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低估值的几点思考

 buitry 2017-03-17

低估值是我们的选股条件,具体的标准是以2倍市净率和20倍市盈率为分界。以下为低估,以上为高估。按照正常逻辑,估值越低,收益应该越高。基于这个逻辑,构建组合时是不是每个行业都要选择接近1倍市净率或者低于1倍市净率的股票呢?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在大盘上涨时,增长最快的往往不是低估值股票,而是热点股票、概念股票、“庄家”强势股票,以及所谓成长性高的股票;低估值股票会有个别快速拉升的,但多为晃晃悠悠,慢慢攀升,甚至有些一直在底部徘徊。是不是选择低估值股票错了呢?

绝对低估可以一次性将持仓成本降至最低,但其中会存在几个问题,在此作一澄清。

1. 追求绝对低估容易错失良机。

低估值并不是越低越好。过于追求低估容易错失良机,比如2016年建仓时,像中国化学、信达地产、潍柴动力等达到了1倍市净率,甚至还有像交通银行、鲁西化工等低于1倍市净率,但还有很多在1.5倍市净率后就直接上涨了,比如美菱电器,尽管业绩下滑,但并未给到1倍市净率的建仓机会。

所以建仓一定是一个过程,不要苛求一定在绝对低估时建仓。另外,也不要苛求一定要在最低点位买入。但一定要根据估值配置合理的仓位,为持续下跌至绝对低估留出余粮,切记这些余粮是救命用的,顺便提高收益。

2. 低估值建仓的目的不是高收益,而是安全。

本金安全是投资的第一要务。另外,在“小秘密:亏损对复利的影响有多大?”一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了在复利效应中,亏损对于整体收益的影响,更不要说在股市下跌中加杠杆的放大效应了。

低估值的安全性首先体现在建仓过程中。理论上说任何股票都有退市的可能,但从历史上看,退市的风险并不大,而且20倍的市盈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规避了这一风险。从建仓的历史看,市净率降到0.6-0.8的其实都很少。1倍市净率给了我们一个基本的保证,一个安全的保证。

建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会跨越好几年。而在这个过程中,低估值股票的下跌幅度有限。但高估值的股票却不好预测,比如说业绩的突变、并购重组预期的消失、风口的转移等等。为盈利出价过高的不安全性,还体现在会计制度带来的合规造假的风险。

其次,低估值的安全性看的不是上涨,而是下跌。股市总是在起起伏伏中前行。上涨中获得的超高收益,总是在下跌中被快速吃掉,甚至损失惨重。一则上涨和下跌的基数不同。10元的股票上涨到40元,是以10元为起点;40元的股票下跌到10元,是以40元为起点。二则上涨最快的往往也是下跌最猛的。


不过很多低估值的股票长期在低估值区域徘徊,这就给大家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低估一定有其低估的道理。但对我们来说,正因为在低估值区域的徘徊,才给了我们从容建仓的机会。

那么低估值的组合在安全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合理收益呢?如果单从一次上涨来说,高估值股票的收益往往比低估值股票会高,但从整个波段来说,一升一降之间,高估值股票的整体收益未必就比低估值的组合高。而且在复利效应下,波动越大,反而收益越小。所以,一波一波来做,每次收益未必很高,但累积起来会让你大吃一惊。

3. 组合中红绿互现反而收益更高。

齐东平教授说,按照历史经验,组合中红绿互现时往往收益更高。如果你的组合中全部是红的,往往每只的收益都不是很高。而当组合中红绿互现时,尽管个别股票短期呈现亏损,但呈现红色的股票的收益都超高。

组合中全部为红的组合,往往建仓比较谨慎,追求绝对低估。一则会错失很多建仓机会;二则收益都不是很高,这是因为绝对低估的股票上涨的速度未必很快,这会降低波段操作带来的收益提升。

组合中红绿互现,是因为有些股票是在2倍或1.8倍、1.5倍市净率时配置的,但有可能继续下跌,短期内这些股票是亏损的,但长期看,这些股票或许上涨更快,带来的收益更高。那么对于这些股票是如何选择的呢?这就要求我们将关注的目标设定到2.5倍市净率,提前开始观察。优选那些跌跌不休、达到3年内估值低点的。比如我们近期在关注的传媒娱乐中的湖北广电、歌华有线、电广传媒、长江传媒、大地传媒等,环保股中的远达环保,医药股中的华邦健唐、太安堂等。

总的来说,低估值是一个基本的标准,不可苛求。

大数投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