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雁北乡 小寒至

 木子4kfvyzepq8 2017-03-18

小寒是冬天的第五个节气,小寒与其后的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个时段,俗语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作为腊月的节气,小寒之前为冬至,小寒之后是新年,期间又有传统的腊八节,小寒节气里的一些习俗也与这些传统时间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节候表征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的解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腊”字得名于“猎”。除此以外,“腊”还具有新旧交接的意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又据唐人徐坚《初学记》所载,腊月又有诸多别称,如“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除月”“暮节”“暮岁”“穷稔”“穷纪”。

中国传统历法采用的是阴阳合历,也即月用太阴月(朔望月)、年用阳历年(回归年),以闰月调整节气。这样,二十四节气配在十二个月,每月有两个节气。其中,农历十二月月初为小寒,月半为大寒。因此,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小寒有“三候”:“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意思是说小寒这天,大雁开始向北飞;5天之后,喜鹊开始筑巢;再过5天,野鸡开始鸣叫。如果上述“候应”不能如期而至,则相应地会有一些异象发生:大雁不北飞,百姓不会心向君主;喜鹊不筑巢,国家不得安宁;野鸡不鸣叫,国家会发大水。

据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记载:“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藂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古人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大吕配在夏历十二月,因此,诗人称“小寒连大吕”。这首诗的大意是:小寒节气到了,喜鹊开始筑巢,霜鹰开始北飞,野鸡开始鸣叫。莫怪严寒迫近,春天就要来了。

腊八节

小寒节气里有传统的腊八节。

腊八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腊祭与蜡祭。腊祭祭祀祖先及家居之神,祭祀的地点是宗庙,所用祭品是田猎所获猎物;蜡祭祭祀农业之神,祭祀的地点是郊外,所用祭品则是田里收获的谷粟杂粮。东汉蔡邕早就注意到了这两种祭祀的差异:“腊祭先祖,蜡百神,二祭有别。”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也说:“腊者祭先祖,蜡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

秦时以岁末之月为腊月,后世沿袭了这一称呼。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腊祭、蜡祭合二而一,时间定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祭之日则被称为“腊日”。佛教于两汉之交传入中国,传说腊月初八是佛祖得道成佛的日子,佛教徒于这一天要用香谷杂粮煮粥供佛斋众。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在融合了中国传统腊祭、蜡祭的基础上,至迟在南北朝时,腊月初八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节日了。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史记·陈胜传》有‘腊月’之言,是谓此也。谚云‘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公头(一种帽子名称),及作金刚力士(佛教术语,指持金刚杵的力士)以驱疫。沐浴,转除罪障。”此时腊八节的主要节俗是驱疫,并没有食粥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的驱疫之俗承自东汉:“今人腊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逐除”即逐疫,东汉时于腊前一日举行大傩以驱疫,谓之逐疫,也称逐除。

腊八粥也称佛粥、七宝五味粥,早见于唐代。清人顾禄《清嘉录》曾引唐人李福的《腊八粥》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到了宋代,不只寺庙里熬制,民众自己也熬制腊八粥。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举出了当时腊八粥的原料:“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即小蘑菇)、柿、栗之类为粥,谓之‘腊八粥’。”延至后世,食粥成为腊八节的主要节俗,腊八粥的制作也更为讲究。在清代的北京:“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官府在腊八这天也要赐百官腊八粥。元代就有皇帝赐官员腊八粥的记载。到了清代,每年于腊八前二三日,在雍和宫熬制腊八粥。熬粥用宫中两个大号粥锅,每个可容米二三十石,并有专门熬粥的僧人。到腊八这天,由监视将粥进奉内廷,皇帝照例谕令供祀太庙、寿皇殿及西苑各庙,然后分赏内廷各宫,再分赏外廷王公大臣。

腊八粥不只食用,还有其他的一些用处。在河北张北县,“各家杂米、豆、栗、枣八样,熬成红粥,谓之‘腊八粥’,以祀诸神及祖先。并将粥涂于墙壁、树木、门环等外,以禳不祥”。在河北遵化县,“以粥抹果树上,则多实;或戏贴妇人背上,以祝生子”……这些应该是古代逐疫祈福习俗的后世遗存。

