是。又以“桂华”代月色,因古传月中有桂,故周美成《解语花》有“桂华流瓦”句。

四、以整体中突出部分代整体者。例如以“金钗”、“红裙”代美人,以“蟾蜍”代月,“小蟾”代新月,“嫠蟾”代孤月,“素蟾”代白月,“寒蟾”代凉月,“银蟾”代明月,“冰蟾”代冬月,其他可准此类推。

五、以古代今者。此有二类:一以古人代今人,二以古地代今地。以“蛮素”代侍妾,因小蛮、樊素乃白居易的侍妾,如吴梦窗《霜叶飞》词有“倦梦不知蛮素”之句。以“谢娘”、“秋娘”代姬妾或妓女,因李德裕姬人姓谢,德裕为作《江南曲》者也。秋娘本妓女,杜牧有《杜秋娘诗》记其生平。以“桃叶”、“桃根”代爱妾,因王献之有迎娶爱妾《桃叶歌》,故李商隐诗有“桃叶桃根双姊妹”之句。以“潘郎”、“檀郎”代美少年,因潘岳美丰姿,其小名檀奴。以“沈郎”代清瘦之人。因沈约《与许勉书》自叙有“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之文。以“兰成”、“庾郎”代羁旅之人,因庾信使北周被羁留也。以“杜郎”代风流才人,因杜牧喜冶游,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句也。以“玉箫”代情人,因韦皋与玉箫约七年来娶,后八年始至,玉箫已死,故史达祖悼亡词有“算玉箫、犹逢韦郎”之句。此类不便直言今人,故以古人代之。以古地代今地者,例如“西陵”原本《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故以代妓女游乐之地。如“桃溪”本刘晨、阮肇二人上天台采药,山上有桃树,山下有溪水,二人遇二仙女,不久思归的故事。周美成《玉楼春》词有“桃溪不作从容住”,即以指别旧欢。如“西州”本羊昙追念谢安不忍过西州城门,一日羊被酒不觉至西州门,乃痛哭而去的故事。张炎《甘州》“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即用此。吴文英《西平乐慢》:“细雨西城,羊昙醉后花飞”之句,则用西城。

代字不可与本色语词相去太远,或两者缺乏联系。颜之推《颜氏家训·劝学篇》有记用词错误一条曰:“《罗浮山记》云:‘望平地,树如荠’,古戴高(高上一日字)诗云‘长安树如荠’。又邺下有一人咏树诗云‘遥望长安荠’,……皆耳学之过也。”



【附:白石词中用冷色调字句】


白石词中用翠、碧、绿、青诸字尤多,在绘画中皆所谓冷色调者,试检其句如次: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平韵满江红

静看楼角拂长枝,朝寒吹翠眉。---阮郎归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念奴娇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鬲溪梅令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疏影

翠袖佳人来共看,漠漠风烟千亩。---念奴娇

翠樽共款,听艳歌、郎意先感。---眉妩

归来后,翠樽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八归

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暗香

翠眉织锦,红叶浪题诗。---蓦山溪

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角招

引凉飔,动翠葆,露脚斜飞云表。---秋宵吟

栏杆表立苍龙背,三面巉天翠。---虞美人

家在碧云西。---少年游

漫暗水、涓涓流碧---霓裳中序第一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淡黄柳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暗香

折得青须碧藓花,持向人间说。---卜算子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浣溪纱

凉夜摘花钿,冉冉摇动云绿。---好事近

云绿峨峨玉万枝,别有仙风味。---卜算子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疏影

绿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卜算子

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蓦山溪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小重山令

春未绿,鬓先丝。---鹧鸪天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八归

金谷人归,绿杨低拂吹笙道。---点绛唇

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莺声绕红楼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萧索。---凄凉犯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鬲溪梅令

后日西园,绿阴无数。---侧犯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永遇乐

秦山对楼自绿,怕越王故垒,时下樵苏。---汉宫春

越只青山,吴唯芳草,万古皆沉灭。---念奴娇

慈乌相对立,柳青青。---小重山令

江左咏梅人,梦绕青青路。---卜算子

青青官柳,飞过双双燕。---洞仙歌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庆宫春

其用凉、寒、冷诸字亦甚多,特为检出:

荷冉冉,展凉云,横卧虹千尺。---蓦山溪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念奴娇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惜红衣

与君闲看壁间题,夜凉笙鹤期。---阮郎归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齐天乐

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解连环

凉夜摘花钿,冉冉摇动云绿。---好事近

玉笙凉夜隔帘吹,卧看花梢摇动一枝枝。---虞美人

我醉欲眠伊伴我,一枕凉生如许。---念奴娇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水龙吟

堂虚已放新凉入,湘竹最宜欹枕。---摸鱼儿

引凉飔,动翠葆,露脚斜飞云表。---秋宵吟

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念奴娇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念奴娇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暗香

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莺声绕红楼

冷红叶叶下塘秋。---忆王孙

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法曲献仙音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踏莎行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翠楼吟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

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湘月

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清波引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小重山令

天风夜冷---摸鱼儿

江南天欲暮,折寒香,倩谁传语。---夜行船

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法曲献仙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扬州慢

剪灯心事峭寒知。---浣溪纱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暗香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鹧鸪天

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鹧鸪天

空径晚烟平,古寺春寒恶。---卜算子

春寒锁、旧家亭馆。---玉梅令

楼上对春寒,卷珠帘、瞥然一见。---蓦山溪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庆宫春

寂寥唯有夜寒知。---浣溪纱

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翠楼吟

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玲珑四犯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浣溪纱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念奴娇

寒侵被,尚未知。---江梅引

马上单衣寒恻恻---淡黄柳

剪剪寒花小更垂---浣溪纱

静看楼角拂长枝,朝寒吹翠眉。---阮郎归

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探春慢

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八归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永遇乐

§白石即使不用冷色词及寒冷诸字,亦甚经意营造清凉之境,如: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庆宫春

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一萼红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暗香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暗香

蕉叶纱窗,荷花池馆,别有留人处。---念奴娇

此时归去,为君听尽秋雨。---念奴娇




魏新河,一九六七年一月生于河北省河间市。自幼研习诗词书画,多接前辈耆宿。发表作品千余篇幅,多次参展、获奖,作品及事迹载入百余部大型辞书典籍及多种媒体。著有《秋扇词》、《孤飞云馆诗集》、《秋扇词话》、《论词八要》、《词林趣话》、《词学图录》、《词人年谱五种》(姜夔、王沂孙、柳如是、厉鹗、蒋春霖)、《孤飞云馆诗词书画丛论》等。毕业于空军飞行学院,空军大校,空军级特飞行员,特级飞行教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