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楷欣赏及技法入门

 稳稳当当 2017-03-16

小楷欣赏及技法入门

798主讲老师:高兴全

 

各位同学晚上好,我是798的老师高兴全,很感谢798为咱们提供这个平台。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给大家,我觉得也是人生一大乐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小楷欣赏以及技法入门”这个课题

 

本节课主要分三个版块。分别是小楷的本体;第二个是小楷的发展历史脉络;第三个是小楷的技能练习的入门方法。

 

一、小楷之体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小楷之体。一说到小楷之体,不得不说到楷书的一种发展。“楷书”的这种名字,是到了唐代以后,后代人给它命名的。就是有了五种字体以后,把楷书列为五种字体之一。这五种字体分别是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其实呢,早期楷书的起源基本上可以上溯到东汉末年。在这个时期,隶书是作为一个官方用体。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此时此刻的楷书它是带有很大的隶书的味道。

那么也就是说楷书,最早的名称,它不仅仅是代表咱们现在意义上的楷书。楷书其实是一种楷模之书,由此来推断的话,那么隶书也可以称之为楷书,甚至说篆书、隶书、楷书都称之为“正书”。正:正大光明的正,正统的正,称为家正书。那么在早期的时候,甚至隶书也称之为楷书。楷书是唐代有了正草隶篆行这五种字体之后,才把笔法及法度比较严格的,这种字体称之为楷书,也就是唐楷,是一种楷模之书。  

它主要产生于东汉末年。大家都知道汉代的时候,基本上是用的一种字体叫做隶书,所以说,相传楷书之祖是谁啊?钟繇!那么钟繇的书法他带了很多的隶书的味道,所以从这一个字体来看的话,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楷书是指的哪种字体。这是楷书字体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整个楷书的一种分类上来。说那么现在咱大家都经常是一说,哎呀这个楷书分什么楷呢?那就是大楷和小楷,还有个榜书。其实整个书体,楷书的分类有比较多。可以根据时代区分去分类,也可以根据它的大小区分类就比如按时代区分的话,他有分魏楷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碑,墓志这些叫魏楷。那么还有叫唐楷,就是唐代的楷书,这是按这个历史的发展脉络来说。那么从他的大小来说。咱们又可以分为小楷、中楷和大楷。

其实呢,一说大楷小楷也是后来根据纸张的一种变迁之后,工业发达之后能有了较大的纸张,笔也比较大了,说能写出一些大字了,这就有了这种个头上的大小。在古代的时候最早的楷书,其实,一说楷书就是单纯的指的是小楷。在王羲之那个时代没有大楷这一说,最多最多给你来一个中楷比这个楷书稍微大一些。

其实这个大楷定位基本上从宋代开始,然后有了大楷,写得比较多了。这个是从整个这个大小来说。那么怎么样来区分大楷小楷和中楷呢。一般来说三公分以内的字称之为叫小楷,那么三公分到六公分以内的字称之为叫中楷,六公分以上的可以称之为叫大楷,再大的那就叫榜书了。榜书是一种书写存在形式,可以是正草隶篆行里边儿任何一种。楷书写成榜书也可以,那就是很大的一种了,一般用来题匾。

所以说从这个问题上来说咱们一定要为这个楷书正名!正名什么呢?也就说楷书最早的时候。它的名称,是代表的哪些字体。那么第二点,也就是说楷书它的分类有哪些?还有一个最后一点就是说楷书,写的时候最早的一种原生态它是多大的个头,不要觉得在古代的时候一看这个碑,就是多大的字。不是的。因为以前的时候人书写还是以实用为主。所以说他们写字写那么大之后,没有任何的必要,所以说他们写字就是写得很小。最早的一种书写,就是小楷楷书。

明白了这个问题之后那么咱接下来讲第二个问题,小楷的整个历史发展脉络。

二、小楷之史

因为这个楷书到了唐代以后,甚至在魏晋南北朝时候也出现了个头比较大的一些楷书。到了明清以后小楷专门成了楷书里边一个别类。所以说咱们就把其他的楷书区别开来,就专门的去讲一下小楷的历史,而不是说讲整个楷书的历史。比如颜柳欧赵的四大楷书,属于大楷,在咱们这节课里就不牵扯,只是讲历史上出现过的比较有名的一些小楷。


首先咱先说一下钟繇的小楷。相传钟繇是楷书之祖。那么钟繇到底是不是楷书之祖呢?这个有待商榷!有的说是王次仲发明的楷书。其实呢这个楷书并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而是带着约定俗成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那么咱们现在可以追溯到的是钟繇的写小楷作品。那么这些小楷作品,据说很多都是王羲之临摹的,所以咱先不讨论它的真假问题,到底是谁写的,咱就这些作品来谈这个发展脉络。

