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誓绵绵无绝期——《红楼梦》隐笔写七夕

 风临酒把2 2017-03-18


今天是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一个很浪漫的日子。这一天与天下有情人谈谈《红楼梦》,大概是很惬意的事情,因为《红楼梦》是中国所有红男绿女的爱情宝典嘛。

可是,很令人失望,《红楼梦》却没有直接写七夕节。书中浓墨重彩描绘了许多传统节日,像元宵节啊,端午节啊,中秋节啊,重阳节啊,甚至不常见的花朝节啊,书中都描写得很详细,很生动;唯独对大观园姐妹们怎样过七夕节,对这个红楼故事中最应该出现的浪漫场面,书中却只字不提。

也别说只字不提。书中第四十回行酒令,鸳鸯说:“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对的是:“织女牛郎会七夕。”第七十八回贾宝玉祭奠晴雯,所撰《芙蓉女儿诔》中有一联:“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但这都不是七夕节这一天发生的事情,也和圣洁的爱情没有多少必然联系,一笔带过而已,没有什么深意在其中。

《红楼梦》大旨言情,通篇却很少写七夕。书中所有的重要故事,没有发生在七夕这一天的。奇怪吗?当然奇怪。在中国文化典籍上,谈爱情不谈七夕,不谈牛郎织女,怎么能不奇怪?但是,当你知道作者对七夕节怀有一种特殊复杂的感情,想谈七夕又怕谈七夕,不谈七夕又心痒七夕,创作《红楼梦》时,只好隐笔去写七夕,这一切奇怪的感觉,便又释然了。

我们仔细读一读《红楼梦》,用心去体会书中那若隐若现的七夕,便会发现,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暗暗布设了一个关涉七夕的故事链条:首先是元妃省亲所点四出戏,其中之一就是《乞巧》。其次是宝玉得了又丢了金麒麟,题目却讲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再次是为凤姐多灾多病的女儿取名,因其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提议乳名叫“巧姐”。从《乞巧》到“双星”再到“巧姐”,书中一个七夕链条就这样形成了。

这里有什么古怪吗?有的,古怪就古怪在都与《长生殿》相关。元妃点的折子戏《乞巧》,本是《长生殿》中的一折,作者稿本关目为《盟誓》,演出本关目就叫《乞巧》。“白首双星”一词,就出自《长生殿·乞巧》一折,为了巩固爱情,避免“白首之叹”,李杨二人对着牛女双星,七夕夜在长生殿上并肩盟誓:愿生生世世永做夫妻!巧姐是凤姐心爱的女儿,《长生殿》不是作者心爱的女儿吗?巧姐生在七月初七,李杨盟誓不是在七月初七吗?巧姐出生后多灾多病,《长生殿》问世后不是多灾多病吗?

顺着书中这个七夕链条,我们再往深处分析。《红楼梦》书中最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是什么?是宝黛爱情;宝黛爱情的象征是什么?是“木石前盟”。好了,朋友们,什么是“前盟”?《红楼梦》书中没有交代,《长生殿》剧本中早交代清楚了:李杨二人七月初七在长生殿上并肩乞巧,在杨贵妃生前叫“盟誓”,杨贵妃死后就叫“前盟”!李杨两个痴情种子,一个是“生守前盟几变迁”,一个是“死抱痴情犹太坚”,“天长地久有尽时,此誓绵绵无绝期”!

好熟悉啊,怎么好像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个诗句呢,是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吧?是的,有联系,但有区别。《长恨歌》中白居易写的是“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里的“天长地久有尽时,此誓绵绵无绝期”出自《长生殿》,作者改了一个字,把“恨”字换成了“誓”字,无绝期的不再是“恨”,而是“誓”。什么“誓”?就是长生殿李杨七夕“盟誓”,杨贵妃死后,又叫“前盟”!

《红楼梦》一书重点写的是什么故事?是写宝黛之间的“木石前盟”!书中也没有写宝黛二人在七夕这天有过爱情盟誓啊?这个“前盟”,只能是长生殿七夕盟誓的代指,是原封不动从《长生殿》中搬来的,在任何其他典籍上都找不到第三个“前盟”。因此,可以这么说,《红楼梦》故事,就是《长生殿》旧瓶装新酒,就是《长生殿》“前盟”之情的延续和扩展——“此誓绵绵无绝期”嘛!《长生殿》的作者是谁?是康熙朝大文学家洪昇;《红楼梦》作者是谁?也只能是这个“前盟”在心中绵绵无绝期的洪昇!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红楼梦》没有写七夕吗?写了——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写,而且几乎是通篇都在写七夕——“前盟”就是七夕发生的故事嘛,离开“木石前盟”,红楼一梦还能叫《红楼梦》吗?不过作者不是明写,而是暗写,是偷着写,或者是不想让别人看出来那么瞒一头盖一脚地写。为什么要暗写?作者自然是有不得不如此写的苦衷,说来话长,这就与《长生殿》的遭遇有关了。

《长生殿》问世后,康熙二十八年,因在“国丧”期间聚众演出,作者洪昇与一干聚演者,均被朝廷以“大不敬”之重罪斥革下狱。“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创巨痛深的洪昇,晚年在《红楼梦》中,还敢秉笔直写七夕节,暴露出自己就是《长生殿》作者吗?他之所以将此书托名石头记录,按照“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方法去处理书中故事,就是不想使读者看出作者的庐山真面目。

因此,书中不仅七夕节是暗写,连《长生殿》案件也是暗写——您仔细看书中秦可卿大出殡一节了吗?四王八公送殡,压地银山一般,这是什么场面?就是“国丧”的情景嘛。贾宝玉听到秦可卿丧钟,为什么要从嗓子眼直奔出一口鲜血?国丧的丧钟敲响之际,就是《长生殿》作者遭难之时。元妃的判词“二十年来辩是非”,同谁辩是非?辩什么是非?《红楼梦》借省亲写南巡,元妃就代表朝廷嘛;洪昇创作此书,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同朝廷去辩《长生殿》一案的是非吧?

《红楼梦》不敢明写七夕,却又不能不写七夕。《长生殿》是洪昇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洪昇终生的骄傲。对洪昇来说,七夕就代表着“乞巧”,代表着“前盟”,代表着“双星”,代表着“警幻仙姑”,代表着“衔玉而生”的杨贵妃,代表着“离恨天灌愁海”,代表着主管人间痴男怨女的“风月司”……。将《长生殿》中这些涉及七夕的概念,一股脑地原封不动搬到《红楼梦》里来,难道不正是洪昇暗写七夕并大写特写七夕的拿手好戏吗?

洪昇对七夕节的特殊感情,还与自己亲身的爱情经历有关。我在《两用前盟写衔玉,三借双星绾奇缘》一文中,还给朋友们透露过这样一个细节:洪昇与嫡亲表妹黄蕙,自小青梅竹马,如愿缔结姻缘,洞房花烛夜,洪昇有七夕诗一首:“忆昔同卺未有期,逢秋愁说渡河时。而今闺阁长携手,翻笑双星惯别离”。这个“双星”见证的“前盟”,从洪昇的洞房,到了长生殿,再到大观园——这条七夕轨迹上,步步都有洪昇的脚印——正所谓“此誓绵绵无绝期”!

本文部分参考了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院聂桥研究员、姬健康研究员的博客文章,在此一并致谢!

                           2013年七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