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你要精心准备,你就得想方设法去找那些合适的材料,符合你需要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如果不是你平时积累下来的,只是你临时去寻找,那就得花时间再去找,而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是很多,很多,只要你无法找到如意的材料,只要你所找的那些材料不符合你的要求,你前面所花的时间还是不够的,你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继续寻找,这是我今天下午为了准备选修课的感受,因为我发现前一段时间的内容需要调整,需要做一个比较适合学生,也比较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调整。 如果我还是按照平时那种上课内方式来上课,的确是轻车熟路,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收获自然不如我这个老师精心选择,精心准备的其他老师也从来没有上过的内容那样有收获,有意思。正是基于此点,我逼着自己在茫茫的材料堆里挖掘一些有价值的元素——既是学生的薄弱点,也是学生当下需要的点,而且我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又能够以自己的能力很清晰而简洁、准确地讲给学生听。寻来寻去,我终于在那一大堆里的材料找到了一个切入口——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既讲上一节课学生写的作文,也讲学生写作文需要的知识与方法,找到了上一节课作文写作的一种模本,类似的文章,是一些《人民日报》上的评论家写的时评文章,课堂进行当场阅读并讲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既能够找出自己写作与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又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借鉴的方向与目标,这样的一堂课看起来很简单,也很实用,但是我为此所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是学生没有看到的,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 但是当我看到学生在我的课堂里的专注与认真的劲头,我的心里就特别踏实,这样精心准备的一切总算没有白白浪费了,学生在我的课堂里是有所收获的,有这样的反应,我这个语文老师心里就很高兴。这堂课所讲的议论文的写作逻辑思路与脉络,学生在欣赏作家写的文章里是可以找到对应的答案的,而且整体的一篇十分经典且具有一定参考性的文章,经过老师的点拨与学生认真的品读与思考,是能够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