钟繇他是王羲之的师爷爷,就说王羲之的老师是卫铄卫夫人,卫夫人的老师是钟繇,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脉络关系。钟繇的楷书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因为他生活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是这样一个背景。那时候隶书还是比较盛行的,那么他写的一些楷书,隶书的味道比较浓。他的代表作有《宣示表》《力命表》《贺捷表》《荐季直表》。

我发的这一个是钟繇的《宣示表》。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里边有些“勾”还有这个“捺”,都是接近于隶书里边儿的那个“勾”(他这里边儿出“勾”出的比较少)。那么有些“捺”他是还借用的是隶书里的一些燕尾,所以说他这种字比较古朴,结字就不如后期的秀气。这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初期,还不完备的时候,它的结字还没有完全地形成一种体系,因此就比较笨拙。这种字体一直延续整个魏晋南北朝直到唐楷。

直到唐楷出现之后才打破这个格局。比如再给大家发一个钟繇的其他的一个作品。



这个是钟繇的《荐季直表》,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体式上基本上和隶书很相近,字式比较扁,隶书的味道很浓,这是钟繇的也可以说楷书早期的一种风格。到了“书圣”王羲之的时候,一改前风。他的贡献不仅在于草书上,把以前的章草改为现在的今草,也把行书正式化。另外一个贡献就是把楷书总结出一些规律。也就是说楷书到了王羲之的时候基本上算是比较成熟的时期,有了咱们现在意义上的楷书的一些味道。

 

王羲之作品比较有名的就是孝女《曹娥碑》《乐毅论》《黄庭经》。其中孝女《曹娥碑》的隶书的味道还是很浓的,《乐毅论》《黄庭经》已经基本上很成熟了。对于王羲之大家可能耳熟能详的就是他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其实他楷书的成就也是很大的。他开创了后期楷书的一种发展模式。具体王羲之那些生平事迹就不多讲紧。就这个书法作品来谈一下整个发展脉络。


这是王羲之的《乐毅论》。他的风格大家再一看就能看出来就基本上是和咱们的现代楷书一样了。算是比较成熟的一个体系,接着就是到了他的儿子王献之(他的第七个儿子)。那么王献之的书法成就其实一点儿都不比王曦之差。在唐代以前,整个魏晋南北朝是以王献之的书法为主导。然后到了唐代的时候由于唐太宗特别喜欢王羲之的作品。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的是因为,唐太宗他是经过玄武门之变, 杀兄弑父之后,然后才得到的王位。那么由此,即使他也喜欢王献之但是为了欲盖弥彰,要把中国的孝道文化体现出来。所以他推崇的是王羲之的作品。他就认为,王献之必竟是儿子你不能超过你的父亲王羲之,所以说在这两个理由上来说,为自己的这个政治地位,确定一个正统。他提倡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后,整个从唐代到现在基本上都是以王羲之为主,次之王献之。

那么王献之的楷书作品,咱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洛神赋》玉版十三行。《洛神赋》的文辞是曹操的儿子曹植,为洛神写的。这里边有一些历史故事大家可以自己找找,挺好玩儿的。曹植写的文词,王献之很喜欢,就用小楷抄了一遍,后来刻在了质地比较光滑的一个石头上。又有点玉质的感觉所以称之为:“玉版十三行”。并不是说,这个玉版十三行是刻在玉上的。这是王献之的一个书法作品。

       

这是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原石。也是《洛神赋》写的不全,只留下十三行,所以称之为玉版十三行。那么也就是从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之后,那么整个书法体系基本建立起来,这也就是咱们后人经常说的二王体系。二王体系,就是讲的这个大王小王。那么大王就是王羲之,小王就是王献之,然后父子书法家。可惜王献之死的很早,四十多岁英年早逝。楷书从二王之后,基本上体系就建立了。其实一说起二王不仅仅是说楷书,而是说整个书法脉络,整个书法脉络也就是着重于行书、草书和楷书之上,然后从风格上来说,可以说从王羲之和王献之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几百年,甚至说到现在都受其影响,因此称王羲之为“书圣”。

