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曾与毕加索、布拉克平起平坐,被誉为“巴黎画坛最美丽的牝鹿”

 萍泊远方 2022-07-30 发布于法国

图片

艺术家朱迪·芝加哥曾评论道,“她画作中的女人,在甜美的背后,有一种悲伤的气氛,诉说着女性被压抑的愤怒。”

巴黎画坛最美丽的牝鹿”


2016年,法国发行了一组艺术邮票,邮票上的画作分别名为《戴黑色头巾的男爵夫人》(藏于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和《弹吉他的少女》(藏于波尔多美术馆)和,两幅画中的女性虽是不同年纪,在朦胧而抒情的画面气息中,都散发着女性美好而娇柔的气质。

图片

玛丽·洛朗桑《戴黑色头巾的男爵夫人》(左)

玛丽·洛朗桑《弹吉他的少女》(右)

这两幅画的创作者是法国巴黎画派女画家玛丽·洛朗桑,发行邮票的年份恰好是她逝世六十周年,法国政府用作品来纪念她曾经来过,也曾经为艺术界留下饱含真情的画作。

图片

玛丽·洛朗桑

提及洛朗桑,人们常将她与费尔南多·奥立维放在一起做对比,一个是著名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的情人,一个是著名画家巴勃罗·毕加索的情人,在当时世人的眼中,她们都被视为这些已经名声显赫的男人的附属,就连毕加索在认识洛朗桑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她仅仅看作好兄弟阿波利奈尔身旁的女人而已。

图片

图片
图片

直到洛朗桑从野兽派和立体派的影响之下发展出了与之相反的个性化、女性化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占据法国艺术界大半江山的男性艺术家圈子中悄然崛起,甚至一度成为毕加索的竞争对手,她的存在方才得到时人的正视,并在此后一路高歌猛进,跻身巴黎画坛重要艺术家之流。在人才济济的巴黎画坛,洛朗桑凭借自己独立与先锋的艺术姿态站稳了脚跟,她被誉为“巴黎画坛最美丽的牝鹿”。

图片

玛丽·洛朗桑《小组》

在一副洛朗桑于1908年创作的名为《小组》(又名《艺术家小组》)的画作中,画中人正是阿波利奈尔、洛朗桑、毕加索和费尔南多。这是洛朗桑成功售出的第一件作品,也是她艺术生涯的一大转折。

图片
图片

图片

也许从被阿波利奈尔带入到巴黎先锋艺术交际圈开始,洛朗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女艺术家,彼时她在艺术学院学习绘画,阿波利奈尔与她一见如故,为她写下数首如《米拉波桥》那般动人的情诗,也为她制造各种展示作品的机会,他们一起携手度过了青年时期最为美好的一段岁月。

图片

图片

米拉波桥下塞纳水长流

柔情蜜意

寸心还应忆否

多少欢乐事总在悲哀后

钟声其响夜其来

日月逝矣人长在

—— 阿波利奈尔《米拉波桥》

图片

图片

图片

洛朗桑艺术生涯的启航虽与阿波利奈尔有着密切关系,发展与延续却全然由她自己掌握,当费尔南多一直活在毕加索的无数花边新闻中时,洛朗桑早已完成了身份的蜕变与自我的成长。

也正因如此,当人们将二人放在一起时,虽无评判之意,但事实便是从某个时刻开始,洛朗桑已不再被视作男性艺术家的附庸。她真正打入巴黎画派的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女性轻盈浪漫的灵魂


图片

于洛朗桑而言,在野兽派、立体派等当时的先锋流派中学习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从中找到自己。

野兽派的狂放以及立体派的理性与她想要表达的自我感受大相径庭,她在实践之中并未沉迷于这些可能会更易出彩的风格,转而进行自我的探索。

图片

图片

图片

虽与阿波利奈尔有过一段倾城之恋,也与贵族男爵有过短暂婚姻,但洛朗桑的取向至今成谜。从年少作为私生女的存在与母亲相依为命开始,她的生活中就鲜少有男性的出现与影响,她与同龄女性友人们的交往甚为密切,她的作品也多半描绘着这些如花般绽放光华的女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洛朗桑笔下的女子似乎都有她自己的影子,在梦幻的蓝色、粉色、玫瑰色等色彩之上总蒙着一层灰白,原本的艳丽因之冲淡,淡雅与空灵随之显现。画中女子常常或独自垂首,或缠绕拥吻,头戴鲜花,身着轻纱,寥寥几笔,尽显女性轻盈浪漫的灵魂。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不同年龄与面貌的女子,在恬静淡然的氛围中,仿若结着愁怨的丁香花一般,散发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她们看似脆弱、易碎,神情之间又隐隐有着云淡风轻的洒脱。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时的许多评论家认为洛朗桑所描绘的女性题材作品并不能突显时代下独立强大的女性形象,但洛朗桑坚持认为自己是透过表象在描绘这些女性内心深处丰富而动人的灵魂,刻意表现反而是一种伪装。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洛朗桑为好友可可·香奈儿所画的肖像画《可可·香奈儿小姐》中,在商海沉浮的香奈儿一改干练果断的形象,显得柔婉而慵懒,尽管香奈儿本人对这幅作品不甚满意,但洛朗桑也未作修改,画作流传至今,在橘园美术馆的墙上,仍能见到香奈儿当年的风韵。

图片

玛丽·洛朗桑《可可·香奈儿小姐》

画至晚年,洛朗桑独居在自己的寓所之中,仍不厌其烦地描绘着自己所结识所想象的女性,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少女心。她认准一条路走到黑,始终不为外界的评论与眼光所改变自己的坚持。

直到1956年,73岁的洛朗桑悄然离世,她交代自己的管家为她在葬礼上换上白色长裙,手握鲜红玫瑰,历经千帆,她仍钟爱少女时的浪漫。


图片
图片
玛丽·洛朗桑《自画像》

1983年,日本收藏家高野正弘将自己所藏有的洛朗桑的600多幅画作公开,在东京开设了玛丽·洛朗桑美术馆,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纪念女性画家的美术馆。尽管展馆如今早已不在,但洛朗桑的画作却永存人们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