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清华北大学历换不起一套学区房时,两者同时放面前将如何抉择?

 亿文电子科技 2017-03-21

近日,一个著名的调侃段子瞬间在各个圈子爆火:“既然清华北大毕业的都买不起房子了,那还买学区房干嘛?”虽然有些戏谑,却是当下最贴近现实的写照,此前还有三位清华毕业生现身说法表示自己根本买不起房,而在下面的评论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流高校毕业生同样在抱怨着这个事情,根本买不起房。可以说,买房,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家人一辈子的事情!

回过头来想想这句调侃的话,买学区房干嘛?不就是为了能够有个更好的起点,之后让自家的孩子能够有更大的几率获得最高教育吗?但是当孩子接受了最高教育之后,还是买不起房,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比不上那些原本不买学区房的,那么当初还买学区房来干嘛?瞬间就陷入了死循环之中。

那么,当北大清华这种一流高校的学历和一套学区房同时放在你面前之时,你到底会选择什么?是一个能够提升自己的资历,还是一个看上去有着无限升值价值的资产?

然而,刨去这个问题的表面,这还是一个读书是否有用的问题,无关理想只在乎现实,这种也许投入有可能会大于收入的投资,是否会去进行?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故事,暂且称呼故事的主人公为X吧。

有这样一户农村的大家庭,老一辈有3个子女,一辈子都在农村中工作。而X则是这家老二的孩子。相比其他两户,X的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业非常看重,而另外两家则是相反,早早的就让自己家的孩子出去辍学打工。

转折点一:很快的,出去打工的赶上了最好的时节,很快就赚了不少钱,回到村子后很快就改善了生活,买了小汽车,盖了小洋楼,甚至成为了一个小小的老板,而这个时候X的父亲还在为家里孩子的学费发愁,成为了一家中最穷,也最不被看得起的人,X也是一样,哪怕之后X考上了某个名牌大学。“读书无用”,似乎成了村里的共识。

转折点二:X毕业之后,来到了上海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认识了自己的妻子。X的妻子属于一般的城市家庭,虽然一开始对于X的出生有些看法也有些偏见,但是后来的交往之中还是被其学历和工作的优势所抵消,最后顺利结婚。4年后,X成为了公司的高管,在上海买下了自己的房子。这个时候其同一辈的其他家孩子,自己的小厂也办的有声有色,平均下来两者的净收入持平,看法略有改变。

转折点三:金融危机到来,导致X公司效益下滑,X属于跳槽裁员,暂时性的无业;乡下开场的因为技术储备不够做的是最低端的,在经济寒冬中倒闭,失业。

转折点四:X携带自己的资源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成功度过此次危机;乡下的表兄弟们再创业失败,有重新回到土地的,也有再进入城市的,寻找再一次发家的机会。

故事的结局:X把自己的父母接到了城市,改变了自身的属性;而他的表兄弟们则继续扎根在农村,开始了种植、农家乐等多元化的创业。

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没有彻底的反转,只有一些平凡人的拼搏人生,读书,仅仅是改变自身阶层的一个最好的敲门砖。

那么再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学区房来看。学区房,究竟贵在哪儿?按照当前专家的解释,学区房,所带来的的并不一定能得到最为优秀的教育,但是一定能改变你当前的一个社交圈子,当从孩提时代的社交圈就完全截然相反,那么未来又会出现怎么样的状况?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在北京的学区房里,你的孩子不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但是收获的不止是高考加分的特权,还有一张上流社会的入场券,更不用这张入场券带来的视野、选择、人脉等旁人无法企及的资源。

可以说,如果单单以这个方面来说,学区房的价值,早已超过了一个学历所能承载的最大价值,就像上文故事之中的X和他的表兄弟们,如果一开始就更换一个社交圈子,那么他们最后的成就又会如何?不敢说X,但是他的表兄弟们必然会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创业人生。虽然这个说法很残忍,但是很现实。其实,热衷学区房的人必然是学历教育的受益者,尤其是对好不容易爬上中产阶层的高等学历者来说,学区房不仅能提高教育回报的可能性,更是阶层传承的硬通货。

所以,在当下的这种阶层正在逐渐固化的时代,如何选择,也许会是一个终极难题。

——————————————————

本文由新融街网站 十柒 独家原创综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新融街app客户端,为您提供7*24小时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报价,全方位展示财经特色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