到了后期,因为西晋灭亡之后,东晋迁都到南方,建都于建康(今南京),而这时候北方基本上是处于北魏和南北朝时期。这段时间分为南北书风。南方是以王羲之这种比较秀气的汉文化为主。那么北方呢,他是少数民族侵略中原,进来之后,他这种书法风格,在汉字上,在整个体系上出现了一些,说融合没融合太好,因为毕竟少数民族他们都是一个比较野蛮凶悍的一个民族。 靠武力屈服于整个中华大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汉文化也是接受。那在同化的时候呢,对中国汉字的不理解,以及对形态把握得不太好。所以在这时期,就形成了魏碑,也就是魏楷。

那么魏楷其实从大的来说它又分了几种,第一是刻石。刻石也就是碑刻,像张猛龙碑啊郑文公碑这是比较大的一种字体。那么第二个就是墓志。墓志其中以元氏墓志为代表,写得比较秀气一些。第三个就是一些造像还有经幢,其风格各不一样。

这一世时期出现了几个文字现象也就是书法现象。一个是楷书有的是小楷,有的是中楷。就比如郑文公碑它的字都比较大,那么到了墓志的时候像元略墓志这字就很小了,和小楷差不多。整个时代书法风格就形成一个,把重心都给移动在了左下角的风格。咱们写楷书的时候往往是右下角,比较凸显,比较重,是不是?而整个魏碑的感觉是往右上角倾斜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出现了一些,中国汉字中的俗体字和异体字,这个都和少数民族入主中华中原有关。我给大家发几个这一时期的作品。

     

这个是历史上有名的元怀墓志,墓志从这一时期他是很流行的。甚至这个墓志的形式一直到了唐代还很多,所以说咱们现在看到的唐墓志也是很多的。就比如前段时间出土的一个是上官婉儿的墓志。这个墓志它是用于这个丧葬文化里边儿是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的一个东西,在古代的时候,记载的是人的生平事迹。

     
  

这是墓志的一个形态,整体的一种外观。那么这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比较特殊的一个现象,文字文化书法现象。这种墓志还有碑刻这个东西,整个发展到了清代的时候才真正的提到书法日程上做一个核心。在清代以前有碑帖之争,明代到魏晋这一历史时期都是以二王为脉络!

 

那么在这一时期除了以上几种形态,或者这个书法风格现象之后,还出现了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就是在东汉时期,公元68年,汉明帝的时候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那么整个魏晋南北朝都是崇信这个玄学和佛学。尤其在这个北方更注重的是这个佛学。那就比如龙门石窟,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一些雕刻的佛像啊造像还有这刻的一些文字啊,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道教也是在东汉末年形成。由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道教也接受佛教的这种形式,神道设教之后它也建立了一个宗教。在东汉末年以太平道,还有天师道教,五斗米教等为代表。所以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形成了一个佛道之争,这样事情很多。这段时间由于历史比较动乱,而趋吉避凶是人的一种本性,都是向往好的生活而没有人喜欢难受的生活,所以他们都大量的祈祷。

那么在祈祷的过程中,他们就相信有来世今生。那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说,在宗教里面有很重要的一种祈祷幸福的形式是什么呢?就是抄经。诵经、抄经和造像。造像是造这个菩萨像或者佛像。于是就有了一批所谓的抄经师。因为那时候没有这个咱们现在这种印刷术,都是以抄写来流传文字。于是抄经就形成了一种专门的书体,也就是咱们现在的所谓的写经体。

       


写经体不仅是写的佛经还有道经,就是为了流传,然后传播自己的宗教意识。然后形成的一种人为了祈祷幸福啊向往幸福,就有一部分人专门去抄经。这部分人称为叫经生。经生就是专门儿学抄经然后你花钱请经,然后你再供养。供养到寺庙或供养到给谁谁谁?然后还愿等等。这一部分经生,他们写字儿一天能写好多,很熟练。所以说从这个写经体里边儿咱们就看看用笔各方面都很成熟了。就说笔画各方面熟练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一个地步。

这样的 写经体他和咱们平时喜写书法作品不一样,书法作品是要落款的,而写经体是很少落款的,就是为你抄完这一部经就完。所以这部分写经生他们就很少有名字留下来。那么到了这个,清末明初的时候的敦煌藏经洞出土了一部分经卷。甚至现在在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也都有,甚至在国外英国法国这样的都很多。这就是一个当时用的写经体,那么现在也成为一个小楷中的一种字体。

以上是唐代之前的一种楷书现象。那么从唐代开始,唐人注重法度延伸,也就是说楷书到了唐代的时候基本上定型,五种字体也比较成熟。其中以楷书为重中之重。也就是说唐人尚法,这种法度就是笔法、结构、章法。那么在这一时期,像欧阳询还有志勇、褚遂良这些人对楷书啊对写字书法这一块儿有做得很深的研究。包括志勇的永字八法,这是隋朝的。那么这些都为咱们现在学习书法奠定了很好的一种理论基础。

