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电商崛起,对实体书店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是不是人们习惯了在网上买书就没有人在书店看书了呢?当然不是,因为亚马逊的第一家实体书店已经在美国西雅图大学村营业了!连“书店杀手”电商亚马逊、当当都已经涉足实体书店了,可见实体书店市场大有可为。说实体书店回暖并不是空穴来风,目前实体书店的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方橙数据专题《中国一、二线城市书店发展数据报告》将为你揭晓答案。 当当、亚马逊齐向线下进军 实体书店市场拐点已出现 2015年,当当网宣布未来3年开1000家线下书店,无独有偶,亚马逊也在美国西雅图的大学村开设了第一家实体书店。在过去10年,中美图书市场都曾呈现网络书店冲击实体书店倒闭潮,但在2014年所有的书店数据都显示市场已经开始逆转。2014年美国实体书的销售量微幅增加2.4%,而中国的图书市场也是如此,针对图书零售业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开卷信息”的书业报告显示,2014年是国内实体书店复苏的转折点,实体书店的销售图书数量和销售额都高于网上书店,比2013年实现3.26%的增长。2015上半年实体书店同比增长率为0.54%。2012年和2013年呈现出负增长状态。2014年和2015年迎来正增长的态势。线下实体书店的春天又来了。 一、二线城市书店市场大幅回暖 20%以上都是新开业书店 网络书店“下线”之举意味着,他们已经意识到书店市场的发展趋向线下,想要通过“下线”来获得更多读者。而实体书店市场正在回暖,哪里的市场更加有利于实体书店的发展呢?方橙城市书店发展数据显示,目前一线城市中的代表北、上、广、深和二线城市中的代表蓉、汉、杭、宁,书店店铺总数共3812家,一线城市2332家,二线城市1480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而一线城市书店总数是二线城市书店总数的1.5倍,说明城市综合实力强的一线城市,书店发展也是遥遥领先。而二线城市中的成都、武汉书店店铺总数却远超深圳,接近广州,分别是442家和462家,说明这两大中国西部和中部的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不可小觑,书店市场发展在二线城市也极具代表性。 从八大城市近两个季度新开业的书店数据来看,实体书店在一、二线城市大幅回暖,新开业书店在书店店铺总数中占比19.5%, 一线城市新开业书店392家,二线城市新开业书店351家。一、二线城市书店发展均衡,全面开花。前期受网店影响较大的,尤其是北京和上海的书店,呈现平稳缓慢的增长,新开业书店占比分别是11.6%和14.9%,而其他六大城市新开业书店均在20%以上,保持快速的发展状态。 武汉书店发展赶超一线城市 商业地产带动书店发展 方橙城市书店发展数据显示,近两个季度新开业店数量和新开业书店占比第一名都是武汉,武汉成为目前书店发展趋势最好的城市,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最重要的是,武汉也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8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107.26万人居中国第一。 从2015年全国商业地产发展来看,商业项目的增多也是促进武汉书店发展的重要因素。2015年武汉购物中心新建面积超过120万平米,新开业商业项目达到19个。例如华中首家宜家购物中心、越秀星汇维港、瑞安壹方购物中心、沌口永旺梦乐城、凯德1818等。近两年武汉商业地产发展迅速,武汉成为了商业项目开发竞争最激烈的城市,而这也必然带动武汉其他产业的发展。 书店模式升级转型 进入文创空间的3.0时代 书店市场的回暖,一方面和网店影响减弱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书店改造升级和多元经营有关。如今,“顾客体验”当道,网络书店仅凭价格优势已不能一手遮天,如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所说,“书不只是商品那么简单,还有避不开的文化体验。实体书店倒闭潮的蔓延,倒逼实体书店以及传统书店的改变,重新定义实体书店,以适应读者改变的阅读和购书习惯。”现在新开的书店,与其说是“书店”,不如说它们是“文化空间”。很多实体书店在提升顾客阅读体验方面大做文章,比如开设咖吧,销售文创产品,图书分类精准,举办各类沙龙等,而这些变化在一、二线城市更加明显。 方橙城市书店数据显示,北、上、广、深、蓉、汉、杭、宁八个城市共有2781个书店品牌,二线城市书店品牌共有1531个,一线城市书店品牌共有1250个,八大城市连锁品牌117个,占比4.2%,只有1-2家门店的书店品牌占比95.8%。书店在转型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体验化和个性化。