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打假人“转战”网络,曝光化妆品的黑色产业链!

 昵称38822085 2017-03-19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职业打假人”开始转战网络,并呈现出专业化、集团化的新趋势。
 
 
根据河南省工商局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2016年8月,全省12315系统接到职业投诉举报16299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比例达14.3%。其中,针对电商的职业打假人越来越多,索赔金额越来越大。实践中,法院受理的消费维权案件也大幅攀升,北京西城法院民四庭庭长赵莹介绍,一类是消费者认为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主张十倍赔偿;另一类则是消费者认为商家构成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主张三倍赔偿,此类案件主要涉及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
 
 
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假货的阵地逐渐转型互联网,化妆品则是重灾区。
  此前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等机构首次发布的《中国化妆品安全指数报告》数据显示,根据100多个著名化妆品商公布的供应在中国互联网销售的总数量与实际销售数量相比,网络销售的化妆品有两成为假冒产品。
  据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存在成规模的假冒化妆品生产基地,原本通过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往三四线城市,随着国家打击力度的增强,他们的渠道向成本更低的电商转移。
据一位化妆品电商透露,在网店上,商家们不断通过展示授权书、降低退换货门槛的方式证明自己,并利用虚假刷单等提高店铺信誉度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一线城市卖真货,二三线城市半真半假,四五线以下县市卖假货。”在化妆品行业多年的业内资深人士张微(化名)向记者道出了化妆品行业的“潜规则”。
   
 
为了打假,2016年1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与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联合签署知识产权合作备忘。双方在 侵权商品的发现、鉴定、处理等层面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同打击假货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在记者采访时,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知识产权部副总裁权秀晶表示,“此次协议大大增强双方打击网络售假的力度。希望双方的努力能够促进中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保护我们的消费者远离假冒产品。”
  而在今年1月份,阿里巴巴也成立了大数据打假联盟并采用定向邀请制度,其中有化妆品类产品的品牌有安利、资生堂、贝德玛、Burberry四家。通过该模式,阿里巴巴在一年时间里(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推送给执法部门够起刑标准(5万元)的制售假货线索4495条;执法机关接收1184条,破案469起,查处了675个制售假货窝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