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人七律精品选评(1):谁为含愁独不见

 文山书院 2017-03-18



注:

“集评”、“按”之内容来自《唐七律诗精品》编者孙琴安。

             匕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佺期

           阝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杨慎云:宋严沧浪取崔颢《黄鹤楼》诗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近日何仲默、薛君采取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一首为第一,二诗未易优劣。或以问予,予曰:崔诗赋体多,沈诗比兴多。(《升庵诗话》)

胡震亨云:沈诗篇题原名《独不见》,一结翻题取巧,六朝乐府变声,非律诗正格也。不应借材取冠兹体。(《唐音癸签》)

胡应麟云:“卢家少妇”,体格丰神,良称独步,惜颔颇偏祜,结非本色。同乐府语也,同一人诗也,然起句千古骊珠,结语几成蛇足。(《诗薮》)

邢昉云:“起语千古骊珠,结句几成蛇足”,此论吾不谓然。六朝乐府,行以唐律,瑰玮精工,无可指摘。(《唐风定》)

王夫之云:从起入颔,羚羊挂角;从颔入腹,独茧抽丝。第七句狮吼雪山,龙含秋水。合成旖旎,韶采惊人。古今推为绝唱,当不诬。其所以如大辨才人说古今事理,未有豫立之机,而鸿纤一致,人但歆歆于其珠玉。(《唐诗评选》)

毛张健云:仍本六朝艳体,而托兴深婉,得风人之旨,故为佳什。若王、李诸公必以此为七律第一首,则吾又不得其解也。(《唐体馀编》)

曹锡彤云:乔知之奉使北军,有婢曰窃娘,美且善歌。而久别,故以闺意呈之。《唐诗析类集训》

此诗凄婉,字字圆润。然以“寒砧”对于“征戍”,“木叶”对“辽阳”,终似欠妥。此诗宋、元人皆不入选,全叫明人给捧起来的。然在唐代确也独一无二,后人只可追慕,不可仿佛,故明人没捧错,清人亦齐声赞美。平心而论,此诗可谓初唐七律第一。

严沧浪取崔颢《黄鹤楼》为唐七言律第一,而何仲默等人则选沈佺期此诗为第一,这两人的选择在后来颇受关注,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这里先抛开《黄鹤楼》诗不说,后面会讲。沈诗出名大抵占尽天时,而本身周正,的确能出尽风头。起两句起兴,中间两联就是几个跳转:先是从近景生发,拉到征戍之上,然后续写征戍之地音书隔绝,继而又拉回到妇人自己。最后两句直接点出愁字,前文含在嘴里的相思之意这里就直接吐了出来。结两句有乐府之风,胡应麟以为非本色之语。整体浑然,法度严整。只是读惯了老杜,略觉小气了些。

另,近几日翻看《本事诗》,中载乔知之与婢女窃娘之事,“石家金谷重新声”一诗读来令人唏嘘,今整理笔记,又顾曹锡彤所云,百感杂陈。

             匕

龙池篇

沈佺期

           阝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胡应麟云:沈云卿《龙池篇》用经语,不足存,而于鳞亟取之。(《诗薮》)

金人瑞云:看他一解四句中,凡下五“龙”字,奇绝矣。分外又下四“天”字,岂不更奇绝耶?后来只说李白《凤凰台》乃出崔颞《黄鹤楼》,我乌知《黄鹤楼》之不先出此耶?(《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王夫之云:凝载推排,入神合漠。崔颢《黄鹤楼诗》本此,乃此固自然。(《唐诗评选》)

沈德潜云:经语入诗,体格亦复超拔,一结有万国来朝之意。(《唐诗别裁》)

赵臣瑷云:崔颢《黄鹤楼》粉本,太白《风凰台》《鹦鹉洲》诸作,皆不出此。(《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吴烶云:此因明皇在藩邸入践帝位而作也。(《唐诗选胜直解》)

方东树云:起句破兴庆池,次句破宴,皆带兴象。中二联,两大景两细景分写。收侍宴应制。气象高华浑罩,与右丞同工。(《昭昧詹言》)

