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一)、王阳明:会试落榜再落榜,失败乃成功的丈母娘。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17-03-17

(十一)、王阳明:会试落榜再落榜,失败乃成功的丈母娘。

弘治六年(1493),二月,北京春寒料峭。

去年浙江乡试,王阳明轻松拿到举人文凭。

按惯例,今年二月在北京参加会试。

对于科举会试,王阳明至始至终都没有紧张过。不就千百人同时在考场写篇八股文?不就考场多几个带刀侍卫?不就考官官袍上小鸟个头体型大点?在王阳明眼里,科举会试,和平时模拟考试没有什么区别,换个监考老师而已。

这有什么好紧张,水来土掩,题来我答。

科举都不紧张,那紧张啥?

做圣贤呗!

上章我们讲过,王阳明格竹七天七夜,天理的毛都没有格出半根。倒是把自己格得感冒咳嗽,气管发炎。病愈之后,王阳明深度总结“格竹子”实验,认为格物致知不靠谱,娄教授、朱圣人都是江湖骗子。

敢于质疑权威的人,要么是个刺头,要么是个洞察者。王阳明不是刺头,他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学术洞察者。当年,我读书,就严重缺少这种主见,历史老师对照教科书念,国民党发动派,我也在心里把蒋介石骂了好几遍。现在想想,某历史教科书是多么的无知,蒋公根本没有那么糟糕,非要去歪曲他,丑化他,这不是授人以柄嘛,让民众笑话,某历史教科书又在扯淡。

很显然,王阳明独立思考过这些费脑的哲学问题,对事物,他有自己的看法。他现在认为朱熹错了,却说不出为什么朱熹错了?这个为什么,若干年后,王阳明做了系统的解释,这里先不说,后面再详谈。

对于王阳明,我只想说,有才华,就是这么任性!

对于王阳明,王华只想说,管住他的人,管不住他的心。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无形无影的怪物,可以悄无声息地拆散世间的父子之情,让儿子莫名其妙地越来越疏远父亲。王华,当时没有弄明白,到后来才发现,这个怪物叫慢慢长大。

会试落榜

明朝,科举是很公平的。

不拼爹,不拼户口,只拼文章。

只要你文章写得够精彩,让阅卷官读后脸腮发红,心跳加快,口水直流,赞不绝口,你就大功告成,准备回家摆酒庆祝就是。如果你文章,让阅卷官读后唉声叹气,头晕脑胀,腹痛胸闷,你基本上可以收拾行李回老家,三年后再来,这次就纯粹当来北京旅游观光。

王阳明在北京,虽然说不上是“京城四少”,那也是相当的有知名度。很多具有博彩精神的北京市民,都买王阳明这次能金榜题名,并且押注不小。在天朝什么都可以用来赌博,赌科举、赌牌局、赌钓鱼、赌信鸽……

而结果,大爆冷门,王阳明竟然光荣落榜。这和巴西没有进入足球世界杯四强一样,让人感到意外之非常!(周星驰语气)

不会吧。王阳明竟然落榜了,这玩笑开得有点冷。

明朝科举,只看考卷,不看你平时综合表现。

王阳明你爹是翰林学士又如何?你爹是皇帝身边大红人又如何?你平时写的文章能刷爆微信朋友圈又如何?

不努力备考,不掌握好八股文核心技术,中央党校校长儿子照样落榜。

放榜当天,王阳明看到自己榜上无名,按理宝宝心里苦啊,可是王阳明一点都不苦。科举落榜,我们不提倡哭得双眼浮肿,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但好歹也要双眉紧锁,脸色阴沉一下下,哪怕是假装的也行,表示你对科举会试的尊重。

微微一痛,略表尊重。在王阳明看来,做人还是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王阳明,生龙活虎,和身边的人正聊得不亦乐乎。抬头看到主考官李东阳迎面走来,连忙向李东阳拱手作揖,以表恭敬。在明朝,科举考生看见主考官都要行师生之礼,王阳明虽然很有个性,但基本礼仪修养还是有。

李东阳和王华还是同事,两个人私交也不错。王阳明才名以及格竹子的趣事,李东阳也早有耳闻,得知王阳明落榜,也倍感意外。本想安慰王阳明,见王阳明面带喜色,跟中了状元似的。于是立马改变注意,趁机调侃一下王阳明。

小王,我早就听说过你的才名,今年会试没有考中进士,下届会试你肯定是状元,为何不现场写篇《来科状元赋》,助助兴?

写诗作文,王阳明一向很自信。李东阳刚说完,王阳明拿起笔,铺开纸,运气丹田,左右互搏,文章便排山倒海而来。

下笔如雨注,文思若泉涌。

一篇新鲜出炉的《来科状元赋》,写得文采斐然,恣意汪洋,如瀑布直飞,如大河奔流。

赞:古有关云长,温酒斩敌将;今有王阳明,温酒写文章。

李东阳读后啧啧称奇,现场点赞一万个。李东阳除了是这年会试的主考官,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明朝茶陵诗派领袖人物,也就是说李东阳是当时文坛巨擘,学界泰斗。

我们来看看主考官李东阳的简历。

李东阳天顺八年二甲第一名进士,也就是全国科举第四名,授庶吉士。年轻时幽默诙谐,在基层混了很多年,没有怎么升迁。但李东阳很会做人,很会混江湖,方方面面的关系都维护得很好。弘治八年,李东阳48岁,进内阁参与机务,成为朝廷之栋梁。再后来,他凭借无人能敌的隐忍大法,和杨一清等人,斗败政敌“人来疯”刘瑾,最后混个功德圆满,成了一代名臣贤相。