相关链接

腊八节除了食粥,还有其他一些习俗。

腌腊八蒜 腊八蒜是用醋腌制的蒜,成品色泽翠绿,口味微辣偏酸,因在腊月初八腌制,故称“腊八蒜”。

躲腊八 在安徽一些地区,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腊八,如果非要在娘家过,也要于腊月初七晚上到邻家借宿,而且要闭门不出;待到腊月初八晚上见了星辰才能回去。俗说腊八出嫁女不能见娘家烟火,否则会遭灾。

腊八人 在山西寿阳县一带,当地人于腊月初七从河里取冰凿成人形,放置在院中粪堆上,腊八再用腊八粥冰冻出人首、人帽等形状,俗称“腊八人”,俗谓此举可以禳除来年旱灾。

冻金马驹 在甘肃的一些地区,腊八日清晨,各家早早起床,从井中汲水回来,舀一碗置于院中,冻结成冰。待到日出以后,将冰块和腊八粥一起埋在院中,祈求五谷丰登,此举也称“抢金马驹”。

挂腊八穗 在陕西米脂等地,腊八这天,妇女要用谷秆编成谷穗子,内装红枣,挂在小孩肩上,以保佑孩子健康平安,也有祈求庄稼丰收的意味,当地方言称此举为“挂腊八圪穗”。

其他习俗

在河南、陕西的一些地方,在腊月初五有吃五豆的习俗。据清末河南《宜阳县志》记载:“嘉平腊月初五日,以五种豆作粥,曰‘食五豆’。俗云‘今年食五豆,来年好时候’。”五豆一般指黄豆、绿豆、豌豆、红豆、豇豆。

小寒节气里,南京人要煮菜饭,即以矮脚黄青菜拌上咸肉片、香肠片或板鸭丁,再剁上一些姜末与糯米一起煮,味道香鲜可口。广州人小寒早上要吃糯米饭,把腊肉、腊肠切碎、炒熟,再加一些碎葱白,拌在糯米饭里面食用。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腊月里民众也占验天气和农事。据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占候》记载:腊月里宜雪,谚语说“腊雪是被,春雪是鬼”,主来年丰稔,又主杀蝗子;腊月里有雾,主来年有水;腊月里有风雨,主来年六月、七月内横水,等等。

在我国的蚕桑产区,腊月十二日为蚕生日(也称蚕花娘娘生日),届时蚕农要举行祭祀活动。清代文人钱枚有《蚕生日辞》,在其小序中说:“山家以十二月十二为蚕生日,炊南瓜和秫作餐,拜礼甚虔。”其诗描绘了祭祀蚕花娘娘的盛况:“炊新瓜,洁瓦缶,翁上香,儿进酒。阿婆拜前妇拜后,春为蚕忙冬祝寿。蚕神喜,蚕子肥;蚕神怒,桑叶稀……”

蚕生日这天,寺僧往往以五色纸花绑在长竿上,挨家挨户施送,谓之“送蚕花”。每至一家,寺僧口念祝词,家户取花以后还赠钱米。养蚕人家迎此花后,插在蚕室竹帘边,预祝蚕业丰收;不养蚕人家则插在门楣上,以作点缀。这天晚饭前,家家还要用一只蒸簟,内置一张蚕花娘娘纸马,并有鸡蛋、猪肉、米粉团以及酒盅、筷子等物,将蒸簟端至大门外,焚香点烛后,烧掉蚕花纸马。这时,孩子们会围上来把簟里的食物一抢而空,俗信抢吃得越快,则蚕花越旺,称为“请蚕花”。

腊月里,民众有舂米的习惯。据明人《便民图纂》记载:“舂米,残年内舂白者,谓之‘冬舂’,其米圆净。若来春舂,则米谷发芽,甚是亏折。”据说天寒时舂米好,如过冬再舂,米的损耗就大了。清代丁宜曾《农圃便览》也说:“稻宜冬舂。若春气动,则稻芽浮起,米粒不坚,舂必多碎。”为了能充分地利用那点有限的口粮,农耕民族把他们勤俭持家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

【责任编辑】王凯

刘汉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