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王翘楚 治疗失眠医案3则

 昵称4i3ZRCPE 2017-03-16
  • 本文摘自《中国医药导刊》,有改动。由微信公众号铁杆医讯编辑整理。(ID:tieganyixun)

名老中医王翘楚 治疗失眠医案3则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中医称失眠为“不寐”、“卧不安”、“目不瞑”,“不得卧”或“不得眠”等。病轻者有入睡困难、早醒、醒后不能入睡、易惊醒,病重者夙夜难眠、辗转反侧,使人头晕头胀、兴趣索然、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等,大大降低人们工作效率及工作积极性,甚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王老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不寐病症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神经衰弱所致,它不仅与心理因素有关,且与躯体、精神疾患和药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王氏以古代中医内经哲学理论“天人相应”为指导,结合现代社会时代特点,提出“脑主神明,肝主疏泄,心主血脉”、“五脏皆有不寐”之说。

名老中医王翘楚 治疗失眠医案3则

其说法中提出:现代社会节奏之快,压力之大,致其发病根源不离于肝,因此采用“从肝论治法”治疗失眠症。临床又以病证结合的诊疗方法,自创失眠症方(基本方组成:主要甘麦苦参汤合柴胡龙骨汤加减,辅以活血安神之药)治疗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五脏疾病,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方中淮小麦、甘草、苦参安神除烦;蝉衣、僵蚕解郁熄风;天麻、钩藤平肝潜阳;葛根、川芍、蔓荆子活血通络;柴胡、锻龙骨解郁平肝;郁金、菖蒲解郁安神;赤白芍、丹参活血化瘀柔肝;合欢皮养心安神。共奏平肝解郁、活血清热安神之效。以上药味组成失眠症方基本方。

现摘录王氏门诊诊治五脏不寐验案4则:

1 脾病不寐:慢性胃炎伴胃糜烂

潘某某,女,46岁,于2015年7月14日初诊。主诉:不寐1年。

名老中医王翘楚 治疗失眠医案3则

现病史

:于1年前查出慢性胃炎伴胃糜烂病史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夜寐欠佳,夜间易醒2~3次,伴多梦,多为恶梦,夜寐4-5h,白天头胀,记忆力减退,耳鸣,颈项板滞,平素腹泻3-4次/天,伴腹痛,时有胃胀,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血压120/80mmHg。

▍西医诊断:失眠症、慢性胃炎伴胃糜烂。

▍中医诊断:不寐病。

▍辨证:肝亢瘀阻,脾胃失和。治疗原则:平肝活血,补益脾胃。

▍方药:淮小麦、锻龙骨、锻瓦楞子、钩藤、葛根、合欢皮各30g,苦参、天麻、八月札、蔓荆子、菖蒲、赤白芍各15g,川芍、柴胡、郁金各12g,蝉衣、僵蚕各9g,甘草、川连、木香、白扁豆各6g,水煎服,日二剂,连服14剂。

2 肾病不寐:尿道综合征

洪某某,女,61岁,于2015年7月28日初诊。主诉:不寐2年。

名老中医王翘楚 治疗失眠医案3则

▍现病史:2年前心情欠佳出现夜寐欠佳,目前服用盐酸曲唑酮1片qd,寐3-4h,多梦多醒,时有彻夜难眠,白天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耳鸣,颈项板滞,手麻,心慌心烦,易紧张,易发脾气,夜间尿频,尿急,腰腿酸软,大便调。舌苔薄白腻,脉细弦。血压120/70mmHg。既往有甲状腺手术史,子宫肌瘤摘除史,高血压病史。

▍西医诊断:失眠症尿道综合征

▍中医诊断:不寐病。

▍辨证:肝郁瘀阻,肾阳不足。治疗原则:平肝活血,补肾安神。

▍方药:淮小麦、钩藤、葛根、锻龙骨、锻瓦楞子、合欢皮、茯神各30g,苦参、天麻、川芍、蔓荆子、郁金、菖蒲、柴胡、黄柏、仙灵脾、地骨皮、焦山栀、菟丝子、赤白芍各15g,蝉衣、僵蚕各9g,甘草6g,水煎服,日二剂,连服14剂。

3 心病不寐—“冠心病”

陈萍,女,40岁,于2015年7月28日初诊。主诉:不寐2月。

名老中医王翘楚 治疗失眠医案3则

▍现病史:患者2月前有流产史,随后出现夜寐欠佳,寐至凌晨3点醒,多梦早醒,难以再次入睡,平素焦虑,紧张,心烦不安,近1周彻夜难眠,心悸胸闷伴有心慌,时有濒死感,善叹息,口干,胃纳欠佳,大便正常,舌红苔薄微黄。血压110/70mmHg,行心电图示正常。

▍西医诊断:失眠症、“冠心病”。

▍中医诊断:不寐病。

▍辨证:肝郁瘀阻,心胸闭阻。治疗原则:平肝活血,理气宽胸。

▍方药:淮小麦、钩藤、葛根、合欢皮、锻龙骨、锻瓦楞子、芦根各30g,天麻、川芎、蔓荆子、苦参、瓜萎皮、薤白、麦冬、柴胡、郁金、菖蒲、焦山栀、赤白芍各15g,蝉衣、僵蚕各9g,甘草6g,水煎服,日二剂,连服14剂。

名老中医王翘楚 治疗失眠医案3则

古代医者就已发现失眠的危害,多有关于不寐的文献记载,医家多“从心论治,调补肾气”着手,治疗上多以养心安神、补肾宁心等治疗。王老从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归纳出对失眠的辨证治疗以“五脏皆有不寐,从肝论治”,在临床实践中屡取良效。

其实古代对于失眠与肝的关系就有论述。《血证论》曰:“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说明了肝脏在白天活动时作用于双眼,在夜晚睡眠时返回人体内,强调了肝对于睡眠的作用。《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指出只要人体气血平和则不生疾患,一旦有情志失调之事,则百病皆生。同时在《医碥》中曰:“郁则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可看出关乎情志方面的问题,皆与肝脏相关。肝失疏泄之机、条达之性,则气血失和,病即由之而生,以致人不能按时睡眠。故情志为病,多源于肝。

推荐阅读:(更多健康咨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铁杆医讯,ID:tieganyixun

从左归丸与右归丸就能看出张景岳的阴阳观?

省中医李艳主任的临床总结:三高不难搞,轻松就能降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亲临现场,“至诚金方”模式被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