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一味药——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

 AB向往神鹰 2017-03-22

老年人是中风高发的年纪,很多人在中风后会出现半身不遂,流口水的现象!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款汤药专治这样的症状,如果你们家中有需要的人,可以先咨询医生,万不可擅自用药!

补阳还五汤

歌诀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组成

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

用量

黄芪(生)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

用法

水煎服

配伍特点

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向愈

主治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辨证要点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本方生黄芪用量独重,但开始可先用小量(一般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明显时,再逐渐增加。原方活血祛瘀药用量较轻,使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引药上行,温经通络;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以引药下行,补益肝肾;日久效果不显著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以化痰开窍;口眼?斜者,可合用牵正散以化痰通络;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偏寒者,加熟附子以温阳散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禁忌

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王氏谓:“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但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痰阻血瘀,见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

故事一则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清朝军机大臣卢荫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小便失禁,经皇上派来的太医久治无效。这时,有人推荐在北京菜市口一带悬壶的王清任。

王清任应允前往探究,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后,胸有成竹地准备纸墨,铺纸下方。这时,卢荫溥结结巴巴地问:“依你之见,以前服用的药方是否恰当?”王清任边看太医的药方边说:“当归通经活络、赤芍和川芎利血活血,红花和桃仁活血祛瘀,地龙化瘀通络,的确是剂活血通络方剂。”家人又问:“服了这些药,却没有什么效果,原因又何在呢?”

王清任不慌不忙地回答:“因这方剂缺君药,方无主药何谈见效,因为人体五脏功能赖气血运行。气为阳,血为阴,阴阳调和则人体正常无病。病者属中风之后遗症,多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滞血瘀所致。该方缺一味黄芪,故缺乏补阳之动力药,如果重用黄芪,气行则血行,人体方可复元。”

一习话,卢荫溥及家人听后连称高明。于是,果断遵王清任改方,加用黄芪,量重,三剂之后,症见好转。服药半个月后,便可下床移步,又通过王清任开方调理。外加功能锻炼,顽疾逐渐趋于康复。

事后,胡太医对王清任医术精深俩服得五体投地,特地登门求教:“请问你拟的方剂名称?”王清任答:“人体阳气有十成,左右各五成。凡一侧偏废,则已丧失五成之阳。本方意在补还五成之阳,故取名‘补阳还五汤’”。胡太医无言以对,甚感学识过浅,羞愧无颜。

本方仅供参考,若要使用,请遵医嘱!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老郎中祖传秘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