当时诸公应制有十章之多,当以此篇为第一。然姚鼐《五七言今体诗抄》不选。

这一首看着像应制诗,本不讨喜,这里也不愿过分赘述。独爱其气格雄伟。首联由龙池起兴,已有跃跃欲试之态,第二联巨写乃由池和龙生发,有风云开合之势,第三联细写,气息转低,至尾联气力又起,笔落处隐有余响。

写法上和后来的《黄鹤楼》《凤凰台》类似,终不及《凤凰台》,更不用说《黄鹤楼》了。

             匕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苏颋

           阝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飞花故落舞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弄歌声杂管弦。



胡应麟云:初唐律体之妙者,……苏颋《安乐新宅》《望春台》《紫薇省》,皆高华秀赡,第起结多不甚合耳。(《诗薮》)

唐汝询云:言名望春,而春色方丽,正天子游幸之时。(《唐诗解》)

金人瑞云:七字中,凡下二“望”字,二“春”字,此比沈《龙池》却是又一样迭字法。想来唐人每欲以此为能也。(《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吴昌祺云:城是带说,总言宫也。五言幸,六言燕,结言鸟亦若知其极叹也。(《删订唐诗解》)

沈德潜云:“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写高峻意,语特浑成。(《唐诗别裁》)

赵臣瑗云:“东望望春”,开口几嫌其直,妙在接出“春可怜”三字,遂生无限情趣。“更逢晴日”,一接又妙。(《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吴烶云:通篇雅韵翩翩,总见春和佳丽处。(《唐诗选胜直解》)

方东树云:起实破“望春”名义与事,奇。三、四实写望春之景,奇警切实。五、六带说“幸”字。收颂美。归愚所谓有颂无规也。(《昭昧詹言》)

初、盛时,应制之作甚多,沈、宋外,韦元旦、宗楚客、李峤、李适、徐彦伯等均有此作,亦集一时之盛。其华丽秀赡自不可没,宜得高棅、李攀龙之青睐。然愚素不喜宫廷应制,厌其歌功颂德,少深情在内。因七律本自应制来,故于苏、张应制录此一首,以见一斑也。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尚书左仆射苏瑰之子。

此诗同《龙池篇》相似,同为应制诗,写法上也大抵相同。起句同样借题发挥,第二句算是补足前面所说的“春可怜”;三四句写大景,一俯一仰;四五句写小景,一静一动;七八句直接点出“宸游”,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

爱当中两联。三四句写周遭,气象磅礴;四五句写宴会,又轻巧动人。除此外,其余不喜。

             匕

幽州新岁作

张说

           阝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嗟人事何尝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日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遙遙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廖文炳云:此说在幽州镇守,不得趋贺元正而作。(《唐诗鼓吹注解》)

金人瑞云:三、四“共”妙,只是一、二之两上半句;“且喜”妙,只是一、二之两下半句也。笔态扶疏磊落,读之疑其非复韵语。(《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吴昌祺云:在尔时为新创。(《删订唐诗解》)

屈复云:唐人重内轻外,虽贵至节镇,犹未能忘情于内陆。(唐诗成法》)

黄叔灿云:时说为幽州都督。(《唐诗笺注》)

吴烶云:此以梅、雪兴起,且贴题“新岁”意。……虽远,不忘君之意也。(《唐诗选胜直解》)

方东树云:起句衬一笔。次句点本题,而以梅、雪为兴象,乃不枯质。三、四忽将首二句兜裹成一气,而情词流转极圆美。诵之惬心不厌。五、六实写幽州新岁,题中正位。收切新岁,颂圣得体,亲切不肤。古人诗文,只是恰好如题便无事,不节外生枝,为客气溢语。(《昭眯詹言》)

读去一片和润。大历以后,无此音调。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起两句简单粗暴,仔细一想却又独具心思。每句前俩字写出了时间的不同,往后俩字写出了地点的不同,再往后三字写出了景物的不同。这种对比自然就会引出三四句的感慨之语。这里先不往后说,看到一二句,估计都会想起南北朝范云的《别诗》,至于这里是不是有所借鉴,我不知道,但估计有,因为真的太像了。然而像归像,除了想要表达的情感外,终究连味道也是不一样的。