整个唐代法度比较延伸,这时期的楷书大部分都是写的是中楷。比如像欧阳询的《九成宫》,这个颜真卿的《颜家庙碑》或者《麻姑仙坛记》的都属于大楷,这一部分咱就跳过。

那么这一时期他还有一种小楷,你看想欧阳询褚遂良他们也会写小楷,只是像他们这样的小楷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其中唐楷,流传下来的,以钟绍京的灵飞经为代表。


这就是《灵飞经》,除了这一个钟绍京的《灵飞经》之外还有这一个国诠《善见律》。

       

这就是国诠《善见律》那么大家可以看一下。《灵飞经》还有《善见律》和刚才我发的这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妙法莲花经》那个写经体风格差不多。这时期的墨迹,还是受魏晋时期的这种影响,因为毕竟是《善见律》还有《灵飞经》也都是属于这个经卷体。所以说从唐代的时候咱们就可以逐渐的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写经体已经系统成为一个体系。写经体的一个风格特点也就是说把重心都是靠上。那重心靠上出现变化比较大,用笔较灵活。那么这个用笔灵活是建立在这些写经生熟练的基础之上的。另外他这个重心靠上适合咱们中国的审美,就是和黄金分割率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咱们看这个模特儿的身材都是,上身短腿长。那么这个字也是如此,重心都是上移,一上移之后就感觉这个字比较苗条秀气,是这样一个风格。这就是唐代可圈可点的一些小楷作品。

那么在接下来就是说到宋代,宋代是比较反对唐代的这种尚法意识,因为觉得太严谨。所以从宋代开始就逐渐的打破唐代的重法度。

比如像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北宋四家,他们也都会写小楷。但是宋代打破唐代的这种法度的一个前提就是为了追求一种“艺”的存在。那么这种“艺”的存在最好的表现方式就在行书上。因此北宋四家也就是说苏黄米蔡他们最重要的是在行书上的一个成就,打破唐代的法度。所以宋代咱们常见到的一些书法作品或者墨迹然或者这个书迹,很多都是以行书的形式出现。

这种现象一直到元代的时候,赵孟頫这个人是不可不提的。



赵孟頫可以说是宋代的后裔。是宋太宗的十一世孙这样的一个关系,所以说他本来就是宋代的一个后裔但是却在元代做了官。那么这时候呢,因为在以前的人的思想里,天不可有二主,一山不可有二虎,还有一个是什么呢?一臣不事二主,一女不侍二夫,这是在古代人的所有人的一种思想观价值观。

那么赵孟俯作为宋代后裔却在元代做了官,肯定会受到当时人的一种鄙视。为什么这么说,往往是亡国之君难当,其实亡国之臣也是比较难当的。别说一个后裔了,就是作为一个宋代的正常官员,要是从元代做了官,可能人家都还都指着点点呢,更何况流的是赵氏家族的一个血脉。所以历史上对他的褒贬不一,其实,要看那个历史,或者看整个书法,或者赵孟頫的一些贡献,还有他的仕途之道的话。我个人觉得对赵孟頫可能有些曲解。

 

也有一种声音说是,赵孟俯当时他提倡的是以曲线救国。 因为元朝他是蒙古族,他希望用汉文化来同化元朝的少数民族。所以说他的一个思想就是复古。那么复古从书法上的体现,就是复到汉文化祖先鼻祖——王羲之。整个赵孟頫的书法道路就是为了恢复到魏晋时期。他的行书,还有楷书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赵孟俯的这个楷书很接近王羲之的楷书。

可以说是王羲之一脉的楷书中的一个代表。那么它不仅仅是楷书,好行书草书也都很棒。从风格上看,赵孟俯的书法风格是很显而易见的就是学王羲之,可以拿这一个《道德经》和王羲之的《乐毅论》对比一下。包括他的学生都是如此,但是赵孟頫开启了整个明清的一种书法风格。所以有说五百年才出一个赵孟頫,可以说是书法历史中的很不可低估的一个人。

但是呢这个咱们现代人来说学习书法往往说不要学赵孟俯。 为什么呢?这个是受清代人的一种封建主义的影响。一个是因为赵孟俯是二臣,人品不行。第二点就是说赵孟俯的书写量很大,相传他一天能写一万个字。大家想想吧不用说写拿毛笔写一万个字了,咱们现在拿这个硬笔铅笔一天写一万字也挺佩服你的。一般人都达不到。那么他的代表作有《道德经》还有一个《汲黯传》都是这种风格的。

