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327:品赏2
三、评品 继续上一课。经常有人问我,某人或某一幅书法作品有什么好?神采是抽象的东西,很难讲清楚。我们来看看古人怎样讨论书法作品的神采。 古代评定书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元朝刘有定说:“其言曲而中,拟议以成其变化,存乎评品。品之评同而实异,评以讨论其得失,品则考定其高下。”这是总结晋唐用的方法,一是评,二是品,加起来就是评品。 3.1评论 第一种方法,评论。因为神采是抽象,所以评论一家或一作品常用比喻。我们现在也经常用比喻,比如笑声好听,怎么形容?文学作品中采用“银铃般的笑声”。歌声呢?歌声好听跟歌词无关,白话文中常常被形容为“夜莺般的歌声”。一个人眼光中的神采,这也是抽象的。说人热情地望着你,那就是“火焰般的眼光”。这些例子都是讲韵味、讲情调的。你可能没见过银铃、夜莺,但比喻能引起你美好的联想。 梁武帝是文武全才,精于书法,他在位时,诏大臣评定古今书家。于是袁昂对25位书法家下了评语。这是最早刻意用比喻来评论书家的文章。时间是梁普通四年(523)二月五日,距今一千五百年了。 我在一级课程第二课中就介绍过袁昂《古今书评》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袁昂怎样称赞人和批评人。王羲之,他放在第一位,说:“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这是说王羲之的字,不论端正不端正,总有一种爽朗之气。王谢两家是东晋最显赫的贵族,王羲之和谢家关系非常密切。谢家子弟有“芝兰玉树”之称,一举一动深受当时社会的敬仰。袁昂这不是针对王羲之某一幅作品的评语,而是整体评论。他说的是王羲之书法总的特点,所有作品中的共性。 王羲之每一幅作品还有不同的韵味,共性之外还有个性。孙过庭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这是评具体作品的特性,反映出书,写时不同的心理活动。 袁昂评书,是就一个书法家主要的神采特点而言的,并不是如孙过庭那样一幅一幅作品来分析。我举几个例子:他评卫恒这样说:“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美女本来就很漂亮,又插上了花,对镜舞笑,这是艳丽的风貌,看卫恒的作品就有此种韵味。 又如萧子云,这是齐高帝之孙,大才子。萧子云书法是学钟繇、王羲之,真书、草书都好。看《淳化阁帖》中萧子云的小楷作品,确实有功力。袁昂说:“萧子云如上林春花,远近瞻望,无处不发。”“上林”指秦汉时皇家园林上林苑,横跨五个县,苑门十二座,八条河流经过其中。司马相如有《上林赋》。袁昂说萧子云书法如上林春花,那是百花齐放,目不暇接。 袁昂评草书两大家,一是东吴皇象:“皇象书如歌声,琴人舍徽。”古琴上有琴徽,就是用贝壳或金属镶在琴面上的音位标志。明代李东阳有诗:“家藏笔法犹存谱,手按琴徽错记弦。”袁昂说“琴人舍徽”,就是琴师停了下来。为什么呢?因为“歌声绕梁”,太好听了。皇象之书,就达到这种绕梁三匝,余音不绝的境地。七级课程讲草书,第一个就是皇象《急就章》,这是学草书的必由之路。 皇象之后草书大家就索靖。袁昂说:“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玉篇·鸟部》:“鸷,猛鸟也。”凶狠勇猛的一种大鸟。“鸷鸟乍飞”,就是鸷鸟扑出来的那种气势。索靖书法的特点就是峻险,风神凛然,锋芒毕露。草书课程索靖《月仪帖》也是重点。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怎么我看这些作品就没感觉呢?”是,如果你对书法认识不深,没有临写过主要的书体,当然感觉和袁昂不同,甚至可能相反。好的东西定其优劣,都是“品”的。如酒,高级酒不用饮酒、喝酒,而用品酒。