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就是城市的记忆,在1949年前,嘉定的老洋房多达46幢,其中带有花园有34幢。 这其中有不少是半个多世纪前建筑师的奇思妙想,有的还融入了中式建筑的风格,可以说是历史留给嘉定的珍贵遗产。
分散在嘉定镇大街两旁的老洋房 在黛瓦粉墙的中式建筑群中 常常让人引发出西风东渐的感想 它们不但是城市的靓点 更成为一种时代符号
高家洋房整体 高家洋房 高家洋房位于北下塘街旁的义弄里最东面,与秋霞圃西墙为邻,是水电工程师高春荣的宅邸。 该洋房竣工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占地1149平方米,为青砖嵌灰建筑。 高家洋房 楼房四周有高达三米的围墙,大门上镶有黄铜的“春”“廬”二字(当地人常由此称为“铜庐”),十分气派,俗称“高家洋房”。 高春荣是水电工程师,一直在上海电话公司就业,对嘉定电话的发展有所贡献。围墙内的住房位置偏西,花园则偏在东和北面,园内植有雪松、银杏及水杉。住房为三开间二进深二层楼房,大小房间近20间,另有平房2间。
抗日战争期间,高家洋房日寇宪兵占用。抗战胜利后,住房返回业主,高将其曾租赁给浦姓等住户。
老洋房的彩色玻璃 汤家洋房 ![]() 坐落在小学桥弄东(现金沙路西255号内)的汤致和洋房(汤家洋房),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汤致和(颂蟾)钱门人,是嘉定华兴永电灯公司出资人,原住在长宁区电影院对面,靠股票获利后,回嘉定建造此屋。
汤家洋房占地4210.5平方米,为欧式二层楼房,另有平房7间,房屋面积仅350平方米,不到总面积的一成,花园占总面积90%,是典型的大花园小洋房,外墙采用拉毛防水涂料,内有组合坡式屋面,落地钢窗。现在嘉定血站内。
![]() 姜家花园 ![]() 姜家花园(南大街271号)为姜崇德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所建,由朱阿福施工,花园占地近13333平方米,其中有假山荷花池,及大量花卉树木,并有曲径通往各屋。
小平房均集中于西面临街处,其余住房则集中于花园的东北角,计有中西式楼房6间(三上三下),平房9间。
最东面临近横沥河处,安置有廊坊8间,建有花墙漏窗及月洞门,下筑石驳,南面有马鞍水桥。长廊上饰有“望云”、“观瀑”图案,均由嘉定戬浜乡斜泾王家七弟兄完成。
王氏兄弟为泥水作世家,后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复嘉定孔庙和上海豫园工程时,均显示了他们的泥水技艺绝活。
![]() 蒋氏洋房 ![]() 顾金洋房 ![]() 民国十九年(1930),在清河路现嘉定商城的原址上,曾建有相邻的两幢海派两层楼洋房,中间以围墙相隔。东为顾吉生洋房,占地2.6亩1725平方米,西为金鼎康洋房,地612平方米。 顾、金两座洋房是嘉定营造界知名人士张凤翔承包建筑,并由出身于嘉定东门外澄桥的钱培华、钱桂元父子参加建设。钱培华是那时有名的泥水匠,曾参与嘉定多座海派洋房的建设。
两幢洋房为中西式假三层,有老虎天窗,平瓦屋面,玻璃天棚。中间为正房,两侧厢房,正房后为楼梯通道,安排紧凑经济适用,设计颇具匠心。楼房前有小花园,内种雪松、冬青及花木等,赏心悦目。
房屋建筑物的外墙采用清水砖,据称砖块制作时十分讲究,砖泥先由耕牛踏过后,再经人工敲打成型烧制,砌砖时必须敲实墙砖的两头接缝,因而结合处格外紧致细密,下雨时墙面不会出现渗漏。
民国三十二年(1943),金鼎康在现供电局西面,建有小花园别墅,占地6600多平方米,内有海派房屋,采用清水墙平瓦屋顶,花园内有荷花池、暖棚及半亭(仅有三只角)。
金家花园西面,还有一座建于民国年间的独立洋房,系清水灰色砖砌就的二层楼,带有拱形的钢窗,结构十分精致。业主不详,人称为李家洋房,住房占地100平方米,房屋面积167.5平方米,上下计有8间房间。距该房东面不远处有古樟一株,树阴蓊森,与房屋相映成辉,曾是那里的靓点。 ![]() 潘家洋房 ![]() 葛家洋房 ![]() 在南下塘街东面,还有两座建筑,一座是葛成慧洋房,由葛成慧的亲侄葛福臻建造。 由于宾兴桥东岸沿河自南向北有李家、廖家和秦家的祠堂,洋房选址便在杨树浜北,建有五间西式建筑(约100平方米)。 设计时特采用朝南偏西5度,建筑为清水外墙、平瓦、地板,由朱奕清(阿福)包工,徐根兴负责泥水施工,门前还建有一座石墩,寓意是姜太公钓鱼。屋前原有网球场,屋后为土墩(习称高泥墩,今仍存)。
长期来人们也一直称这里为“葛成慧洋房”,曾作葛成慧门诊使用。葛福臻(1906—1986)是上海市葛氏大药房(上海武康路)的创始人,上世纪四十年代他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
另一座是位于葛成慧洋房北面的潘仰尧洋房,该房建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占地18亩(12333平方米)其中花园面积达95%住房面积约350平方,主楼为三开间二层楼房(11间),落地长窗,外挑阳台。潘仰尧为嘉定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解放后潘仰尧捐献给政府,现在嘉定别墅内。