   

另外呢还有被称道的是他的夫人管道升。管道升也是出于一个名门望族,也是博学多才。那她的书写风格基本上也和王羲之赵孟頫是一个路数的,比较秀气,也走了二王一脉。这个大家了解一下就行,那么甚至赵孟頫管道升可以称之为是这个书法中的伉俪。是挺厉害的,挺让人羡慕的。

 

这是赵孟頫的《汲黯传》大家可以看一下。

 

          

 

这是管道升的行书。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一些赵孟頫的行书手札,可以看看,对比一下基本上是如出一辙,这是赵孟頫夫妻二人。

那么接着就到了明代。那么明代这些书法家里边儿,然后有几个大家可能要重视一下。第一个是文征明。他是明代四家之一,文征明的书法特别的好。第二个就是祝允明,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边那个祝枝山,还有一个是沈度沈粲兄弟。


 这是沈度的《言箴》,那么还有一个是沈粲。当时因为他们属于明代早期。历史上有两个时期他出现了一种所谓的不成文的一种官方用体,就比如咱们现在现在用这个宋体字一样,这两个就是明代的台阁体和清代的馆阁体。这是两种字体的一种形态,和书法风格也有点关系,有点不一样儿,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自行搜索一下。他这个风格也是学习的二王的风格啊!那么接下来就是看一下文征明的这个书法。

       




       

文征明这一生写书法也是写的比较多。文徵明不仅仅是书法写得好,而且是画画也好,作为吴中四才子也是名不虚传。其实呢这个文征明他为人比较老实。而然后呢他也算是比较木讷。相传他早年的时候书法是特别差的,然后,他学问挺高的,但是就是考试考不中。还有一个祝允明他两个人,经常落第,一考就名落孙山,祝允明最后一辈子也没考上一个象样,然后到五十多岁,祝允明和他的儿子一块儿考试,就是儿子中了他也没中,最后因为他考的时间长而且学问确实有,然后举荐当了一个小官。

那么文征明也是,五十多岁之后他才中的举,他早期的时候就是因为他的字不行,所以说他就刻苦练习字,最后成了一个书法家。到文徵明八十多岁的时候,他还在写小楷。八十多岁的时候还能写小楷就是他的功力多深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笨鸟先飞,持之以恒的一个典型例子。那么像这样的故事,这个当代人还有一个,就是启功先生。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就是启功先生早期的时候画画得特别好。但是呢,画画之后画店的老板不让他落款。为啥呢?那意思就说你画的挺好的,你要落款之后就不值钱了。意思就是说启功先生字特别差。

 启功先生就特别的生气,特别的郁闷,回去之后就发愤图强开始写字,最后成了一个书法家。咱们现在就常说的一种启体,就是启功体!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很多。文徵明一生写的作品比较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这几个,另外还有一个《离骚经》,那他这个风格也是继承的二王一脉。从风格上,大家再一看就能看出来。其中的《醉翁亭记》可能和其他的风格不太一样啊,这个大家了解一下就行。尤其是《草堂十志》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

 咱们学习书法的时候,像硬笔常规课中,就是以草堂十志为切入点一点点的进行解析。


 

这个《游包山集》是明代一个书写挺有灵气的人——王宠写的。王宠年纪很小,但他的艺术成就很高。那么他的这种风格是吸取了中宫比较开拓的基础之上,结字吸取了一些钟繇的那种笨拙之境,但是用笔上特别灵动。是说这是它的一个风格之一,形成一个独立的风格。但可能和前面的二王体系就点不太一样,所以说他别开新目,小楷可以说是贡献很大。前几年的时候,许多投展的都是从王宠的作品里吸取营养,然后获奖。

明代可以说是小楷发展的一个鼎盛期。那么到了清代之后。受整个官方的影响,当时出现了一种叫馆阁体。那么这种馆阁体的构建,是把这颜柳赵等四大名家写完之后,形成了一种体,这个字就比较工整一些,刻板一些。甚至可以说都有乌黑方光这样的特点。这样的情况下整个清代人写书法,基本上面目一样。格式化了,所以说没有很脱颖而出的。

到了清末的时候啊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一个叫爱新觉罗?溥儒的。是溥仪的同宗,他写得他的小楷还算是不错的。他用写书写的母亲祈祷的《菠萝菠萝蜜多心经》,写的是相当不错,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从网上查了一下。

以上就是整个小楷的一种发展脉络,从历史上来说。其实呢,这些发展脉络咱们要是严格的来进行风格分析的话,那么咱们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种就是平和简静,那么这个是以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的书法小楷为代表。