评定葡萄酒的质素,有专业的品酒师,给你一个品酒词。怎样的酒才算好?品酒师会这样说:“这酒很丰满,带一点腻,但不轻佻”。对酒没有研究的人,当然不懂他在说什么。 中国人品茶,因为茶也有韵味。古人品茶之优劣,也常常用比喻。苏东坡认为“从来佳茗似佳人”,所以他的品茶诗《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有:“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是新茶,一杯好茶的韵味。常喝茶的人,跟难得喝一两杯的人,感受自然不同。 下面说说袁昂批评的话。他出身官宦人家,一时之秀,他名字就是梁武帝赐给他的,本来叫千里。袁昂是陈郡阳夏人,谢安就是那地方的人。当时高品大族,看不起普通人。所以袁昂说人书法不好,就拿普通人来说事。如“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这是说王献之的书法,就像中原河洛一带的少年,看看模样还顺眼,当做事拖拖沓沓,殊不可耐。当时是南北朝,南方贵族就这么糟质北人。 袁昂还批评王献之的外甥羊欣:“羊欣虽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羊欣书法专学王献之,袁昂认为他学得不像。好像婢女当了夫人,举止羞涩,不像真的夫人。你可得注意,人都是平等的,你家有小保姆,也不能觉得自己高人三等的。 又说道“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好尚风范,终不免寒乞。”这徐淮南就是徐希秀,他做过淮南太守。袁昂说徐希秀书法就像那些南冈士大夫,风尚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但再时髦,一股小家子气改不了。其实徐希秀还算很不错的书法家,四体皆能,泰始三年(467)还奉诏与巢尚等编次二王法书,是个行家。 又讲到瘐肩吾的书法,袁昂这样说:“庾肩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便音态出。”扬州当时是大城市,繁华地方。袁昂说庾肩吾的神采就好像新亭那地方的粗鄙的伧父,一看上去我还当他是扬州人呢,开口说两句就露底了。 又如评袁崧,袁崧又名袁山松:“袁崧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这是什么意思?道士隐居于深山,没见过世面,见到人就想退缩躲起来。这意思是不自信,不开朗大方,性格内向。 袁昂甚至用外国人来比喻,他说:“殷钧书如高丽使人,抗浪甚有意气,滋韵终乏精味。”这是说高丽来的使者,对话时抗争就来劲了,没韵味。这是一棍子打倒一国人,我很不赞成,你评书法万不可如此。殷钧是梁武帝的女婿,史籍记载人很文静,做官时抓到罪犯,不用刑,细声细语劝导他。说起来还算是袁昂的同事,书法被袁昂一句话打入外国。这袁昂也真够狠的。 最令人反感的事,他嘲笑弱智人:“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神明。”晋安帝司马德宗是弱智人士,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他的皇后就是王献之的女女儿王神爱,12岁为太子妃,29岁就去世了。袁昂为了说王仪同的书法不好,拿痴呆的晋安帝说事,这是很恶劣的作风。写文章有文风,文风不正把自己贬低了。 简言之: 袁昂用音乐、人物、风景、动物作比喻。 只有熟悉当时情况的人,才有同感。 袁昂是有地域、阶级偏见的人,不可学。 这种评书法神采的方法,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梁武帝看了以后,下旨:“具之,如卿所评。”梁武帝跟他有共同语言,历史上赞扬袁昂的也很多。我们跟那个时代相隔很远,所以有些不能理解。