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拉萨至日喀则的“拉日铁路”开通,让日喀则这个后藏的中心有了快捷的接触感,它不仅是百姓燕喜受祉的福利,更是国家深层次战略的考量,值得庆贺。当时我去日喀则时,走的是江孜南线,返程则走的尼木北线,而北线一路都能看到如火如荼的铁建,如今山水无阻一线相牵。
回到日喀则,回到这个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缘于它曾经是后藏的班禅堪厅政权所在地,而拉萨则前藏噶厦政权的所在地,这两个政权当时都归统于大清政府管辖,政教合体,维护着那片广漠的疆域统治。






扎什伦布寺在市区,步行即到。这个后藏的核心,其功能等同于“布达拉宫”,虽建筑规模无法堪比,但奢华毫不逊色。其始建于明中期正统年间,和哲蚌寺、塔尔寺等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黄庙”。扎寺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密密麻麻的铺散在山的缓坡上,以声势夺人。






作为藏传庙宇,这里依旧有着错钦大殿、弥勒殿等等形式相近的殿堂,以及扎仓(经学院)等附属建筑。另外就是佛像、壁画、法器等丰满填实,让细节有了可以仰望的富丽景象。
弥勒殿里的26米高的强巴佛(弥勒佛)是扎寺的辉煌作品,110个工匠,4年,耗黄金6700两,黄铜115吨,珍珠玛瑙1400多颗,我站在它的脚下,瞬间震撼,折合价值是种徒劳,信仰的势能夯实而强大,已冲垮了我对旧藏生产力低下的表象。






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一样,都有着墓的功用,即历世班禅灵塔,它们大小不一,但都迸发出无与伦比的味道。这里安放这4至10世班禅的灵骨或真身,以4世和10世的灵塔最为华美考究。金、银、铜、绸缎、宝石、粮食、干果、盐碱、药材、犀角、佛经等等,无材不用,这般组合,释放出的就是奢侈与尊贵。






10世班禅即我们熟知的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他1989年就圆寂在扎寺,其塔身银皮包裹,珠宝遍砌,当时政府拨款6400多万元,黄金614公斤,银275公斤,24种珠宝近6800个。建灵塔成为一项国家行为,为一个精神领袖死后买单,怀柔也罢,政治认证也罢,我觉得更像是给喜马拉雅山南面的那个老头在看。






在扎什伦布寺是依旧不让照相的,但在一些废弃的康村,还是能随心所欲拍壁画的,灵塔也是在耐不住诱惑的状况下,也能抓住些空隙的。这里是藏人的崇拜圣地,也是西藏旧制度留下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是日喀则旅游经济的龙头老大。蓝天白云下,神的信仰和钱的信仰交合,复杂出藏庙的现实状态。





最后说说门票,和检票的喇嘛商量不要撕扯掉门票副券,他左右为难以后,给我在背面副券联写了“扎西德勒”和日期,以防这票我再次重用。他这般用心良苦,也算成全了我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