![]() 陈家洋房 ![]() 在嘉定镇街道的南门至北门间,还分布了不少老洋房。南门内的陈德昌洋房(南大街124号)十分显目,房屋座西朝东,占地近1325平方米,为中西式三层楼房,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建造。 ![]() 陈家洋房 外面为石库门,四开间,五进深,大小房间不下50间,其间有便弄沟通。各棣结构不同,其中一、二棣为四开间平房,三、四棣为三开间的三层楼房,便于通风和采光,朝南均为大间。三楼顶有四根立柱的晒台,方便人们晾晒衣服,远看如倒放的八仙桌,在周围建筑群中,可说是鹤立鸡群了。日寇占领期间,曾用作广播台。
民国三十四年(1945)12月,秦致千创办《嘉定民报》,初由新光明印刷公司承印,后来《嘉定民报》社社长秦致千与顾旭初集资,借用陈德昌家,开设了“嘉定印务局”,专门承印《嘉定民报》。
![]() 陈家洋房 ![]() 高介人 洋房 ![]() 高介人洋房位于姜家花园北,建于民国初年,占地1219平方米,中西式结构,一、二层立面为方形砖柱承托五座连续的圆形拱券,中间的砖柱附有雕花的希腊式样多立克柱。
房屋面积487平方米,楼房8间,平房12间,有花坛、围墙等,由于墙面的立面采用红砖与清灰砖等分,很有特色,人称“红楼”。
高介人原籍崇明,在西门唐家弄开设同丰泰花行(栈房),后来一直在杭州居住。高氏住宅的北面为徐文彬洋房,该住房建成于民国二十年(1931),清水墙面、木地板、硬山脊、围墙及庭院等,由于徐文彬是恒茂营造厂的业主,因而在房屋的设计上他独辟蹊径,占地仅100平方米(住房面积140平方米),安排十分精致紧凑。
![]() 北大街 洋房 ![]() 北大街有朱家洋房、陈鹿平洋房和金家洋房。朱家洋房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业主朱理民是福大花行的经理。该洋房建筑面积约200多平方米,座北朝南,面宽6间,砖混结构,一层清水外墙,二层水泥拉毛,印花釉面地砖。住房的门窗因采用了楠木和桧木,虽久经风雨日晒,却不变形。
![]() 朱家洋房 朱家洋房有花园、土山,花园内植有大量柏树。嘉定人习称为“朱家花园”,围墙前有土路(昔称大德弄,今纳入中医医院)通往北下塘街。
朱家洋房的北面是陈鹿平洋房。陈鹿平与时称股市长枪将的陶继渊,为“嘉定商业职业学校”同窗,他曾创办福大米花绿杂行、纱厂、轧油厂、庆和钱庄(南京东路),以及江苏太仓沙溪陈丽泰纱厂,在当时嘉定商界上颇有影响力。
朱、陈两人的住房相距不远,但风格迥异,陈鹿平洋房由上海建筑行业设计,嘉定朱奕清承包,太仓的吴金金协助,聘请木工吕文博和斜泾泥水匠施工。民国三十五年(1946)建房,翌年竣工,占地4000平方米,住房为三层,四开间楼房,另有平房3间,其间有走廊相连。
住房东面外形呈现弧形,具有精巧别致的特点,房前有花园,内有花台、湖石、树木等。房屋面积仅420平方米,但是颇适合居住。起初该房屋曾按陈鹿平要求,在屋顶上加铺处理过的稻草,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温效,后来在大修时去除。朱、陈氏两人的房屋现均位于今嘉定区中医医院内。
陆家弄北面的金家花园,原为徐雨华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所建,后售给商人金铨,为平楼结合式的花园洋房。占地5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主楼位于园中间,面宽三开间,砖木二层,红砖清水外墙,平房在主楼西北面。现在桃李园中学内。
![]() 西大街陶家洋房 ![]() 陶家洋房 ![]() 嘉定西门外近侯黄桥处的陶继渊洋房,位于西大街344号,俗称为“陶家洋房”。陶继渊(1905-1968)是民国时期嘉定著名实业家,从青年时代他就在上海滩从事股票投资。由于他精于计算,胆识过人,善于做长线,获利多,是上海滩上名噪一时的“股市长枪将”。
后来他投资实业,创办嘉丰厂、嘉翔银行等企业。陶家洋房的墙门虽是老上海石库门样式,但是中心有一个椭圆形的凸出图案,它是依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的样式而设计的,突显了他的“股市情结”。 ![]() 陶家洋房内的木质楼梯 陶家洋房是一所水磨青砖外墙、中西合璧的建筑,虽然仅占地686.7平方米,但房屋面积达717.4平方米。与周边粉墙黛瓦的民居相比,更显出它的高雅精致。
该房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共4棣,有楼房21间,平房9间,第一棣为沿河的平房3间,用于停汽车和堆放杂物。 第二棣为沿街的平房4间,是司机、厨师、保镖和保姆的住所;走过前院为第三棣,是陶家洋房的主楼,底楼是规模宏大的客厅,所铺地砖是当时最名贵的英国花砖,房间均铺柚木地板,用于主人居住和招待亲戚、客人;第四棣则是平房3间,是厨房和饭厅,往后是花园,内有林木、假山、及圆形鱼池。洋房建后不到4年,抗日战争时,成为日本特务机关的魔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