把书法神采比喻为音乐、自然、风光等等,这是很好的方法,但不要学他那种地域偏见、阶级偏见。 唐朝窦臮也是著名的书法评论家,写过《述书赋》。窦臮去世后,他的兄弟窦蒙把《述书赋》中评论用的字词摘出来,编成《〈述书赋〉语例字格》,帮助理解《述书赋》。现在我们看见的字格有100言,窦蒙加了注,有110句。你今后评论书法可以参考这些用语。==========不伦(前浓后薄,半败半成。)枯槁(欲北还南,气脉断绝。)忘情(鹏鹗向风,自成骞翥。)天然(鸳鸿出水,更好仪容。)质朴(天仙玉女,粉黛何施。)砻斫(错综雕文,方申巧妙。)体裁(一举一措,尽有凭据。)意态(回翔动静,厥趣相随。)专成(直师一家,今古不杂。)有意(志立乃就,非工不精。)10正(衣冠踏拖,若正若行。)行(剑履趋锵,如步如骤。)草(电掣雷奔,龙蛇出没。)章(草中楷古,蹴踏摆行。)神(非意所到,可以识知。)圣(理绝名言,潜以意得。)文(经天纬地,可大可久。)武(回戈挽弩,拉虎拏豹。)能(千种风流曰能。)妙(百般滋味曰妙。)20精(功业双极曰精。)古(除去常情曰古。)逸(纵任无方曰逸。)高(超然出众曰高。)伟(精彩照射曰伟。)老(无心自达曰老。)喇(超能越妙曰喇。)嫩(力不副心曰嫩。)薄(阙于圆备曰薄。)强(筋力露见曰强。)30稳(结构平正曰稳。)快(兴趣不停曰快。)沉(深而意远曰沉。)紧(团合密致曰紧。)慢(举思闲详曰慢。)浮(若无所归曰浮。)密(间不容发曰密。)浅(涉于俗流曰浅。)丰(笔墨相副曰丰。)茂(字外精多曰茂。)40实(气感风云曰实。)轻(笔道流便曰轻。)瘠(瘦而有力曰瘠。)疏(违犯阴阳曰疏。)拙(不依致巧曰拙。)重(质胜于文曰重。)纤(文过于质曰纤。)贞(骨清神正曰贞。)艳(少古多今曰艳。)峻(顿挫颖达曰峻。)50润(旨趣调畅曰润。)险(不期而然曰险。)怯(下笔不猛曰怯。)畏(无端羞涩曰畏。)妍(逶迤并行曰妍。)媚(意居形外曰媚。)讹(藏锋隐迹曰讹。)细(运用精深曰细。)熟(过犹不及曰熟。)雄(别负英威曰雄。)60雌(气候不足曰雌。)飞(若灭若没曰飞。)爽(肃穆飘然曰爽。)动(如欲奔飞曰动。)成(一家体度曰成。)礼(动合典章曰礼。)法(宣布周备曰法。)典(从师约法曰典。)则(可以传授曰则。)偏(唯守一门曰偏。)70干(无复光辉曰干。)滑(遂乏风彩曰滑。)駃(波澜惊绝曰駃。)闲(孤云生远曰闲。)拔(轻驾超殊曰拔。)放(流浪不穷曰放。)郁(胜势锋起曰郁。)秀(翔集难名曰秀。)束(兴致不弘曰束。)秾(五味皆足曰秾。)80峭(峻中劲利曰峭。)散(有初无终曰散。)质(自少妖妍曰质。)鲁(本宗淡泊曰鲁。)肥(龟临洞穴,没而有余。)瘦(鹤立乔松,长而不足。)壮(力在意先曰壮。)宽(疏散无检曰宽。)丽(体外有余曰丽。)宏(裁制绝壮曰宏。)90================== 如“稳:结构平正曰稳。”写字平平正正,可以给他一个评语:“稳”。“浅:涉于俗流曰浅。”俗就是浅薄。“嫩:力不副心曰嫩。”想写好就是写不出来,这就是嫩了点。“老:无心自达曰老。”不是特意去求,功夫够了,自然而然达到,这就是“老”。 又如两个字的评语:“质朴:天仙玉女,粉黛何施。”不故意装扮,天然本色,这是质朴。“枯槁:欲北还南,气脉断绝。”枯槁就是气脉断了,不懂取势,点画之间没有联系呼应。“不伦:前浓后薄,半败半成。”一半好一半不好,这是不伦。“专成,宜师一家,今古不杂。”专成是盯住一家,如果三天两头换字帖,那就不专。 后人评论书法,往往想不出什么词句,现在有些人只会说“好,写得好,相当好”。看100篇作品,他都是这一句。其实可以到窦蒙这文章中找帮助,《历代书法论文选》中有这一篇。 3.2品级 第二种评价书法的方法,是分品级。这也是南梁开始的,创始者就是庾肩吾。我们刚才看到,庾肩吾的书法被袁昂评为“新亭伧父”。袁昂生于461年,比庾肩吾大26岁,所以袁昂算是老前辈,说话很不客气。他写《古今书评》时已经62岁,而庾肩吾才36岁,可以说书法还未成熟。 庾肩吾采用了另一种方式评论书家,那就是分品级。庾肩吾把书法家先分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之中,再分上中下。