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圣解(七十)

 永生道人 2013-08-23

德经圣解(七十)----萧天石

(2011-10-19 22:46:18)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门语要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②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③;故为天下贵。 
    【注释】 
    ①傅奕、范应元本“不言”“不知”下有“也”字。言,老子二章 “行不言之教”。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四十三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盖道非言说之所可及,然亦不离言 说。老子首章即曰:“道可道,非常道。”此在戒有道之不可多言也。故上句王弼注:“因自然也。”下句注:“造事端也。”颇得其旨。
    ②“纷”,王弼本作“分”。景龙碑本作“忿”。易顺鼎谓:“‘挫其锐’四句与上篇第四章同,乃上篇无注,而此皆有注。……《文 选·魏都赋·运命论》两注皆引《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谓玄同。’并无此六句,可证其为衍文矣。”
    ③故,傅奕本无。河上本下五句“不可得”上皆有“亦”字。此言圣人治国,无为清静,无形可名,无兆可举,故民不可得而亲、不 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总阐玄同宗圣义第一
    老子之道,于首章中,即可得知其有“有宗”,有“无宗”,有“玄同宗”。夫通万不通之谓知,解万不解之谓圣,化万不化之谓神,同万 不同之谓玄。玄同宇宙天地万物而一之,一而齐之,齐而等之,等而平之,并皆冥入于无。无而非无,有而非有;以不无而无,以非有而 有;以同而不同,不同而同。故庄子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众,其治一也。”其分也者,有不分者存焉;其不一者,有玄一者在 焉!“天地,一指也,万世一弹也”!同乎同,不同乎不同;道乎道,不道乎不道。学也者,有其不学者在焉;知也者,有其不知者在焉!故 道非语言文字之所可及,亦非思虑知悟之所可穷。故曰:“知者不言。”唯道虽不可言说,然不离言说,离却语言文字则无传焉!强 为之言说,或著而为文字,则落实而为道之迹,非道也矣!故曰:“言者不知。”故释迦说法四十九年,最后所传心法,自谓“未曾说得一 字”。而孔子亦自谓其“我有知乎哉?我无知也”。不言不知,方为大言大知;故曰:“无言通天地,默化彻古今;有道冥同异,万古日月 新。”了乎此,则自能以不言为教,以不言为化,以不言为道矣。
    塞兑闭门,所以格物以杜外,而杜外以养中也。挫锐解纷,所以去知绝慧,而等万不等也。和光同尘,所以混俗齐物,而同万不同 也。以我入物,则万物与我为一体,而物我同矣。以我入天地,则天地与我不二矣;夫如是天地永存常新,而我亦自永存而常新。以我 之真我与神我,实与天地而共存也;其所亡者形,而非神也。斯六者,内外俱治,内外俱养,而至于玄同,乃修“圣功神化”者之不二法 门也,世人之所以有知见之执,有是非之争,有善恶之别,有得失之欲,有死生之念,要在有分别心,而不能玄同天地万有而为一也。不 能玄同,故不能大;不能大,则自小人矣。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不能神化无方,则逐途皆滞,又乌可得而逍遥自在,无往而不自适其适,自得其得,自安其安,而自乐其乐也?
修玄同宗者,类须能以天地为一府,以万物为一体,以人我为不 二,以死生为一条,则我自超越天地万物人我死生,而涵盖之玄同之矣。视人之身若其身,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又谁得而 亲疏之?故曰:“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此老子等亲疏之教,我无人我心,则亦无亲疏观矣。此亦可谓为“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 国一人”所必由之途径也。
    在玄同境界中人,亦即为“同天地境界”中人。既同天地矣,则自“善利万物而不争”,“自处于天下之所恶而不辞”。且利生于害, 害生于利;知利害之相生而复相成也,则利害不在已。故不趋利,不远害,复能以利予人,害则归已,又谁得而利害之?故曰:“不可得而 利,不可得而害。”以此心亦早已无利害心与得失观矣。
    夫既入于同天地境界,亦自可超天地而独立独存!超天地而独立独存矣,则不但可等贵贱,且亦可泯贵贱而无贵贱矣。况物本无 贵贱,名亦如之,其所以有贵贱者,人心自为之耳!我无心于帝王,则可视帝王如草芥;我无心于富贵,则可视富贵如浮云。凡人之所 争所逐者,我避之逃之犹恐不及,又谁得而贵贱之?盖贵贱在己,而不在人也。故曰:“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以此心早已无贵贱观 与荣辱观矣。能通以上三关,则万关皆通,而可上与天齐。故老子最后曰:“故为天下贵”
    参证章旨第二
    道不可以知知,道不可以言言。知其所知,而不知其所不知;言其所言,而不能言其所不及言,且言非知也,知非道也。故圣人重默 而识之,默而悟之。悟而行之,行而成之;而法天无言为教也。修道者,重行证而不重知解,重黜其聪明,解其慧悟,闭其心神,而自守其 愚拙素朴,浑然无知以为道,默然不言以为教。实若虚,有若无;大圣而若末圣,大知而若无知;无所不知,而若一无所知。以有知即 错,启口即失;多言多失,少言少失,不言不失,默而会之,道在自心,反求即得,岂待言传乎?
    圣人塞兑闭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混俗无知,与天地一府,通乎物我,而同于大化,则自无亲疏、利害、得丧、祸福、荣辱、大小、多 少、尊卑、贵贱之分矣!世间万千差别相,而我皆浑而一之,冥而同之,则不但“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 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且即此等分别心、分别相、分别观,亦共相泯而同入于无矣。尧让天下于许由,而许由不受者,以许由能自贵 其贵,而贱天下人之所贵。故能等量齐观,而以天下不足为重轻也。至其极也,则死生观亦然。体道者,与天为一,神与道合,又孰得而 死生之?无可得而死生之,自亦无可得而贵贱、祸福、利害、亲疏之矣,以其能玄同万有而为一,与天同心而无心,与道同体而无体,与 物同化而无物,不但“玄同天地”,且复能超天地而上与道合,此所以为天下贵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