李东阳当然慧眼识英雄,看到王阳明就看到自己年青时的身影。所以,很看好王阳明,叫王阳明作《来科状元赋》,一半是调侃,一半是考验。

李东阳大赞王阳明之后,王阳明倒是很平静,而有些人在内心翻江倒海,瑜亮情结开始泛滥,一肚子的羡慕嫉妒恨。碍于李东阳在现场,不好意思当面起哄,于是窃窃私语:这小子目中无人,要是下届科举考中状元,肯定不会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高才,有人欣赏,就也有人嫉妒。

被人嫉妒,对于王阳明而言,将成为一种常态。这里,我只想说,后面嫉妒王阳明的人多得很,上到内阁首辅,下到六部给事中,你算老几?

(十一)、王阳明:会试落榜再落榜,失败乃成功的丈母娘。

会试再落榜

弘治九年(1496年),又逢会试,王阳明再度名落孙山。

有了上届会试落榜经验,这次落榜王阳明就显得更为从容。同馆老乡中,有人落榜,情绪过于浓烈,整日郁郁寡欢,感觉羞耻难当,不敢出门见人。

这种心理境况我曾有过,高考结束时,成绩不是很理想,走在路上都怕遇到熟人问你高考多少分。所以我每次出门干农活,遇到熟人能躲就躲,能不说话绝对沉默。为什么这么敏感,因为家庭条件很差,家人的期望很高,自己心理压力很大。

王阳明是个热心肠,见老乡患了科举落榜综合症,非常关心。担心老乡走火入魔,上街裸奔,于是就上前安慰他。

如果让我安慰人,我也只能说:“兄弟,你不要太难过,凭你的实力考个进士肯定没有问题,这次你差点运气而已,下届科举肯定没有问题。”

一听就是套路,老掉牙,耳朵听到都反胃。

王阳明说话水准要比我高明N倍。

他就一句话:“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世上都把科举落榜当成一种羞耻,我觉得真正的羞耻不是科举落榜,而是科举落榜后你整日伤心难过,你从此心灰意冷。

精辟!

王阳明这套逻辑,他老乡有没有听进去,我就不得而知。

这句话,更适合讲给中国足球听。

世人都把中国足球进不了世界杯当成一种羞耻,我觉得真正的羞耻不是没有进入世界杯,而是中国足球对打进世界杯丧失信心,大家都破罐子破摔。

由于大家都忙,忙着搞钱,忙着约炮,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所以,民间流行很多关于中国足球的段子,最经典莫过于这句,中国乒乓球谁都赢不了,中国足球谁都赢不了。

王阳明这番话,其实就是告诉他老乡,失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乃家常便饭,失败乃成功之丈母娘。把成败看淡点,把目光放远点。一个读书人,也要有大将的气度,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如果王阳明金榜题名后,对落榜老乡说出这番话,感觉是在装逼。问题是,王阳明在蝉联落榜之余,照样口吐莲花,说出“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之警句,可见王阳明气度之非凡,格局之宽大。

一个人成功了,蹲厕所,想到几句片言碎语,说出来,都会被人传颂。因为,从古至今,真理永远掌握在成功人士的嘴巴里。

一个人失败,说话还能掷地有声,要么是故作高深来掩盖其内心的脆弱,要么是内心强大得足于窒息所有的消极。

种种迹象表明,王阳明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写到这里,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王阳明不是神童吗,他不是一直很牛叉吗,为什么科举会试两次都落榜?

你的困惑,我来解答。

当你了解明朝科举制度后,再结合王阳明那颗包藏杂念的心,就明白王阳明科举两次不第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好好聊聊明朝科举那些事。

(十一)、王阳明:会试落榜再落榜,失败乃成功的丈母娘。

科举四级考试

科举,萌生于南北朝,成形于隋唐,发展于两宋,成熟于明清。

朱元璋小时候穷,没钱读书,严重缺课,在造反事业中,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后来老朱意识到,造反要想造得有点档次,得有文化。于是,老朱一边造反一边自学成才。打仗之余,文学细菌发作,还能即兴写几首风格卓异的打油诗。

譬如《咏燕子矶》: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新月为秤钩,秤我江山有几多!老朱的诗,话粗理不粗,说不上有什么语言艺术,但是诗的气质,写得霸气側漏,匪气横空,雄性勃发。

全国解放后,百业待兴,朱元璋要建设新大明。搞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以前的高管团队,除了李善长、刘基、宋濂几个人,其余都是老粗。带兵打仗,冲锋陷阵,个个都是好把式,要他们坐在办公室,舞墨弄文,实在是太残忍了。

人才严重短缺。人才从哪里来,老朱拍拍屁股,下旨命令地方官,要向朝廷推荐贤才。只要你在地方有点才名,就会被推荐到中央,在体制内混饭吃。人是来了不少,但发现很多是水货,吹牛逼可以,做事是不行的。细心的老朱,发现科举出身的官员,有真材实料,处理政务,领会旨意,都很到位,比较会干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于是,老朱决定科举选才。

由于老朱的高度重视,科举上升到大明人才建设培养的战略高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科举在明朝得到长足发展,制度很完善,模式很成熟。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明是科举立国,教育立国。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