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羞辱式教育害了谁?

 放舟行 2017-03-17

成功的父母,决定了孩子幸福的一生;而失败的父母,如鬼似魅般影响着孩子,将他们拽向与自己一般无二的绝境。之所以,我会有这样的感慨,得追溯到前几天看到的悲伤故事。

今年1月22日深夜,迈阿密14岁女孩Nakia在社交媒体上直播自杀,直播持续了近两个多小时,大多数人都在苦口婆心地劝她。然而,极其令人震惊的是,女孩的亲生母亲Caze居然评论羞辱女儿:

“你是有多动症吧,真是蠢得要命。你可以一直喊‘狼来了’,然后去死,然后被人们埋了,因为你是个根本不听父母话的惹事精,总做些夺人眼球的事,根本不把精力用在读书上。”

骂完之后,这位母亲压根儿就没当回事儿,以为她不过是在哗众取宠,玩够了就会歇息了。万万没想到,女儿竟是认真的!

凌晨三点,Nakia在养父母家里的浴室里,用围巾上吊自杀了。

可怜的孩子,这短暂的一生都在与母亲相爱相杀!

Caze是单亲妈妈,从Nakia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会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比如,把牛奶弄撒了,或者走路摔跤了)动不动就对女儿大吼大叫,如果女儿和她闹,她就会出手打女儿。

终于,在Nakia六岁那年,妈妈被剥夺了抚养权。Nakia进入了寄养家庭,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生活在陌生人家里,小姑娘非常不开心,她觉得就算妈妈是魔鬼,她还是想和妈妈在一起,毕竟,那样她才感到安心。

不知幸运还是不幸,半年以后,她如愿回到了亲妈身边。

失而复得让妈妈更加珍惜女儿。最开始几天,她亲密地叫Nakia“我的小天使”,事事都顺女儿的意,又是给她做好吃的,又是给她买漂亮衣服。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天,妈妈又原形毕露,更加变本加厉。

对Nakia在生活中犯的各种小错误,妈妈总是容易火冒三丈,经常情绪性地指责她。

在学校没有好好表现,说话声音太吵,玩具乱丢……等等。

更为恶劣的是,女儿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变得和妈妈一样暴躁易怒、满口脏话,还动不动离家出走。

刚过11岁,Nakia又被送入了寄养家庭。 16个月间,她换了14对养父母!没有一对让她满意的,因为,她还是想和妈妈在一起。

但是,当她又回到妈妈身边以后,她们母女俩又陷入了无休止的矛盾中。她们的关系变得非常奇怪,往往前一小时,亲昵地自拍相互说着我爱你,后一小时,就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吵翻天,甚至打起来。她们就像是“水”与“火”,渴望相爱,却怎么也无法在一起。

一年前,妈妈Caze决定永久性放弃女儿的抚养权!

这一晴天霹雳让女儿感到深深的绝望,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既然全世界都弃我而去,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直播自杀。

在得知女儿死讯之后,妈妈失声痛哭,她万万没有想到,深爱着的女儿,竟然被自己最后不痛不痒的一句话给逼死了。

在人们悼念Nakia的社交媒体主页上,妈妈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知道我不能再听到你的声音后,我太难受了,无法入眠。我们之间不会再有更多或快乐或伤心的视频聊天了……这些,是最后一次我给你签名,最后一次见你,最后一次吻你……我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我失去了我的朋友,我的宝宝,我生活的理由,没有你一切都太艰难了……我很爱你,我的小公主……”。

有人说她在做戏,有人说她在装可怜逃避法律追责。但我相信,这位母亲说的都是真心话,她是真的爱女儿,只是没有人教过她怎样去爱?