如果说第一代书店是只卖图书的实体书店,2.0版是多元化经营书店模式,现在则已经进入文创空间的书店3.0时代。而书店品牌更易在一线城市形成连锁规模,在二线城市书店则更多选择打造标志性的文化空间。 西西弗用5年研究208个课题 立足精神文化感受的营造 在图书出版业复苏的当下,保持强劲势头的西西弗书店,是实体书店转型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2015年12月西西弗书店正式进驻上海大悦城,打造西西弗书店2.0版本的最高版,但在进入上海之前,西西弗书店已在二线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重庆、成都、杭州等二线城市积累了大量人气。西西弗书店多设立在购物中心内,其创始人金伟竹对购物中心书店形态进行了长达5年的研究,共研发了208个课题。真是下了功夫的。光是2015年就在全国新开门店20个,前后大概有超过700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场向他们抛来绣球。 在实体书店转型中,很多书店都借鉴了诚品书店的经营结构范式,也就是书店并非靠图书,主是靠附属混搭产品盈利。而在西西弗书店,书的空间占80%,咖啡馆是15%,原创创意品牌不二产品为5%。还有品类多样的文化活动各色沙龙和读书分享会,相对于读书感受的营造,西西弗更注重提供倡导文化精神从而引领大众精品阅读。如今,西西弗书店目前已发展为拥有近30家图书零售店、20余家意式咖啡馆,60万活跃会员的连锁文化企业。 传统与概念结合 书店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曾经,“毛体”书写的“新华书店”四个大字一度是体制的符号——似乎离开了“新华”便不是书店。他曾经遍布城市每个繁华的角落,成为一代人的记忆。随着书店3.0时代的来临,涌现出一大批概念书店,如诚品书店、方所书店、西西弗书店、钟书阁、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等,你会发现书店可以是一座美学博物馆,也可以是一座英式殿堂,可以是一个动物乐园,也可是一个生活空间.... 但颠覆之路并不容易,从方橙数据来看,以新华书店代表传统书店,10个概念书店品牌(西西弗书店、Page one、大众书局、中信书店、字里行间、今日阅读书店、方所书店、现代书店Boocup、Hi百货、猫的天空之城),仅新华书店一个品牌的店铺数就是10个概念书店品牌店铺数的2.5倍,传统书店占据书店半边天,教辅类图书是图书中的最大类别,传统书店不会消失,而概念书店分类精细,更偏重兴趣类图书,更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阅读习惯,因此概念书店会越来越多,而最终传统书店与概念书店两者结合,经过多次尝试和磨合,就能迎来书店的繁荣景象。 概念书店与购物中心无缝对接 方橙城市书店数据显示,八大城市中,深圳、成都和杭州的概念书店占比均超过传统书店,概念书店主导该区域市场。概念书店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在最新一轮实体书店开业潮中,呈现出一个明显变化——大半都是混合业态。比如猫的天空之城、言几又、字里行间、方所书店等,走进它们的店面,能看到一层层书架,店铺的营业面积一半以上是座位,更像是咖啡馆。 落户广州高端购物中心太古汇的方所书店,更是创造性的聚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不仅提供知识,还提供美的享受。大到整体空间设计,小到咖啡杯的选择,无不体现方所精致的美学追求。方所的复合经营模式打造了一个文化互动平台和一个综合生活美学与阅读的空间。而这正是给购物中心带来了更多的体验感,同时也提高了购物中心的文化层次。概念书店中,读者购买的不是书,而是这个书店可以带给他的读书感受,是纸的质感和咖啡的馥郁。这样的业态和体验式购物中心是无缝对接的。一个购物中心要想做到独一无二就要有自己特有的理念思想,为消费者提供寻找新生活方式的空间。而打造这样个性化的购物中心,必不可少的就是创新型的业态。书店以增强读者文化体验为导向的跨界融合经营与购物中心从售卖产品到售卖生活方式的体验式营造步调一致。书店与购物中心的结合是两相选择的结果。 书店最多的商圈 方橙数据显示,在八大城市中有一些非常聚集的书店形成了非常具有文化气息的商圈,北京的中关村商圈、上海的五角场商圈、北京的五道口商圈、北京的朝阳公园商圈、广州的天河城商圈、广州的北京路商圈、南京的南京师大商圈、北京的北太平庄商圈、广州的滨江路商圈和上海的人民公园商圈。吸收商圈的文化氛围,开在这里的书店也会更有人气。 本文来源:方橙微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和原始出处不准确还望谅解修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
|
来自: 真友书屋 > 《阅读 藏书 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