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斋名印欣赏,背后的故事也精彩

 秦岭之尖 2017-03-20


现如今,学印的人经常会刻些姓名印送送人,或者刻个闲章把玩把玩,闲章之外,也偶尔会刻个藏书章用用,只是,不知您是否刻过书斋印?


书斋印也是文人喜用的一种形式,书画家常用它与姓名、字号印相配盖于书画作品(如某某斋、馆、轩、楼、阁、室、屋、堂、庐等)。但是,书斋印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所以……您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吗?



来,金石君给您挖挖。我们先来读一段文言文:


轩斋等印,古无此式,惟唐相李泌有“端居室”三字印,白文玉印,或可照例。


——元·吾丘衍《学古篇》


什么意思?金石君用自己的四级文言文水平来给大家翻译一下,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古时候是没有书斋印的,一直到了唐代,宰相李泌才弄了块白玉印,刻了“端居室”三字,后来人也就照着这个刻了。


所以说,唐代宰相李泌的“端居室”三字印,被称为书斋印之鼻祖。


唐代宰相李泌


那么,有印友可能会问,有没有印蜕留下来呢?


好消息是,有的。当然,这要归功于一个人,他叫甘旸。


玉印,鼻钮,唐李泌端居室,斋堂馆阁印始于此。


——明·甘旸《集古印谱》


唐代宰相李泌的“端居室”


甘旸把这方印收藏在自己的《集古印谱》里,在这之后,篆刻名家则纷纷开始效仿,书斋印就这么流行起来了,至于流行到什么程度,看看邓散木怎么说。


至宋世,几人人都有斋馆别号,且必制印为记。


——邓散木


既然书斋印这么流行,那我们就必须得看一看。所以今天金石君就给大家搜集了一些书斋印,以供各位印友欣赏,至于这些书斋印缘何而来?是谁刻的?为什么会取这个书斋名?这些个问题嘛……后文也都会一一解答。


名人篆刻系列
书斋印欣赏


△悔乌堂(齐白石刻)


△寄萍堂(齐白石刻)


△白石草堂(齐白石刻)


齐璜老家附近有一个驿站,这个驿站叫白石铺,所以后来齐璜以“白石”取号、名室,也就有了白石草堂。


而又因为齐璜经常寄居他乡,似萍飘,在四十七岁远游还乡后,齐璜就在茹家冲修葺“寄萍堂”以自慨。


七十二岁时,齐璜自京返乡省亲,祭扫先人后,在日记中写道:“乌乌私情,未供一饱,哀哀父母,欲养不存。”“悔乌”词,怀念之情跃然。


△百乐斋(韩天衡刻)


“百乐斋”为韩天衡的常用斋名。斋名取“百乐”,这其中有三个原因。


一、文革中,陆俨少与韩天衡无忧风雨,引为忘年之交。十六年来,陆公赠其书画手迹近百件,虽以册页小品居多,然一品一乐,况吴语中“陆”、“乐”谐音,感其厚爱,所以其居取“百乐斋”。


二、韩天衡深切地知道习艺应当乐于吃苦,但如果苦仅仅是苦其身,而乐却是乐其心,艺海有百乐而不觉一苦,心得如此,所以名“百乐斋”。


三、习艺者应由自乐而乐及于人,独乐乐不及众乐,所以名“百乐斋”。


△不舍斋(叶一苇刻)


“不舍”出自两个地方。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荀子·勤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者皆有自强不息,永不停止之意。叶一苇以此名斋,在于勉励自己。


△大石斋(方介堪刻)


△大石斋(来楚生刻)


△山雷轩(叶潞渊刻)


唐云自题“大石斋”为其画室名,跋云:抗战初至,居浙江富春江大石山,居人朴厚,时往还。追忆往昔,后来因以为号。老药,丁卯。


后来唐云又得到清人赵撝叔“三雷轩”篆额,因颜其室为“山雷轩”。


△吉舟书屋(石开刻)


这方印是刘石开自己刻的,名“吉舟书屋”,为其斋名,至于为什么是“吉舟书屋”,一切都记载在它的边款上了。


边款是这样说的:乙酉至甲寅六年间,余曾学稼于顺昌县吉舟村,时以说篆读诗为耕余之乐。今身处闹市新村,仍取山居名,聊为闭门作深山想耳。


△决明馆(沙孟海刻)


△千岁忧斋(沙孟海刻)


上世纪二十年代,沙孟海取杜甫《秋雨叹》“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句之意,自题书室名曰:决明馆。


又1946年,沙孟海流寓重庆,方丁母忧,又值国共分裂,忧天悯人,无以自遣,又取古诗“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句意,遂题书室曰:千岁忧斋,并刻此印。


据称解放后,沙孟海就不再用“千岁忧斋”一印,只选入过印谱,也算是留作纪念吧。


△立斋(陈大羽刻)


△行素簃主(钱君匋刻)


这两方印是费新我的画室名。费新我,一字立千,即“新我”两字之左上笔形,亦有“独立千仞岗”之意。又由“立千”化为“立斋”。


以前,费新我住的地方非常狭小,工作室只能摆摆画案,以及一张主人的座位,客人来了,也不得不站立,所以取“立斋”也是名副其实。


至于“行素簃主”则是因为他父亲以前用“安素”为他题画室,但费新我却认为“安之若素”莫如“我行我素”,所以就给自己的画室题了“行素簃”。


△三釜书屋(韩天衡刻)


“三釜书屋”主人程十发将国家、集体、个人喻作大、中、小三锅子,谓为艺者须正此三者利益关系。


△三砚室(熊伯齐刻)


三砚室(韩天衡刻)


熊伯齐因为得到了他父亲的三方遗砚,所以就取其书斋名为“三砚室”,原因可谓是简单直接,当然这其中肯定藏有思念之情。


五湖四海楼主(刘江刻)


刘江曾羁旅五湖四海,所交往接触之士及求其书、印者多来自海内外各地,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故自暑其斋为“五湖四海楼”。



△止止室(潘天寿刻)


△止止室(诸乐三刻)


△听天阁主(来楚生刻)


潘天寿自镌“止止室”印,意为学艺须循序渐进,积跬步以致千里。


又据说潘天寿曾在梦中得四律句,醒来后却只记得“听天楼阁”,于是连夜燃灯成诗一首:“梦呓也关醒后欢,耐将残句绕冰纨;听天楼阁春无限,卷陆蛇龙蠹走看。大道河牛蹄语重,闲云飞海研涛宽;吟成已结灯花好,月影徐移上石栏。”所以并以“听天阁”为其斋名。


这些只是书斋印中的一小……小部分,权当解解馋了(后面金石君会继续和大家分享此类文章)。可以说,书斋印从古至今流行了下来,在文人艺术中非常盛行,至今依然不衰。


其实,有些人的书斋印不仅会备有不同名称的数方,而且还不一定有其室。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其书斋只是在印上。比如明代书画家文征明就曾说过:“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那么,您看到上面这么多书斋印,即使您还没有真正的书斋,也完全可以刻一方印上的书斋印。



90%读者会继续阅读


● 小盘点,也说陈巨来“刀下”的那些名人!

● 静雅嫣然——民国十大才女用印欣赏

● 齐白石为何要和自己的第五知己翻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