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这是2015年底写的文章,最近又与人讨论武藏曲线,所以再发表一下! 今天阿里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推出游五洋的文章《阿里研究院:关于互联网+制造业的10个观点》,其中第二个观点,"微笑曲线"误导中国制造业中,提到了武藏曲线。同样是曲线,为什么两个曲线,为什么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 什么是微笑曲线? 微笑曲线是一条把业务流程当作横轴而描绘出的利润率曲线;曲线左侧主要是研发、设计、材料采购;曲线右侧主要包括品牌、物流、渠道和金融。“微笑曲线”认为这两端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而处在曲线中间弧底位置的加工、组装、制造等,技术含量不高,附加价值低,利润微薄。 什么是武藏曲线? 武藏曲线是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的所长中村末广所创。根据该研究所对日本的制造业进行调查,发现制造业的业务流程中,组装、制造阶段的流程有较高的利润,而零件、材料以及销售、服务的利润反而较低。 武藏曲线与微笑曲线矛盾吗? 有人认为武藏曲线与微笑曲线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曲线。因为在武藏曲线中,制造的利润空间最大。而在微笑曲线中,认为制造业的利润空间最小。是这样吗? 武藏曲线中与制造相比,零部件、原材料、销售、售后服务的利润率低。 而微笑曲线与制造相比,研发、设计、品牌、物流、渠道、金融的利润率高。 事实是微笑曲线与武藏曲线不矛盾:根源在于武藏曲线的零部件、原材料、销售、售后服务都是制造业内部的。而武藏曲线的制造,更加突出的是主机厂的利润。 说的简单一点:以丰田汽车为例:丰田汽车的利润率高,还是丰田汽车供应商的利润率高?丰田汽车的利润率高,还是丰田4S店的利润率高? 肯定是丰田汽车的利润率高,这是符合武藏曲线的。 但为什么丰田汽车的利润率比供应商高?为什么丰田汽车的利润率比4S店高? 因为丰田有设计、有品牌。更加印证了微笑曲线。从这一点上,微笑曲线没有误导中国的制造业。 但我还是认为微笑曲线误导了中国的制造业,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无论研发、设计、品牌、渠道、服务的利润率高,但这些基本上针对一个产品,是一次性的。但生产是可以规模化重复的。 可重复的劳动,没有创造性,自然利润率低。 比如设计一个产品,只需设计一次,但一个产品设计好了之后,可以生产的数量很多,而生产数量越大,边际成本越低。虽然利润率低,但因为每一个都有利润,其利润总额也可以非常非常大。 第二个原因:根据2005年6月发布的日本《2004年度制造业白皮书》中,对40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调查时,对研究、开发、设计、试制、制造、组装、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调查,其中组装、销售的利润最高。 这个报告,与武藏曲线相比,说明日本研究、开发、设计、试制类型的工作的利润率低于制造的利润。 这个才具备说服力。那么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的制造环节的利润率低。但日本的制造环节利润率高。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根源在于中国除了个别企业以外,中国的企业有研发(我指的是真正有创造性的研发,不是仿制的那种)吗?中国知名品牌企业投入有多高? 也就是说,制造业在制造部分是中国人完成。而设计、品牌等环节是与国外在竞争。中国以前一直是低收入国家,在制造环节是中国在与比自己收入还低的国家竞争,而设计、品牌环节,中国是在和先进国家企业竞争。 低收入国家的收入低于我们。先进国家的收入水平高于我们。 但把所有环节拉到一个国家看:在日本,制造环节的利润还是高于研究、开发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的市场足够大,企业早期以抢占市场为目的,不需要降低成本。在中国进入新常态之后,企业必将降低生产成本,而这个时候,利用供应链管理降低总成本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
|
来自: 昵称33542116 >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