那么第二个就是法度严谨,那么这一个也是比王羲之王献之他们更严谨一些,比如《灵飞经》还有《草堂十志》。那么《灵飞经》和当时的时代有关系,因为是在唐代。文征明的就是学习王羲之的东西,但是因为他做人就比较严谨,所以说他写字也是法度比较严谨一些。另外呢,赵孟頫的也可以列为这一种。

第三种就是趣味横生,这里以钟繇还有王宠,让他们的结字就比较笨拙,就说想不到他们那一笔该去哪儿。和咱们正常人审美情趣不太一样,挺好玩儿的。就比如近现代人有一个人,他早年的时候,用右手写字写得特别熟练,也特别好。但后来他右手就残了,残了之后呢他开始左手写字,始终达不到右手的那种熟练程度,所以他就另辟蹊径。就开始专门研究那些比较好玩的字,最后他就写了一中叫童体的书法字体。

 第四种是刚健雄浑。其中以黄道周还有钟繇为主。我给大家发的那几个钟繇的作品更能体现这一点,就是比较刚健雄浑,所以大家要是学写字的时候,按照每一个风格往深里走,是不会影响你们的发展的

   这就是说在咱们学习的时候,几种风格你要区别开来。你不能说我今天写写王羲之的,明天写写王宠的,后天再写其他的你这样就乱了。你最好是找住一个人的去书写,然后要是在一个人的写的烦了之后,你可以找一些风格相近的去练习,那么这样有利于大家更好的体会。以上是对就是小楷之史的一些介绍。

 三、小楷之技

接下来我说一下这个小楷的一些技法,这个这部分可能需要大家去实际操作了。前面是一些理论方面的,小楷之技就是一个技能上的。作为一个小楷基础入门的准备,那首先第一点就是工具。咱们使用工具上一般是用小楷笔,有专门卖的一种小楷笔,比较短,是二公分以内的笔头,这是小楷用的笔。那么,纸分的特别多,就比如毛边纸宣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小楷用的纸一般是熟宣。熟宣它不晕,生宣晕得比较厉害。

 这个是选工具上来说,那么第二点,也就是选帖,重点选帖。

 以上我讲的那些历代小楷都是咱们可以选择的对象。当然历史上小楷作品太多了,那么我举得只是一个纵向的来说,从历史发展脉络说比较靠前的一些。还有一些二流、三流的书法家,那么这些只要你喜欢,也可以作为一个选择对象。那我的建议是从我发的这些图片里边儿选,找一个你们自己喜欢的风格还有字贴去选。那么选贴的时候这种有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是不是名家。第二是名帖。第三以墨迹为主。只要保证到这三个原则,那么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基本上就能做到路数就不会偏,水平也不会太低。那么具体的操作,因为咱时间的问题,就不过多的进行解读。只要大家认准这三个标准来选贴,基本上不会有太大这种参差,尤其是从我发的这些字帖中选。

第三个就是小楷的书写时,咱们要注意的一些标准。也就是书写的一些学习过程。只要是学习书法他是都要经历这几个过程,摹贴临帖。临帖又包括被对临、背临、实临和意临,最后再到集字,再到创作。这是整个学习书法的脉络。这个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具体的某一个环节,讲起来之后也是很长的,所以说只是给大家提示一下,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到的一些问题。

最后重点是放在书写的一些技能表现。今天最少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跟着我上过硬笔课。因为书法它分为笔法、结构和章法三要素,学硬笔的时候比较侧重整个字形的构造,在毛笔中,又加上了墨法。所以毛笔有四要素,分别是笔法、结构、章法和墨法。

在硬笔中,因为书写形态不一样,注重的是结构和章法安排。那么毛笔,学的时候可能更重要的是用笔,也就是笔法上这一块儿。这可以说是整个毛笔字里,很关键的一点。笔法包括了一些,比如怎么起笔?怎么收笔?起笔是什么形态?收笔是什么形态,运笔又是一个什么过程,有各种各样的转折。因为毛笔的表现性比较强,比硬笔表现性要强。所以它玩儿的手法和技能,要求很高,包括笔的提按的程度,包括中锋侧锋的一些运用。

接下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大家可以看一下视频。就以“横”作为一个主体来。大家看一下我写的时候,如何去写的。    