这样就得到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上上品当然是最好的,最差是下下品。但实际上能入品的都不错,下下品也属好书法家。不入品才是糟糕的书法家。庾肩吾共评论了123位书法家。上上品当然比较少,只有3个:张芝、钟繇和王羲之。下下品最多,有23人。庾肩吾对下下品的书家的评语还不错:“遗迹可珍,余芳可折。诚以驱驰并驾,不逮前锋,而中权、后殿,各尽其美。”古代三军为前锋、中权和后殿,下下品虽然不及前锋,但可以说是中权和后殿,各尽其美。庾肩吾对每一品都有评语,态度十分尊敬。这人品比袁昂高多了。 简言之: 书法没有绝对标准,只有相对标准。 怎样评论和分品级,历史上争论很大。 袁昂和庾肩吾,对书法品赏都有贡献。 各位可以自己试试,比如拿一本《淳化阁帖》,一篇篇看下去,自己给出评语,分出品级。然后找找历史上其他人的评语,看和你的是否一样。这也是一种练习,练习你的眼光。谢谢各位。 本节要点: 评以讨论其得失,品则考定其高下。 袁昂怎样评论书法家。 庾肩吾怎样给书法家分品级。 复习思考: 这是王僧虔儿子王慈作品,收入武则天《万岁通天帖》中,试给他一个评语。如果王羲之是上上品,王慈可以入哪一品?(重,浅。下上品。) 左为王献之《鸭头丸帖》,右为《中秋帖》,仔细看这两个作品的神采,判断是否属于同一个人所书。(左轻右重,左清右浊,看似两人。)
来自: 田牧 > 《三级课程笔记》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读历代书法品评著作有感
读历代书法品评著作有感原创 享受书法 2017-09-23 00:37:35.和袁昂彤时代的庾肩吾,也许看不上袁昂“比况奇巧”的评书方法,干脆另起炉...
阮研,行草书《道增帖》
历史关于阮研的书法很少,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中写到“近闻有一人学阮研书”,但具体情没有记载。梁庾元威《论书》中也曾提到“余见学阮...
三国钟繇楷书《白骑帖》,为楷书鼻祖
三国钟繇楷书《白骑帖》,为楷书鼻祖。三国钟繇楷书《白骑帖》欣赏。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
论书法品评视角的审美定位及其延伸
由此看来,孙过庭的书法审美理念,将书法品评提升到一个以风格特征论作品、作者,以表情、会通的程度论书法水平的高下,使书法品评基本走向了艺术审美的高度。虽然说各类书法展览,特别是中国书协举办...
魏晋南北朝:“品”与 “评”的批评体格与思维模式(下)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把九品分级的政治制度引入书法,或把人物品藻式的文学方法引进书法,本来都不是书法理论发展的必然产物,但通过批评家们的努力成了事实。从汉晋书赋到六朝的书品、...
书法这个词啊居然与书法无关
书法这个词啊居然与书法无关。书法一词有字面含义和具体的含义。最早的“书法”一词,是用来描述写字的,应该算梁武帝萧衍(464—549)...
李嗣真《书后品》(三)
(4)永禅师: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隋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12)王愔:北朝书...
他将书法分为了九等,影响了后世1000多年!
当时的权臣侯景利用庾肩吾的这一特殊关系,假书圣旨,遣庾肩吾去江州招降萧大心,庾肩吾乘机逃至会稽。庾肩吾逃到江宁与自己的儿子庾信...
工夫跋涉到天然
近十年来我天天秉笔练字,书写之际,心意漂泊,我几乎无一日不想起丹青的话:“干我这一行,天天都在抄袭。”张芝列居首位,庾肩吾说他...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