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慈雄先生:中国文化有什么用

 五月花号23 2017-03-22

李慈雄先生:中国文化有什么用

中国文化讲的受用,不像现在很多所谓的世界著名大学,很多课上了半天,只记得许多名词,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在今年春天,有位先生到恒南书院来,他参观之后单刀直入地问我,你们这里很奇特,世界上没有看过这样的地方,你这里到底是做什么的?这是我给他的答案:

1.如何澄清思虑?

2.如何调御情绪?

3.如何调养身体?

4.如何看得更远?

5.如何修正行为?

6.如何做人处事更自在?

7.如何提升人生智慧境界?

8.如何更具大我的爱心与勇气?

9.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

10.如何是宇宙生命的本源(道)?

我讲后他很诧异,为什么?因为没有人真正从生命的需求去看问题,但这恰恰是我们中国文化也是禅宗里最核心的学问。第一,怎么澄清你的思虑?我们在座的不少领导、不少老师,大家有没有发觉,为什么你位置越高、学问越大,晚上越睡不好觉,为什么?各位啊,你没有办法做自己思虑的主人,反而被思想主宰做它的奴隶了。这里也有一些年轻的大学生,现在可能还感受不多,事实上你仔细看看自己的念头,那不是你能控制的,一个人能够看清楚自己念头的来去,这个人的修养已经有一定程度了,怎么样能够澄清思虑对做事有很大的帮助。第二,怎么调御你的情绪?大家有没有发觉有时候我们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是受情绪的控制,为什么?你做不了自己的主人嘛,要么被情绪控制,要么被乱七八糟的思想控制,那谁是生命的主人?第三,怎么调养身体?怎么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现在西方的运动方式有很多,中国有太极拳、易筋经等等,怎么样能够动静结合,调养身体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

第四,以上都做到了,进一步怎么能够更有智慧、看得更远,你们好像觉得这些都是天方夜谭吧?恰恰不是,这是中国文化最厉害的地方,它有一套宝贵的方法,套用现在的话叫标准工艺流程,可以使人轻松自在,使人悟到自己本有的智慧,这是我们中国文化最宝贵的内涵,现在基本快要断掉了,有了这些修养,你自然可以修正自己的行为,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做出乱七八糟的事情?你被情绪控制了,被乱七八糟的思想控制了。

怎么做人处事更自在?怎么提升人生的智慧境界?如何更具大我的爱心与勇气?我们看许多历史上的伟人,包括今天我们后面要谈到的很多大禅师,包括我们尊敬的南怀瑾老师,都是一样的,他们一辈子都舍身忘我,为人类做贡献,当然自己也得到生命的升华,但核心问题是什么?还是回到什么是宇宙生命的本源?这几个方面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而中华文化的心法有一个工艺流程,可以让我们直截了当进入这个核心。大家如果有心于此,不防带着这些问题深入研读南老师的著述和中国文化的典籍,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看看是否能够找到答案。

大人之学的门径

接下来我们先看儒家的说法,归纳起来四个字内养外用,内养就是通过自己本身的内在修养,智慧通达透彻了宇宙生命的本源,内养极致而至于内圣。外用是通过才能智慧的运用,去影响社会、影响世界,为整个人类的幸福平安建立了不朽的功德,极致圆满就是王天下,称为内圣而外王。

内养外用是通过工艺流程渐次达成,并非高不可攀。孔子的弟子曾子著的《大学》,就是循着这条路径讲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里的大学不是目前社会上的大学,而是大人之学,是讲怎么使生命能够从个人的小我变成与天地合一的大我,这个学问有三个方面,第一在明明德,真正明白自己生命本来的智慧光明,明白自己生命本有的功能与起用,这包含了我刚刚讲的澄清自己的思虑、调御自己的情绪。第二在亲民。证悟了生命的根本道理,掌握了生命功能的大机大用,你不管是去做官,或是做生意,或做老师,都能够帮助与你有缘的人获得真实的利益。第三在止于至善。做人做事,时时处处都能够恰到好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的内修次第包括知、止、定、静、安、虑、得七步功夫,首先这个知是什么?你们在听我讲课,有知觉是吧,知道我在讲什么,就是这个知性,你用这个知性把思绪定在一处,很自然地系心一缘,会有比较宁定的状态,你可以注意自己的呼吸,或者你学佛可以观想佛菩萨,或者你信耶稣可以观想上帝,但能够专一在一个目标上,使你的思虑集中,你的整个精神专一凝定起来,在这个宁静的状态,你的身体会起变化,身体上沉重的压迫感会慢慢舒解,这是身轻安,同时心里感到开心愉悦、轻松自在,这是心轻安,这时自然会启发自己本有的智慧,虑而有所心得,得到宇宙生命的本源,这也是很深沉安定的正思维境界,所以玄奘法师翻译禅定为静虑,达摩祖师也说“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得到了真实受用。

这在南老师的《原本大学微言》里有详细的解释,你们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研读,你们以后如果有机会,也欢迎到曹洞祖庭去习禅打坐。

曾子接着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七步功夫是有先后次序的,你如果没有办法宁定自己的思绪,后面这些功夫都是骗人的,所以有些人如果说自己很有学问,但是连自己的思绪、情绪都调御不了,很抱歉,对于你的修养我不敢恭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要想以自己体悟的生命升华的道理教化整个天下,先要能把国家治理好,一个人先要有王佐之才,使天下大治,而后教化天下,开万世之太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古时一个家族有好几百人,不是现在的三口之家,而且古代的地方治理多有赖于宗族自治,是以家齐则国治。“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包括家族的每一个人,先要修正自己的身体行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大学》提出了恐惧、好乐等九个方面的人性心理偏差,南老师在《原本大学微言》中也有深入的讲解。“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其意就是不骗自己,还是回到刚才讲的那个知性,怎么才能做到不骗自己?你先要了解自己的思想是怎么变化的,看清楚了才能不骗自己,假定自己的思想自己都看不清楚的话,那怎么叫不骗自己呢?所以在《大学》里曾子描述诚意“毋自欺也”,不要骗自己。南老师也常常说一个人一辈子一般做三件事,你们是不是这样子我不知道,第一件事是骗自己,第二是骗别人,第三是被别人骗。自欺、欺人、被人欺,绝大部分人就是这么在骗中度过一辈子,你说能够不骗自己,那不容易啊,我们现在很多为了面子、场面而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在骗自己。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你要能够真正的不骗自己,先要致其知,你先照顾好自己的念头,你的知性也可以说是你拿着手电筒照着,初步照看好自己的念头,进而你不用观察也能做到像照镜子一样,或者像日光灯一样,一开全屋子照见光明,那就进到致其知的初步境界,再进一步你把知性也放空,不知而知,不照而照,才有办法勉强体会般若无知而无所不知的境界。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什么?你真彻底参悟了宇宙生命本体的智慧,身心打成一片,达到心物一元乃至心能转物才是格物。所以儒家内养功夫的次第,也是禅宗修养功夫的流程,反过来再讲到外用,由内圣而外王,推而广之影响社会、贡献社会。

--李慈雄先生《漫谈中国文化与禅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