故事讲完以后,我陷入了良久的沉默,结合之前学过的心理学原理,我认为,促使女儿自杀的原因,除了她们各自极端的性格之外,离不开以下四点:

  • 输不起的妈妈

你有没有发现,故事中,妈妈非常享受骂孩子的过程,不管孩子有错没错,大错小错,先骂个够,骂到爽,孩子要是反抗,就打,打到服。这种现象,各位应该不陌生吧?生活中、文学影视作品中,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但是,作为父母的你是否意识到,羞辱教育的背后,潜藏着父母强烈的权力欲望。

这种现象,越是失败的人,情况越是严重。他们的心理戏:老子在外面是狗,在家里要做天。

而正常的父母,也难免落入父权母权的陷阱中。我们是爸妈,怎么可以错呢,怎么可以输呢?结果不知不觉间,就想要“赢了”孩子,逮着机会就想证明,孩子是错的。可是,你是否意识到,你“赢了”孩子,却输了孩子对你的信赖(这些大人老是欺负我们小孩懂得少)。

从正面管教的角度说,我们应该“赢得”孩子,放开自己,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样孩子才会和你成为朋友。

  •  她总是用“爬行脑”思考问题

所谓爬行脑,就是完全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喂!你是人类,是理性的,怎么总是凭着本能做事儿呢?可惜,Nakia的妈妈不知道,她总是在最糟糕的时候,用最糟糕的方式,来处理与女儿错综复杂的矛盾,结果越弄越糟糕。

偷偷问你,有没有一瞬间,你被孩子气得真想一巴掌呼死他?我发现,许多人在没有做父母之前都还挺温柔的,可当了父母之后,竟然都成了狼爸、虎妈。我都没想到,他们原来可以这么凶悍!

情绪是潜伏在我们身体里的魔鬼,“爬行脑”们一次次用它们能想到最恶劣的方式对待最亲密的人,冷静下来后,他们又恢复成了“理性人”,每到这个时候,那叫一个懊悔,又下不来台,硬撑着,简直不能更难受的了。

对待情绪,如果说你不知怎么办,笔者建议你学习一下“情绪管理”。还有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可以应急,那被正面管教亲切地称为:卫生间法。在你火冒三丈时,先别急着爆发,去厕所躲一躲,冷静一下。

  • 一个错误的观念

Nakia的悲剧犹如天方夜谭,又让人感到无比熟悉。归根结底是因为许多父母和Nakia的妈妈一样,只关注孩子所犯的错误,却很少、几乎没有积极地表扬或鼓励孩子。

曾听过这样一个段子:小明考80分,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却遭到妈妈批评:怎么才80分?至少得90分以上,下次继续努力。隔了一段时间,小明考到了91分。妈妈听了,还是继续骂:怎么才91分,至少得95啊!又隔了一段时间,小明终于越过95分,直接就拿到了100分,心想这下子妈妈该夸我了吧?谁料,妈妈还是不满意:也才100分,不许骄傲,高考拿150分才算好!

许多父母错误地认为: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们感觉更糟。他们更看重的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不是让他们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习。

对此,正面管教理念的创始人简·尼尔森评价道:事实恰好相反。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许多老师发现,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有贡献的行为,对于鼓励孩子停止或大大减少不良行为很有效。

  • “你赢了,但我总有一天会扳回来”

让我们将视线挪回Nakia身上,在生母、养父母、老师眼中,她是极难搞的孩子。他们借助惩罚(让孩子恐惧)的方式来教育Nakia。从短期来说,的确及时有效,可是,他们却忽略了惩罚会给孩子带来长期的负面效果。愤怒、报复、反叛、自卑交替出现在她身上,最后将她推向了地狱……

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这时,你或许会问,不要惩罚孩子?难道像爷爷奶奶那样宠着孩子吗?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并不是我想推荐大家的。

在打孩子和宠孩子之间,还有一种被称为“正面管教”的教育方式。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而坚定融为一体,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

本周六晚,樊登老师会为您讲解《正面管教》这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教您学会轻松而有效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打造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号外!号外!

本周上线书籍《正面管教》福利大放送,会员价低至5折咯~

限量抢购,数量有限,售完即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