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用什么药吃什么中药好?(逍遥津4的回答,18赞)

 飞翔墨海 2017-03-16
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都是西医的病名,中医没有病名,只有“证”!西医的同一个病名,不同的人可以呈现出中医不同的“证”。中医治疗的特征是“一人一方、一病一方”,不可能有一个方剂治疗西医所有的“同一个病”!中医认为“脾与胃相表里”,所有胃部疾病都可以反映为“脾虚”。“舌苔白厚、大便不成形”是典型的“脾虚、脾寒”!通常还会伴有“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大便除不成形外还会“大便粘腻、冲不净马桶”。同时会“大便次数多”,一般是上午严重,更严重的是天不亮就得上厕所,中医称之“五更泻”,“胃热”病人会有大便干燥、秘结。脾虚的人易疲劳乏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供应人体需要,“运化水湿”以生成“津液”供应人体需要。”脾虚”病人,脾的工作质量下降,身体需要的“营养、水液”得不到供应就会疲乏无力,中医称之“气虚”。不被身体利用又不能代谢出去的“水湿”停留体内,身体和舌体都会胖大,“舌苔白厚”正是水湿停留的表现。“舌苔白”则提示有“寒”,如果“舌苔黄厚”或“有裂纹”则为脾弱胃强,表“胃火过盛”。脾与胃”是“互为表里”关系,最直接的症状是胃部不适,腹胀、腹痛。治则是:健脾祛湿、理气和胃、温肾通阳。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由气血五藏构成。中医强调治病的“整体观”,不可偏颇。“湿”由脾生,“祛湿”必“健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脾虚”则“气虚”,“气虚”则“血运不利”。健脾祛湿同时补足气血,以令“气足则精深”。肾主元阴元阳、藏精,补足气血则肾精不亏,得以气化“水谷精微”供周身之需。综上,建议于就近正规治疗机构就医,由医生当面望闻问切,辨证论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