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一叶知秋早——布衣诗人孟浩然的濩落人生

 青木森森 2017-03-17

洞庭一叶知秋早——布衣诗人孟浩然的濩落人生

01

作为以布衣终身而特著诗名的大才子,孟浩然以他前无古人的山水田园诗作,成了有唐一代诗歌界为数不多的宗师级人物。可以说,有了孟浩然,大唐帝国才拥有了足以和以高、岑为首的边塞诗派相抗衡的山水田园诗派

然而,不论是成为那个时代“史上最牛山水田园诗人”,还是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大宗师,这都谈不上是孟浩然本人的初衷和理想。

02

要说孟浩然的人生理想,先得从他的名字说起。

原来,“浩然”一词,出自《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是孟家老祖宗、“亚圣”孟轲先生的名言。孟轲生逢战国,一生到处宣扬其“仁政”学说,希望拯救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祖国。

用老孟家祖上大儒孟子的名言给孩子起名,寓意是很明显的。孟浩然曾在《书怀贻京邑同好》这首诗里提到过孟子这位大儒对他的家族以及他本人的深刻影响: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孟浩然说,我家来自周代的邹鲁一带,那里是孔孟的诞生地,所以,我们孟家世世代代都很仰慕儒家风范、重视儒家学说。

03

孔孟对于一个人最要紧的教导,就是“学而优则仕”。从政,是传统读书人第一位的人生理想。

所以孟浩然从小就勤奋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能凭借文辞之能,步入官场、踏上仕途: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可惜,孟浩然,命不好,“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终身未能踏入仕途,更不用说施展儒家所赋予他的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了。

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来说,最要命的是才华弃掷、生命虚度。美人迟暮,之所以在汉语的语境里,成为一种经典的比喻或表述,就在于它道出了一个真理:

世间所有的才华,都和美好的容颜一样,特别容易凋落。

所以才会有人面对时间的流逝如此抓狂,以至吼出那“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人生悲歌。

眼看着自己的人生就要虚度了,孟浩然的内心是多少有些不平的:

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田园作》)

04

在唐代,对于没有家世背景的人而言,要想步入仕途,必须经过权威名流的引荐。

所以,为了寻找仕途上的“知己”,诗人们往往要向名公巨卿投赠诗篇,以期引起注意、获得推荐。

没想到天赐良机,孟浩然终于获得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曾任宰相的张说来到岳州担任刺史。

据说,张说经常与当地的青年才俊一起到著名的“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区搞文艺聚会。

于是,开元五年(717)八月的某一天,29岁的孟浩然来到洞庭湖,只见八百里洞庭水面上,水汽弥漫、乾坤荡漾,胸中豪情壮志顿时被激发,援笔写下了他平生最气概横绝的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05

诗的意思,很明白。但凡读过中学的,都知道孟浩然临渊羡鱼,是在表达其不甘心在圣明的时代赋闲在家,而希望能够获得援引进入政坛、经纶国家的儒者情怀。

孟浩然这首诗,秒就妙在句句是“望洞庭湖”,又句句是“赠张丞相”。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到了八月,水位上涨,景象就更加壮观了:不论是云梦大泽,还是岳阳古城,都在着烟波浩渺的洞庭壮景中蒸腾着、荡漾着!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千古名句,道出的不仅仅是景色的壮丽,更是波澜壮阔的人生襟怀!

只可惜,孟浩然这首精力浑健、俯视一切的诗作,并没有给他的仕途带来顺利。

他终于成了一位“不甘隐逸而以隐逸终老”的布衣诗人。于是,“淡泊”成了他心灰意冷后的安慰剂、调节内心矛盾的特效药。

他年复一年地过着一种形式感极强的生活: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春中喜王九相寻》)

就这样,他在“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的生活中,隐匿了才情,也隐匿了理想。

阿呆艺文志,有趣读唐诗!欢迎订阅、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阿呆艺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