三四句显然是在写感慨。首先是“嗟”,因为时间空间景物都发生了变化,写三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在写人的变化,即“人事”不定;然后是“喜”,题目中说是“新岁”,冬去春来,大地回暖,自然当喜。诗写到第四句才算是回归主题。

五六句正经开始写新岁景象,前一句写边关景象,是写实,后一句写京城景象,是写虚。一实一虚,想体现的自然是远在边关时对京城的关注,可以是出于爱国,也可以是出于思亲,抑或二者兼有。

七八句则是顺写,很显而易见,这里不再赘述。

这是一首边塞诗,时令又足够特殊,写法上内容上思想上,都能见新颖之处,比如五六句的虚实之法,在边塞诗中并不多见。整体气味来说,不如后来边塞诗雄伟壮丽,却别出机杼,如娓娓道来,情感细腻动人。

             匕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崔曙

           阝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顾璘云:句律典重,通篇匀称,情景分明,又一意直下,固足为法。但看音律不雅浑,绝似中唐。(《批点唐音》)

郭浚云:慷慨写意,中唐人无此气象。(《增定评注唐诗正声》)

金人瑞云:“曙色开”妙。一是高台久受湮没,气象忽得一开,一是登高台人久抱抑郁,情思忽得一畅。(《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黄生云:昔人取七言律压卷者,或以沈佺期《独不见》,或以崔颁《黄鹤楼》。然沈中二联语意微重,崔起四句非律诗正格。必求尽善,恐无过此篇也。(《唐诗摘抄》)

吴昌祺云:起得老。通首用四人,亦一疵也。(《删订唐诗解》)

赵臣瑷云:读此诗,见先生有上下古今、旁若无人之致。(《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吴瑞荣云:格法典重,情致朗列如掌。其一意折下,尤可为法。(《唐诗笺要》)

张文苏云:形势物侯俱确切,不独诗格雄健。古人学问真实如此。(《唐贤清雅集》)

吴烶云:此篇全是赋体。(《唐诗选胜直解》)

方东树云:首二句“台”字、“登”字。三、四“望”字。五、六“仙”字。七、八“刘明府”、“九日”。因九日及菊花,因菊花及陶,非泛及也。(《昭昧詹言》)

顾璘善辨音律,然以为此首“绝似中唐”,总觉过苛。此诗通首浑圆,中唐有貌似者,难以近之。

崔曙,一作署,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唐朝状元、诗人。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崔曙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获得状元。但生平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曾隐居河南嵩山。

九日,指重阳节。望仙台,据说汉河上公授汉文帝《老子章句》四篇而去,后来文帝筑台以望河上公。此诗是诗人重阳节同友人刘明府登高之作,虽是应酬诗,却也不落窠臼。

起一句和前面《龙池篇》《望春宫》类似,直接从台开始写,目的在于借题发挥,生发出要写的点。第二句起承和转的作用,将笔调从台转到写自己观望之景。

三四句是整首诗中我最爱的两句。“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喜爱是出自几个方面。一是格局高,和老杜神情仿佛,如“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二是内中还有计较,“北向”一词暗有敬拜之意,而“东来”暗藏老子之事,所以当听到有人说这个“东来”有作“西来”的时候,我内心是拒绝的。因为,下面就提到了老子。

五六句是两个典故。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又有“日出东方,紫气东来”的说法,所以说第四句中的东字在我看来是更加合理的。第五句用老子出关典,把老子、河上公以及望仙台捆绑在一起,同时本身是一个反问,自有別意。第六句的典故上部分提到过,不加赘述。五句写尹喜这样的人难以再遇到,多半是在说自己怀才不遇,六句再说有贤能的人也是一去不返,不可复得。

如果能够理解到五六句中的点,七八句就好理解了。既然我这么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视,那么还不如学学陶渊明,过起“采菊东篱下”“陶然自乐”的日子呢。显然字句中间也充满了牢骚,所以那种洒脱也并不干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