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三请诸葛亮,而这个人让唐太宗四次请他

 伟天英 2017-03-21

刘备三请诸葛亮,而这个人让唐太宗四次请他

(唐太宗李世民)

大唐贞观三年,中郎将(高级武职,即各府卫的禁卫统领)常何的府邸。皇帝的使者再三行礼,请常何的门客马周入宫详谈。使者说,皇帝陛下的原话,是恭请马周先生,不是召见,更不是命令。

但马周回说身体不适,拒绝了。使者又来了两次,马周还是拒绝。

这一搞,可把常何吓坏了,他忙不迭地劝,可马周只是笑而不语。终于,在太宗李世民的使者第四次到来时,马周才答应进宫面圣。

究竟这马周是何许人也,为何他经得起李世民的四次请谈?

狂傲书生,只身来到长安

马周,字宾王,公元601年生于山东清河郡,幼时父母双亡,在亲戚家寄身长大。艰苦无依的环境,让马周深知,只有发奋读书方可改变命运。于是,广泛涉猎,加上聪颖天资,不过二十岁,满腹经纶的马周已是名动一方。

可是,渴望在官场一展雄才的马周,直到高祖武德初年才接到邻郡书吏的邀请。而这对他来说,尚不是理想所在。于是,虽然入职,他却无心公务,而是纵情山水,以酒为乐。在世人眼中,这位马才子狂傲无双桀骜无敌,颇有点像三国时期的宠统。

但是,下属耍大牌,上司很生气。博州刺史达奚恕破口大骂,什么名动州郡的大才子,简直一废物,整天不务正业,根本不是治国平天下的料。

一气之下,马周辞去小小的书吏官职,专心周游天下。在这个过程中,他先是到齐鲁拜孔访贤,后是往长安问达谋事。

刘备三请诸葛亮,而这个人让唐太宗四次请他

(戏曲中的马周<右>与常何)

终于,在长安,经多方权衡后,马周成了常何的门客,只因中郎将常何为人正直,而且是玄武门之变时的玄武门守将,太宗皇帝对常何的信任可不是一般的好。同时,马周决定,要找一个时机制造“地震”,只有那样,才可能得到有雄才大略的太宗皇帝的重视。

好在,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一纸奏疏,名震太宗案头

这一年,贞观三年,天下大旱,饥荒四起。纵是几番恳切请奏,苍天依旧不降滴雨。

恤民的李世民为百姓苦难而痛心,他诚请百官呈奏政事得失,以责己之过、修正政纲,从而消弭苍天之怒、给百姓减轻灾患。

正当百官竟展文采上奏时,这常何却愁眉难开。只因为,他自己是斗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武将,纵使对太宗皇帝有着百般忠心,也只适于护卫平安,文书工作却是爱莫能助。

常何之忧,正巧被马周看在眼里。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作为常何的门客,马周本就是得到了很高礼遇,更何况投奔常何之时,马周就怀着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想法。此时,正是他振翅的良机。

于是,马周一纸奏疏,建议二十条,指时政纰漏,陈革新方略,文辞优美,条清络晰。李世民一看,捋须称绝,惊为神文。忠厚的常何倒是不贪他人之功,献出了背后操刀的马周。因此,太宗皇帝欲召而见之任而用之,以为先祖黎民稳固社稷。

刘备三请诸葛亮,而这个人让唐太宗四次请他

(常何将马周奏疏献于太宗)

但马周想到,这雄才大略的李皇帝已有了魏征、徐茂公这样不世之才,对自己又有多少耐心呢?面对魏征,李世民都能做到礼遇这位曾经依附太子而算计自己的铮臣,只因对方是治国良才,那么,李世民是不是也能礼遇我马周这样一位出身低微的士子呢?

于是,马周便斗着胆子,让太宗皇帝上演了四请他的好戏。他的目的,只为学习上古先贤被多次拜相的故事,希望得到太宗皇帝的重视和赏识。

当然,马周可不是一个绣花枕头,他有胆量烦劳皇帝多次请他,就有能力得到皇帝的重视。果然,和马周一番交谈,太宗皇帝李世民立即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他立即提拔马周去门下省掌管机要,不到一年,又提拔马周担任监察御史。

奏陈时弊,死后陪葬帝陵

这对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一直在继续。知道太宗皇帝从谏如流,桀骜的马周便也不吝所有地进献着自己对政事的建议。

贞观六年,太宗皇帝为太上皇李渊建造行宫。马周上书,他先是从自身无亲可孝谈起,说“微臣每读经史,见前贤忠孝之事,臣虽小人,窃希大道,未尝不废卷长想,思履其迹。臣以不幸,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顾来事可为者,唯忠义而已。”但大赞太宗皇帝尽人子之孝后,他话锋一转,讲到了天下苍生。

马周苦劝道:大唐初立,百废待兴,四海黎民并不殷实,大唐国库尚无余财。若等百姓殷实、国库充实,再兴宫舍尽孝道,亦不为晚。

欲抑先扬、感同身受,马周这建议,太宗皇帝高兴地采纳了。

又一次,贞观十一年,经过多年朝堂风雨,在太宗皇帝身边经过多次历练的马周,目睹了太宗皇帝的雄才大略和爱民胸怀后,更为深刻地思考着能使帝国强大的方略。最终,他写了一篇千言奏疏。

奏疏中,马周总结了历代短命王朝的规律,得出“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的结论。

由此,马周以“积德累业,恩结於人心”为核心,谏言太宗皇帝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做,以求国强民富。这三方面是:

节俭治国,力戒奢侈;

忧怜百姓,不扰民时;

选拔贤良,修理政事。

在马周看来,贞观初年的施政方针就很好,只要继续保持,大唐繁盛定是易事。所以,在奏疏的最后,马周说“若以陛下之圣明,诚欲励精为政,不烦远求上古之术,但及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

看到奏疏,太宗皇帝当下明白了,马周是在奏请自己勿要贪恋个人享乐而引百姓怨恨,即“近令造小随身器物,不意百姓遂有嗟怨,此则朕之过误”。

刘备三请诸葛亮,而这个人让唐太宗四次请他

此后多年,李世民每有重要决定,总是先找马周来商量,然后再进行庭议。当然,马周的官职也越来越高,最终做到了宰相,并担任太子李治的老师。对于马周的才华,满朝文武也是特别钦佩,宰相岑文本就曾说:马周的才能可以和张良相比。

对于这位为大唐的稳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马宰相,太宗皇帝丝毫不吝啬赞美。他甚至为马周题词: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可惜的是,马周在48岁时因病重不医而逝。马周去逝后,太宗皇帝把他葬在了皇陵,让他永远陪伴自己。这,在名臣云集的贞观时代,实在是并不多见的。

投稿邮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经采用支付丰厚稿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