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立夫:何谓人?其所以异于禽兽者为何?

 摩旗谷 2017-03-21




一、人性与兽性


在经书中对于人之定义,僅谓“仁者,人也”。(中庸)“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篇),由于人为动物之一,其所异于禽兽者虽不多,然其所以成为万物之灵者,亦僅在极少之差异处来作分别,故孟子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婁篇),此几希之所以别人于禽兽者,为知仁义也。仁与义既为人之所以为人,故易经称:“立人之极,曰仁与义”。国父亦谓:“依余所见,古人固已有言:“人为万物之灵”,然则万物之灵者,即为人之定义”(军人精神教育第一课

何以人与禽兽之差别不大?因为人类经过一长时期的人与兽争阶段,在战胜了毒蛇猛兽以后,人才成为地球上的王,今日宫殿式大建筑之大门前,甚或豪富之家之门前,所用以装饰之一对石狮,显然为人类战胜百兽之王——狮子,以其皮陈列于宅前,以示胜利之成绩,而传流下来代之以石雕以至于今日的习惯,惟经此长期苦战之结果,其所学会之野蛮习性,迄未根除,人类文明之进展,因之迟慢,国父有云:“君权之前,便是神权时代,而神权之前,便是洪荒时代,是人和兽相斗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人类要图生存,兽类亦要图生存。.......人食兽,兽亦食人,彼此相竞争。.......但是那时的奋斗,总是人类到处混杂的奋斗,不能结合得大团体,所谓各自为战。......人和兽的竞争,至今还没有完全消灭,如果现在走到南洋很荒野的地方,人和兽斗的事实还可以看见。.....世界进化,当第一个时期是人同兽争,所用的气力,大家同心协力,去杀毒蛇猛兽。......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所用的自卫力只有双手双足。不过在那个时候,人要比兽聪明些,所以同兽奋斗,不是专用双手双足,还晓得用木棍和石头;故最后的结果,人类战胜,把兽类杀灭征服,人类的生命,才可以一天一天的计算”(民权主义第一讲国父又云:“由动物变到人类,至今还不甚久,所以人的本源便是动物,所赋的天性,便有多少动物性质。换句话说,就是人本来是兽,所以带有多少兽性,人性很少。我们要人类进步,是在造就高尚人格。要人类有高尚人格,就在减少兽性,增多人性。没有兽性,自然不至于作恶,完全是人性,自然道德高尚”(国民要义人格救国)。



二、人性之进化


观于人类进化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人与禽兽都赋有生存的本能的天性,所以兽性与人性,初时相差的程度,原本不多。


2、人之所以战胜禽兽,不但知道用力,而且知道用道具,能合群与爱群,有理性,能创造。


3、知道合群与爱群才有“仁”,仁是道德的本体,这就是人性的开始,加以有理性的智,人才能控制本能,不受本能所支配(率性)。


4、人类的进化,就是减少兽性,增多人性,由凭力进而凭智,由爱小我的自私,进而为爱大我的为公;由享用及夺取已成之物,进而创造更多之物,供人享用,由现实的世界,进而至理想的世界。


三、人伦之重要


以上各点,可以说明人之所以为人,而矣僅能从与禽兽比较中分别出来。假使人类不能从自身的努力,去发展人的特性,则人仍将退化,而归回到禽兽之林。孟子有云:“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尤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孟子滕文公篇)。盖求生存原为人类进化的原动力,一旦饱食暖衣生活毫无忧虑,自会由饱暖而思淫欲,将人与人间之正常关系搞乱,伦常乖谬,个人主义极度发展,争夺残杀之风復熾,人与禽兽相差,不复远矣,在人伦之存废观点上,孟子又云:“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今日之最佳例子,莫过于美国之“嬉皮”,嬉皮者一大半出诸富豪之家之游荡子弟,在物质条件而言,可谓应有尽有,正所谓“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由于心灵上之空虚,彼等厌倦物质生活,心里上生了大反动,故抛弃一切物质欲望,所求者僅为“白食白色”,即食与色之予取予求(free food and free sex )而自身一无事事,美其名曰“回返自然”,换言之,如禽兽之见食物则自由取之,见异姓则自由交之,不得已以力争夺之,争夺不得则随之残杀,除此以外,终日无所作为。余常于过旧金山时,亲访嬉皮之大本营,见彼等发长鬚,衣服褴褛,男女十数人睡一小窝,污秽不堪,考其如何能生存?始知彼等之百万富翁之双亲,时时暗中予以接济,有钱则大家分用而已。余试问其所崇信,则以我国之易经为对,并有太极八卦之说明小册,作为嬉皮之理论基础,余详察之,始知彼等误解“无为”之义,以为无为即作游手好闲解,殊不知无为而必须先以无所不为,盖指政事管理技术之达于极致,必须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知人善任百事兴举,内外协和,国家闲暇,为领袖者,无所事事矣,故曰无为。嬉皮对之如此误解,实出余意料之外。彼等之生活,一如禽兽,身染性病者,十之八九,可怜又复可笑。孟子称谓“则近于禽兽”者,诚为先见者矣。


由此可见“人伦”,实为人类文明进步之成果,亦为人兽分野之标准,不可忽也。


四、人衍进之三阶段


西哲康德(kant immanuel 1724-1804)对于人的研究,认为其衍进可分为三个阶段:


1、动物性,以人为一生命物(或称生命实体),其行为出于利己之机械本能,毋需理性指导,如求满足自己之嗜欲,绵延种类生殖,喜群居结伴之类。其所生各种罪恶是兽性的、野蛮的,如饕餮、淫荡、及其他损人利己之行为。


2、人性,以人为一生命物,同时亦为一理性物,求生存自利,有理性以指导其行为,其所生之罪恶与兽性所生者稍有不同,惟仍多出于冲动、出于自私、嫉妒、恶意、忘恩等等。


3、人格性,以人为理性及负责之物,出于意志之主宰,尊重道德法则,自由选择而向善,故能自主自治而免于作恶。


以上为古今中外对于人的认识,几乎完全一致,而其方法惟有从性的方面,以识别人兽之分,而以减少兽性,增多人性,为人类文明进化之测度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