大家看着这个视频听我讲可能更好,里面我写了六种“横”,基本上没有两种一模一样的。其实呢这六种横是六种方法,也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咱们书写的时候出现的“横”的一种写法。比如第一个,是藏头收尾,这种写法比较浑厚。第二个写的时候稍微顿一点点笔,介于顿笔和露锋之间,然后逐渐的变粗到最后压过去。第三个“横”呢,它比较短促,然后顿笔。这是咱们楷书中最常见的一种练习。第四种就是直接露锋护尾。第五种是很短促的一种横的写法,这种和撇的一种写法叫平撇的,有点相同之处,只是他们的方向不一样。平撇写的时候是从右往左,横是从左往右。第五种是长横的写法。两头比较重,这个比较明显一些,中间很细。写的时候,这些横代表了很多不同层次,或者不同形态的一种书写标准。怎么样去表现这些东西就是关键在笔的运用上。其实书家和书匠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书匠字所有的的笔划都是一模一样的,书法家就能把这些笔画,能有变化。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有二十多个“之”,却没有两个相同的。

另外再说一个例子,都说天神是万物之主,他很有创造力。他创造的世界,有六十亿人口,没有两个模样一样,性格也一样的,上万片树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书法可能玩儿的花样没有那么多,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形态。这六种“横”可以说是所有横都涵盖在里面了,这是横的基本写法。

大家再看一下这个“竖”的基本写法,我举了四个例子,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几种。每个起笔、收笔或者是搭配,都有变化。第一个“竖”露锋入笔,然后藏入收笔。第二个顿笔,直接出锋。第三个和第四个都是垂露竖,但是他们的书写形态也不一样,角度上也不一样。所以从这些来说“竖”还能衍生出很多种,我这里只举了四个简单的例子。

硬笔的时候可能不会讲这么细,主要讲结字和笔画怎么搭配。软笔中可能要专门注重笔画的练习。包括对笔的控制,如何去提按,保持中锋还是侧锋行笔,露锋的从那个角度出来,这都是笔法的练习内容。甚至掐两头(就是起笔收笔的地方)看中间线条是不是扎实?因为线条也可以飘可以沉下去,所谓入门三分。这是两个基本的笔画,那么接下来我再给大家分析两个字的结构。

大家看一下这个视频,我写了两个字,一个“十”,一个“土”。这两个“竖”的写法和三个“横”的写法就是最简单的横和竖的写法,这一看变化可能就多一些,比如这“土”,它的两个横是完全不一样的,从长短上,和起收笔上,形态上,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一种变化。这就要求对笔有很精致或者很细致的一个控制力。有了这个横竖的基础之后,就要开始关注它的结字,我们用两个字来举例。

 

在有了,刚才讲的基本笔画之后,那么把这些基本笔画的不同形态组合起来就是字。也就是书法四要素里的结构,其中,又包含了如何搭配。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年”字。首先,咱们要看一下每个笔画。它的第一个横比较短,第二横比较长,而切是直接入笔,第三个是顿了一下笔然后翻折上去,再下来的。这是三个“横”。那么在看它整个势态,画的四个红线,外边两个红线,他是成梯形的,是上窄下宽,就是说上边儿撇横占的位置比较短,最后一横是很宽的。

最后一个就是“横”和“竖”的关系基本上在更靠近右边这个红线外框。因为左边还有一个点儿,所以说他要把整个重心靠右之后,这个字才能稳。

这个“竖”,它是一种悬针竖。这也是一点。那么最后一个就是说,每个笔画的空间,那么这种空间就表现在几个画蓝色的圆圈上,上面两个比较小,也就上面两个横,距离比较近。那么下面两个空间比较大,也就是第二和第三横离得的比较远。把握这些势态之后,那么才能把它的字给写好。

 

再比如这个“神”字。首先第一点就是左边这个“示”字旁写的特别的重,右边这个“申”写的特别的细,竖特别长。这是第一点,咱们能看出粗细。那么第二点,要看到的就是这左边画的那种红色的线。这红色的线,他是贯穿的从上面的“点”到下面这个“竖”的关系。这个“点”和“竖”在一条垂直线上。然后把左边写的重一些,还有这个“横”也往右上角倾斜的比较狠,把整个字都团到一块儿,这就是要把笔完全的给按下去。右边“申”字两个横,划着红线的,特别的扁。然后要看它的宽度和高度的位置。上面的横和“示”字旁的折,在一条水平线上。下面的“横”和“示”字旁的“点”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就是把它的空间给把握住之后,“申”写扁一些,这个“竖”再拉长,写在正中间,比较细,属于垂露竖。那么对这一“竖”的要求也是很关键的,这个是典型的中锋用笔。



