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 【原文】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体悟】真心是什么?阳明心学可以给我们以启迪。在王守仁看来,心是无所不包的。物、事、理、义、善,学等都不在“吾心”之外,亦即是“心即理”。 “个个心中有仲尼。他感召人们去追求那种“凤凰翔于千仞”的圣人境界。 曾国藩是一个农家子弟,却成就了巨大的事业;他是一个书生,却建立了赫赫的军功;他是一个理学家,又是治理国家的能臣;他是传统的唯物者,又开创了新兴的运动……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人生的成功者。其秘诀就是“每日检讨,自我革命”。我们不妨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到此一游’,以探究竟。 曾国藩心里十分清楚:书本只是求得功名的敲门砖,真正的圣贤人格,要靠“修身”才能得到。曾国藩的修身秘诀只有五个字:诚、敬、静、谨、恒。 “昨晚,我梦见一个朋友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产,我心动了。早上醒来,觉得自己很可耻,好利之心居然在梦里都表现出来。中午吃饭时,席上,有人说另一个人最近也发了一笔横财,我的心又为之一动。我这个人都是卑鄙、下流。”( 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每天自我检查、约束、反省。而他自我斗争的底线,就是那个修身五字决。“‘诚’,是不自欺,也不欺人;‘敬’是为人谦恭、做事认真;‘静’,说的是安宁、专一的心态;‘谨’意在提醒自己说话要谨慎,不假大空;‘恒’,则是持之以恒,富有规律性的意思。”曾国藩还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要求:慎独。“‘慎’即‘谨慎’,‘独’即‘单独’,这是中国儒家道德自律的最高境界。 正是这种严格的修身,为曾国藩日后担当大任,做好了充分的严格的准备。从28到37岁这10年间,他获得了7次升迁的机会,甚至曾经一夜之间连升四级这决不是偶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