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玛丽 · 洛朗桑

 红豆居士 2017-03-18



玛丽 · 洛朗桑(1885-1956)生于法国巴黎。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改变艺术流向的“野兽派”和“立体派”中的一员。

 


玛丽 · 洛朗桑年轻时代与聚集在巴黎的落魄画家、诗人们交往密切,诸如马蒂斯、毕加索、阿波利奈尔等,并深受他们的影响。但她是一位独特的艺术家,在巴黎风云变幻的艺术天地中找到了自己的美学视域。经过不断的探索,她的作品逐渐摆脱了立体”,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艳丽妩媚中透着淡雅高贵的气质,并且仿佛蒙上一层神秘薄沙的极富抒情韵味。


 

她的自我独立性使其作品超越了那个时代的限制,并且发展了属于自己的富有女性特点的抒情性风格,她在画作中找到了一条明亮、轻柔的、极富敏感性和灵气的特征之路,充分体现了她作为杰出画家背后的那个具有前瞻性和被赋予了直觉激情的女性的魅力,表明了她是一位独具明慧心灵光芒的人,并能将这一内心光辉隐藏在经过审慎选择的色彩暗示里,将宁静与深邃隐约地流泻在一种被装饰化了的纯美的氛围中。无疑,她的作品对于巴黎画派是一个全新的开拓。


 

她在作品中对造型的处理常常简练、明快,线条流畅和富有韵律感,大多运用了平涂法,将人物、场景作为一种平面装饰,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但并不像“立体派”那样将物象进行扭曲、变形,也去掉了古典绘画中的光和透视作用,而仅仅强调在主题表达中展示色彩的音乐般美感,将纯净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以寻求一种富有变化的和谐性,犹如诗歌中的韵脚和节奏变幻,带给人美妙的体验和视觉享受。所有这一切似乎与“野兽派”热衷于色彩鲜明的视觉效果、采用线条勾勒和平涂绘法有着深切的关联。


 

到了成熟期,色彩似乎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对主题的提炼达到了高度意象化的境界,将人物形象的处理和画面的构图统一在色彩感性中,传导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梦境化的美感,充满着斑斓内蕴和深情意味,使她的作品在当时的巴黎独树一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