这就是两个“字”的示范视频。剩下的时间我再给大家两个集字示范,大家可以看一下,一个是《灵飞经》,一个是《草堂十志》。



 最后他说一下小楷的学习过程。怎么样才能学好小楷?其实呢,我的建议是,你直接写小楷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可能困难比较大。 因为小楷对笔的控制特别的敏感,也就说笔尖的一根毛碰住纸之后你都要感触出来,这样才行。需要敏感度特别的强,这是小楷的一个特性,字也比较小,要往精到上去走,就和女性化眼睫毛的时候一样仔细。而且和画工笔勾线的时候那个感觉还不一样。因为勾线笔他是粗细都一样,你把笔按下去之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小楷笔是圆锥形,你稍微的一按就比较粗了,稍微的一提就很细,所以说怎么样能让他有个过渡这是对笔的控制上要求上就和咱们绣花一样。 

 所以直接上手小楷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也不是说不可以,只要你方法对了之后也是完全没问题的。想学小楷的话,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要么对结字有一定的把握,要么你对这个毛笔有一定的熟悉了。

小楷是以这个字形为主,字形占优势。那么把握字形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练硬笔。硬笔班中主要讲结字,只要大家把结字这一关过了之后,再好好的练习一下基本笔画,直接上手会特别特别的快,这是也算是学习小楷的一个捷径啊。

 第二个或者说大家要是有大楷基础,对毛笔笔画或者结字都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再学小楷,可能也比较简单一些。因为对毛笔不陌生,毕竟小楷是用毛笔去书写的。所以说,直接写小楷,又可能是顾得了笔画顾不了结字,会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只是一个建议,要是有硬笔或者以前有楷书功底儿的,学习小楷可能更游刃有余。第一个是因为硬笔是注重结字的,而且个头上硬笔和毛笔小楷是差不多,结字过关以后只要再把用笔再提炼一下,就很容易上手。

 那么毛笔呢,你不一定是非得楷书,也可以有隶书基础,也可以用篆书基础。主要就是有毛笔的这个基础,就是对毛笔的把握,对毛笔不陌生,那么这时候写小楷也可以上手也比较快。这是我的一些建议,当然你要说直接上手小楷的话也是可以的,只是难度要大一些,容易丧失信心。然后可能要比别人要多上好几倍的功夫,才能可能赶上那有基础的同学。

另外我再说一下,在古代的时候有说不会写小楷的人称不上一个是书法家。这是清代的人定义的,就是你不会写小楷,你就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书法家。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他考试,考状元考秀才考举人都是用毛笔去写,写的时候也是很工整的。这也是就是清代的一个馆阁体。然后我给大家发一个好玩的图片让大家看一下。

 



这几组图是我去国子监的时候,然后拍下来的实物。同学们可能要问人家这是什么的图呢?其实这是古代,考试的时候作弊小抄。大家就可以看一下以前的人对小楷或者对这个毛笔控制到什么程度,最后那个是我放大之后的。你要看着原实物的话,放大之后也不失笔法结字。所以在古代的时候人的功力是很厉害。也就是说小楷在古代的时候,书写是一个习以为常的事情,而且是都能写一手好字。有时候我上课的时候都给我的学生说,你们在古代写小抄你都不会抄,呵呵,都写不出来,背小抄你都不会背。由此就可以看出来就是古代人他对书法或者笔体或者宋小楷的份量和用途。那么像这是小抄还都写成这样,大家就可以想想,假如要是考状元的时候应该写成什么样。像现在国子监还是在故宫博物馆的有一个是明代的一个状元卷,然后写的小楷我就看过特别的漂亮。这是给大家说的一个小楷的用途,这比较趣味性的,一点儿好玩儿的事儿。所以想学习小楷要从本质上,从咱讲的一个小楷之体,小楷之史到小楷技能入门,系统的了解一下小楷。 然后包括小楷的一些运用。

其中我发了一个视频,就是倒数第二个,“得之方寸”,大家可以试着写一幅四个字的作品。试着去书写一下,然后当成一个自己的便签或者一个书签也挺好的。

那么在咱上课之前,我让大家准备的秀丽笔,还有小毛笔、A4纸。那么秀丽笔其实也可以称之为叫这个书法中的简洁的小毛笔。然后因为他写的时候能表现粗细变化,表现性和毛笔差不多。但是你控制上来说,工夫上来说还是毛笔控制更练功夫,更体会古代的这种书写形态、感觉。那么咱们选择A4纸就是一个工业用纸,因为它属性和熟宣纸是一样的,它不晕,所以说在写小楷的时候是完全可以的。这是练习的时候,但咱出作品的时候肯定要从宣纸上去写,或者从专门的小楷作品纸上去写。

那么今天课程就上到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