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对熊孩子的四个黄金法则

 长沙7喜 2017-03-21

我们都是小孩子,都需要成长



最近一直在听张旎老师的讲座,应对“不讲理”熊孩子的黄金法则,反复听了好几遍,恨不得每一字都记下来。

张老师声音从容淡定,十分悦耳,是活成梦想中的自己的女人该有的声音。

首先,老师强调没有不讲理的孩子,“不讲理”只是不符合我们的逻辑,用孩子的观点来分析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模式,你就会发现非常合理。

当孩子大吼大叫,哭闹,乱踢乱打,听而不闻时,是孩子出现了问题,或者需要帮助,但是家长一般都是先调用情绪来压制孩子,每个人的情绪都需要一个合理的方式发泄出来,压抑自己和孩子都不是好办法。那么来看看张老师的方法。

第一,孩子不讲理的时候,都是表达爱和教育的契机。

每个家长要把自己定义为教育工作者,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陪孩子很远,你希望孩子成长,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告诉自己“爱和教育的机会来了”,这一思维模式的转变会调动你的理性思维,而不是,看见孩子的不讲理,自己的情绪先调动起来,先失控了,接下来肯定是情绪的爆发,而不是教育。你只有调动起自己的理性思维,你才能面对孩子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调动起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这样做,孩子在和你的沟通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发泄情绪,

第二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孩子遇到了问题。

你若认为孩子有问题,你就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批评她的行为,得到叛逆和抗拒,如果认为孩子遇到了问题,你就会调动自己的同理心理解孩子的困境,帮助她解决问题,这时候你就是孩子的领路人,可以带着她到你想带她去的地方。

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会让你采用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孩子,达到的教育效果也完全不同。

孩子的行为模式非常容易受到成人的影响,成人对孩子的定义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绘本《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讲述一个有各种各样缺点的男孩,在犯了错误后被大人贴上了标签邋遢的男孩,粗鲁的男孩,没礼貌的男孩等,一个个标签贴到男孩身上,后来男孩按标签定义自己,终于变成了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后来,有其他一些人看见男孩的优点,小小的好行为,大加赞美,孩子慢慢又变成了有缺点但大家都喜欢的男孩。孩子的自我认知不足,很容易被大人影响,你认为孩子什么样,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

屡教不改不是孩子不想改,而是教的方法有问题。张老师讲到她发现她的孩子做事拖拉,写作业到很晚,没时间玩,也影响休息,当她提出希望孩子以后做事效率高点,不拖拉,孩子开始没说话,一再追问,孩子才委屈表示自己做不到。张老师意识到只给孩子提要求而不考虑孩子是否有能力做到会让孩子和你在两个世界,你有要求,但是孩子做不到,不是不想,而是能力有限,孩子会有多大的心理压力,她又会多痛苦,为了让家长高兴或不生气,她又要承受多大的压力改变自己,因为做不到,被频频指责,孩子最终会怎样,只能自暴自弃,会觉得自己无药可救,父母始终不满意,对孩子行为方式的影响是一方面,对孩子自信心和自我认知的影响更深远。你需要下一番功夫一步步把孩子引导到你想让她到的地方。

第三个黄金法则,接纳所有的情绪,控制不当的行为。

需要接纳的是情绪,控制的是行为。需要换位思考,成人之间相互理解都十分困难,更何况是孩子?所以要学会换位思考十分必要!当孩子情绪爆发时,让情绪自然表达,除非她伤害自己,你要阻止她伤害自己,不要有厌恶的表情,更不要训斥,你对她情绪低落时的方式影响到她对爱和安全感的理解,影响她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影响她长大后爱的方式。用她能接受的方式陪伴她不要离开她,除非她想自己一个人,她情绪低落时,内心比谁都痛苦和恐惧!

四,问题发生的当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问题发生的当时是教育的契机,是发现孩子问题的契机。是搜集孩子情绪问题的时机。等孩子情绪平静是在和孩子谈心,在看哪些问题是孩子解决不了的,收集问题后也是你发挥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时候。

老师提供了几个方法,可供参考。

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最容易植入规则,行为习惯,情绪管理的游戏。利用好过家家,手偶,毛绒玩具等以孩子兴趣为主,用轻松搞笑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注意情节设置不要太生硬。

2画思维导图,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来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引起的情绪等,梳理因果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3画情绪曲线。制作微型小说,情绪绘本等。重温她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觉得老师讲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深入孩子内心,引导孩子成长。

…………结束……………………

这属于学习笔记,希望看完能有用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