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著名医学家】清朝--徐大椿

 liuhuirong 2017-03-19

           徐大椿(1693~1771),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松陵镇人。祖父除釚,康熙十八年(1679)鸿词科翰林,任检讨职,纂修明史。父徐养浩,精水利之学,曾聘修《吴中水利志》。大椿白幼习儒,旁及百家,聪明过人。年近三十,因家人多病而致力医学,攻研历代名医之书,速成深邃。悬壶济世,洞明药性,虽至重之疾,每能手到病除

             
     [清](公元一六九三年至一七七一年)原名大业,字灵胎,号洄溪,江苏吴江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卒于高宗乾隆三十六年,年七十九岁。性通敏,喜豪辩。自《周易》、《道德》、《阴符》家言,以及天文、地理、音律、技击等无不通晓,尤精于医。初以诸生贡太学。后弃去,往来吴淞、震泽,专以医活人。大椿著书颇多,有《兰台轨方》、《医举源流》(又名医学源流论,两卷)、《论伤寒类方》等,都为医学之籍。他的歌曲有
《洄溪道情》三十余首,《中国诗史》颇多骂世之语。
 
     自述:
     医,小道也,精义也,重任也,贱工也。古者大人之学,将以治天下国家,使无一夫不被其泽,甚者天地位而万物育,斯学者之极功也。若夫日救一人,月治数病,顾此失彼,虽数十里之近,不能兼及。况乎不可治者,有非使能起死者而使之生,其道不已小乎?虽然,古圣人之治病也,通于天地之故,究乎性命之源,经络、脏腑、气血、骨脉,洞然如见,然后察其受病之由,用药以驱除而调剂之。其中自有玄机妙悟,不可得而言喻者,盖与造化相维,其义不亦精乎?道小,则有志之士有所不屑为,义精,则无识之徒有所不能窥也。人之所系,莫大乎生死。王公大人,圣贤豪杰,可以旋转乾坤,而不能保无疾病之患。一有疾病,不得不听之医者,而生杀唯命矣。夫一人系天下之重,而天下所系之人,其命由悬于医者。
下而一国一家所系之人更无论矣,其任不亦重乎?而独是其人者,又非有爵禄道德之尊,兄师保之重。既非世之所隆,而其人之自视,亦不过为衣服口食之计。虽以一介之微,呼之而立至,其业不甚贱乎?任重,则托之者必得传人;工贱,则业之者必无奇士。所以势出于相违,而道因之易坠也。余少时颇有志于穷经,而骨肉数人疾病连年,死亡略尽。于是博览方书,寝食俱废。如是数年,虽无生死骨肉之方,实有寻本溯源之学。九折臂而成医,至今尤信。而窃慨宋以来,无儒者为之振兴,视为下业,逡巡失传,至理已失,良法并亡,惄然伤怀(饥饿之意),恐自今以往,不复有生人之术。不揣庸妄,用敷厥言,倘有所补所全者,或不仅一人一世已乎?
      仕途:
      徐大椿曾两度奉诏赴京。首次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直言质朴而得乾隆帝嘉赏,原拟留职京师,坚辞放归隐居画眉泉;第二次乾隆三十六年,年已七十九岁,自知不豫,携子徐爔同行,到京后三日死。死前自拟墓前对联曰:“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可谓平生写照云。

        医术:
        徐大椿博学多才,精于医术,又通天文、水利,并工诗文。业医五十余年,不仅有着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还为后世留下许多医学著作如《难经经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兰台轨范》、《伤寒论类方》等。这些著作表达了他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祖国医药遗产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徐大椿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一视同仁。清代小说家袁枚在他撰写的《徐灵胎先生传》中记述,乾隆二十五年(1760),大学士蒋溥病重,乾隆帝访天下名医。大司寇秦惠田首荐徐大椿。次年正月,奉帝之召,徐大椿入宫,为蒋溥治病。诊治后,他认为蒋公病已不可为,密奏“过立夏七日则休矣”。后来果真如此。乾隆十分赏识徐大椿的医术,留他在太医院任职。在宫里呆了数月后,徐大椿执意回归故里。当年五月,乾隆念其年岁已高,终于同意他回到家乡吴江。 
十一年后,徐大椿再次奉旨入京。这时,他年事已高,自知未必能生还,但只得率次子徐燨登程。在腊月初一到北京后,精力衰退。过了三日,徐大椿自作墓前对联两副,谈论阴阳生死出入之理。到晚上,谈笑而逝,终年七十九岁。乾隆帝大为惋惜,赐金赠官后,传旨让徐燨护柩回乡。第二年,入葬于吴县。二十年后,再迁葬吴江。
       著作:
       徐大椿毕生著述颇丰,尤其在阐发经典医著方面卓有成就。主要著作有《医学源流论》两卷(1757年),集中反映了他的学术见解,其中多有精辟的论述。此外,徐大椿还著有
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
      《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慎疾刍言》、《兰台轨范》等,并曾对《外科正宗》、《临证指南》等书加以评定。 

     徐大椿墓现在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6月,笔者通过吴江市政协的吴国良先生,寻找到了徐大椿墓址——吴江市八坼乡凌益村。在村里又见到了墓地的看护人,一位六十来岁的老人。在他的带领下,摆渡过一条八九米宽的河后,终于看到了整修完好的徐大椿墓园。园内绿树成阴,墓碑上镌刻“清名医徐灵胎墓”、“一九六三年重修”字样。墓正石牌坊颜额“名世鸿儒”,为兵部尚书彭启丰所题。墓联就是徐大椿自撰的那两副,其一“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其二“魂返九原,满腹经纶埋地下;书传四海,万年利济在人间”,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拜谒了这位祖国医药界的先师,嘉兴兰台药局的创始人。 
嘉兴兰台药局是徐大椿首次奉旨入宫任太医返回后创办的,时间约在乾隆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1760~1770)之间,开办至今至少已有237年的历史。虽然几易其址,今天的兰台局仍是江南遐尔闻名的百年老店。 

     大椿精勤于学,平生著述甚丰,皆其所评论阐发,如《医学源流论》(1757)、《医贯砭》(1767)、《兰台轨范》(1764)《慎疾刍言》(1767)等,均能一扫成见,另树一帜,实中医史上千百年独见之医学评论大家。又著《难经经释》(1727),《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736)、《伤寒类方》(1759)及《内经诠释》、《六经病解》等,虽曰遵经诠释之作,其中真知灼见亦颇不少。后人将其所著辑为《徐氏医学全书十六种》等板行,流传甚广影响极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