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块一个包子居然还要排长队?他把包子铺开进美国哈佛,市长亲自来颁奖

 昵称39114418 2017-03-19

每天一个案例,看TA如何绽放人生。关注头条,相伴美好。



他叫Tom Tong,浙江温岭人,

大学毕业后就展露出浙商卓越的生意头脑,

30岁前连续创业,

文具,服装,赚的是盆满钵满。


但你要问他现在的工作,

他会这么回答:“就是一做包子的。”



你可能会说,

做包子很简单啊,路边的小吃店都能做,

但不简单的是,他竟然把包子店开到了美国,

还卖到了一个40元!



 

很多人看到40元一个包子惊掉了下巴,

以为肯定没人去,

去了也都是中国人。


但神奇的是,从点餐台到街角,

排队的都是老外,

甚至大清早赶来就为尝一口Tom的热包子。



最后连市长被惊到了,

原来包子店被评为波士顿最佳餐厅,

赶来颁发证书了。


为什么他的包子可以这么火呢?

Tom拍干净手上的面粉,

说了三个字:用心做。



曾经的他,在各行各业摸爬滚打十几年,

钱没少赚,但他总觉得并不快乐,

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开会,开会。


直到一天夜里,他忽然想到了小时候,

每次自己上学很乖,

爷爷就会奖励一个猪肉包,

那一瞬间,包子的味道好像就在嘴边。



于是,他跑去尝遍了身边的每家包子店,

却发现再也找不到儿时的味道,

机器,粗糙的手工,

让包子失去了烹饪的温度。

 


“找回儿时包子的味道”

这个念头在Tom脑海里迅速地生长,

催促他抱着万分决心开始行动。




从小到大尝过无数包子,Tom深知,

竹笼和龙须草垫、馅料,

这是做一笼好包子的三大前提,

为此,他开始了漫长的寻找。



仅仅为了找到符合标准的竹笼,

他走遍了大街小巷,

发现最好的竹笼在福建的山里,

工艺代代相传,持续了900多年,

龙须草甸要求同样苛刻,

每一张都是手工编织。




肉馅是包子的内涵,

就更是不能马虎了,

几乎挑遍了国内所有的猪肉供应商,

Tom才找到肉质最好的黑猪肉。




摘面团,到擀面,包馅儿,包褶子,

包子是中华面点不可缺少的大类,

对手工的技艺也格外高。



Tom又用了四年零七个月,

用了不知道多少吨的面粉,馅料,

终于找到了口感最好的配比。



多一份,少一份,

口感都达不到完美,

所以,半点马虎不得。



人生有多少个五年?

又有多少个人会花五年专注于一件事?

做包子简单,

用心做,三个字不简单。




所以如此用心,苛刻制作的包子,

一经推出,就火遍了全国,

上海、杭州三年开出200多个店,

每天卖出了25万个包子。



看到这么多吃完包子后的笑脸,

Tom抱着“美食是没有国界”的理念,

带着他的包子来到了美国。



没想到,作为包子的荒漠,

美国人民看到”包子“这个新奇的食物,

都跑来尝尝鲜,

结果...就再也忘不了了。



很多妈妈带着孩子在吃,

告诉孩子,

这是来自中国的神奇食物。




甚至有情侣会选这里来约会,

吃着包子说情话,

倒也是不错的配搭。



一时间,在整个城市,

掀起了Tom的包子风。



有电视台带着机器,

拍摄这个神奇食物的制作过程。




受邀上了电视访谈,

是全美直播哦~




更cool的是,

还占领了波士顿环球报的整个版面。




很快,Tom的包子店火遍了美国,

连外国小伙子都来拜师求学,

上手擀面,揉馅。




对于他们,Tom的要求同样严格,

用计量称控制每一个面团的分量。

误差要控制在2g以内。


 

馅料的分量也要严格控制,

多了皮会破,少了口感会差,

做包子被他做出了“工匠精神”。





很多人不理解,

国内两块钱都觉得贵的包子,

到美国怎么卖这么贵,

还遭到疯抢?

 



Tom这样说:

每一个学徒要三个月的练习,

才能成为一个入门的包子师,

入门后又是上千个小时的打磨,

每一个包子里,都是我们的用心。



想加入中国旅游民宿交流群

扫二维码加群主,邀您进入~



点击原文查看上一篇~ 喜欢就要转发支持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