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解读丨张献忠“江口沉银”为何发现长沙财宝?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3-21

  文史专家解读:张献忠“江口沉银” 为何发现长沙财宝?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1日讯(记者 任波)在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出水文物中,记者发现,有部分竟与长沙有关。如一枚金锭,上刻“长沙府天启元年分岁供王府足金五十两正吏杨旭匠赵”字样。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对明代长沙地方史颇有研究的长沙文史学者杨锡贵,了解了“江口沉银”出现长沙金银财宝的来龙去脉。

  杨锡贵介绍,张献忠占据武昌后,因与同为起义军的李自成部队及明军左良玉所部相比,势力较弱,从而自感处于两虎之侧,遂率军从武昌南下,准备进占长沙,时间是1643年8月15日。其时,张献忠率大西军20万人分水陆两路向湖南进军。10月4日,大西军抵达长沙城下。10月7日,明守城总兵尹先民、何一德首先向大西军投诚,吉王府左丞黄明治“亦潜送款迎贼”。

  大西军进入长沙后,在城内至少实施了两项措施,即“搜括富室”与“散财赈贫,发粟赈饥”。相信,在四川考古发现的“长沙府金锭”,应为张献忠进城后,从城内的吉王府中所得。而长沙吉王,据说又是当时明朝分封各地的众多藩王中“最富”者。

  

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现场

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现场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元宵节前,已进入西安的“闯王”李自成志得意满、建国称尊。此时,偏处湖南一隅的“大西王”张献忠在长沙城内召开了一次名为“长沙决策”的重要会议。本次会议中心议题是,张献忠的军队将往何处去?

  张献忠的养子张可望认为:湖南水陆交通十分发达,长沙之地四面受敌,无险可守,大军应顺江东下,夺取南京,争得龙盘虎踞之地。

  军师汪兆麟则提出:明军重兵沿长江两岸防守,且武昌被明军将领左良玉攻占,南京黄得功、刘良佐之部皆为劲敌。目前李自成正在北方与明军将领孙传庭过招。我们不如趁此时机,效法武侯诸葛亮之策,夺取四川天府之国,至少也可像刘备一样,三分天下。

  汪兆麟的提议,获得张献忠和众将领的认同。于是在明崇祯十七年元宵节后的第二天,即正月十六,张献忠率水陆大军三十万,木船万只,离开长沙,经荆州,实施夺取四川的计划。张献忠当然也带去了从长沙获得的吉王府内的金银财宝,最后这批金银财宝,在四川因张献忠战败而沉于江底。  

长沙府天启元年五十两金锭。

长沙府天启元年五十两金锭。

  张献忠其人:从一名边兵到大西皇帝

  明万历34年(1606年),张献忠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出身贫苦家庭,张献忠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

  崇祯年间,张献忠参加了起义军,和李自成同属高迎祥麾下。张献忠和李自成,也逐渐成为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两股。李自成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发展,张献忠则转头向南进攻长江流域。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称大西王;1644年8月9日,张献忠攻破成都,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

  张献忠的巨额财富一直是后人议论的焦点。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张献忠至少拥有白银数千万两。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现在的购买力600元人民币计算,他在当时拥有相当于现代数百亿元人民币的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