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辨治肺癌并发症验案

 柴桂苓 2017-03-22
1、小青龙汤治疗肺癌顽咳
朱某, 男, 52 岁。患者 2004 年5 月始起咽喉作痒作呛, 随之咳嗽频作, 日渐加剧。伴胸闷气促, 甚则如窒息状, 痰白黏, 入夜难以平卧。2005 年 6 月起出现干咳少痰, 胸闷, 午后发热, 周身乏力, 曾投用大量抗生素、 激素、 支气管解痉剂及喷雾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经某结核病防治所胸片查示: 右下肺球形病灶。后转院痰涂片发现癌细胞, 又行支气管镜检并取活检诊为肺小细胞癌。因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 又行 3 次化疗及胸部放射治疗, 病情未见好转, 反复性咳嗽喘促 , 越发越甚。2006 年 6 月 21日突咳喘剧作, 医始投射干麻黄汤未效。迁延数 日后 , 延他 医,初服红参, 继服高丽参, 后服人参精, 历时 10余 日, 病情逐 日加重, 遂来就诊。刻下观其形面如染, 咳喘抬肩, 端坐如钟, 咳嗽频频, 时作干呕, 痰量多、 色白清稀。头面汗 出如珠, 证有垂危之势。但观其脉沉弦且紧, 至数均匀和缓。遂投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 6g, 桂枝9g, 干姜 6g, 白芍 12g, 细辛 3g, 半夏 9g, 五味子 12g, 炙甘草6g, 大枣 15g, 杏仁9g。上方服后, 当晚喘咳减半。3 剂后呼吸平缓, 汗出顿止, 能平卧, 并进饮食。
(按): 患者癌瘤袭肺虽久, 但素体健壮, 且精与神俱存。虽气短难言, 但声音清晰, 语言断续乃呼吸急促所致。虽汗 自出, 但仅见于面部, 由气急而迫液外出, 外气皮不固也。虽有恶寒, 但四肢不甚冷, 非真阳虚衰, 应视为表证恶寒。频频咳嗽、 干呕, 不得卧, 为水饮 内停之疚。水停心下 , 胃气上逆则干呕。外寒内饮, 壅塞于肺, 致肺气失宣, 肃降失常, 痰气交阻而喘息咳嗽。其脉沉弦且紧, 弦主痰饮, 紧主寒, 为痰饮之常脉。《 伤寒论》 第 40条云: “ 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 发热而咳, 或渴, 或利, 或咳, 或小便不利, 少腹满或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 。本案与小青龙汤脉证相参。盖小青龙汤有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之功, 为散寒逐饮之常用方剂。方内既有麻黄之发汗平喘, 又有五味子、 白芍之收敛, 一开一合致散而肺气不伤。《 伤寒论》 中, 小青龙汤原为表实无汗而兼内饮者设 , 可常用于微见汗出者。微汗出者肺气已开, 酸收之品适宜。今患者头面部汗出淋滴, 故减轻麻黄用量,加重五味子用量, 以防发散太过。加杏仁、 桂枝泻肺利水平喘。加大枣平和诸药保护胃气。可见肺癌之咳不外虚实两端, 然而虚实二证并非青白分明, 显而易辨, 常错综复杂, 临证当机圆法活 , 方可 收效 。



2、葶苈 大枣泻肺 汤合真武汤治疗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
于某, 男 , 78 岁。于2008 年 2 月 10 日因右胸痛, 干咳, 音哑就诊于某医院, 经胸部 CT 确诊为右肺癌伴肺门及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细胞学穿刺诊断为未分化癌。同年 6 月 26 日因头面颈胸水肿, 呼吸困难 , 不能平卧, 声音嘶哑而住院。查体: 右锁骨上可触及 1. 5 X0. 5cm大小的淋巴结 1 枚 , 颈胸静脉怒张. 两肺可闻干湿性 罗音 。心律 齐, 肝脾 未扪及 , 腹部 叩诊 无移 动性 浊音. 双下肢无浮肿。临床诊断: 右肺未分化癌 , 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经放化疗及对症支持疗法, 症无缓解, 请中医会诊 。刻诊 : 症状 及体征同前 , 颜面晦暗 , 呛咳胸 痛 , 咯稀 白泡沫痰, 头昏心悸, 背心寒冷, 舌质暗红、 苔自腻、 舌体胖大, 脉沉细。辨证属痰瘀阻于胸膈, 肾虚水泛。予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真武汤化裁: 葶苈子 20g, 大枣 1 0枚, 泽兰 30g。猪苓 15g, 炙附子 10g,白芥子 1 0g, 白术 30g, 白芍 15g, 茯苓 20 g, 生姜 10g, 水蛭粉 1. 5g( 冲服) 。水煎服, 每日1剂, 每 日3 次。治疗 1周 , 头面颈胸水肿渐消, 呼吸气急缓解。守原方继续辨证调治, 水肿消失, 呼吸平稳。带瘤 生存 6 个 月。
(按):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肺癌晚期常见并发症, 属祖国医学“ 喘症” 、 “ 水肿” 范畴。肺为水之上源, 肺癌晚期, 肺气耗散, 伤阴损阳, 心肺营运不畅, 脾肾阳气衰竭 , 使气机升降失调, 水饮瘀毒泛滥, 结于胸隔之上, 阻遏清阳, 凌心射肺 , 并溢于肌肤。故见头面颈胸 水肿。颜 面晦暗, 喘憋气 急 , 不 能平卧 , 头 昏心 悸等症。治疗应泻肺利水, 温肾消瘀, 以截生痰之源。故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真武汤化裁。方中葶苈子、大枣泻肺行水, 下气平喘; 附子、茯苓 、 白术温 阳化气 , 健脾 利水 ; 白芥 子去皮 里膜 外 之痰 ; 泽兰 、猪苓 、 水蛭粉逐瘀利水 。诸药合用 , 使水去而肿消 。



3、小柴胡汤合 白虎汤治疗肺癌 之癌 性发 热
张某 , 男 , 61 岁 。因恶 寒 发热 二 月 余 于 2008 年 3 月就 诊 。2008 年 1月 , 无明显诱 因出现 恶寒 发热 , 无汗 , 咳嗽 咯黄痰 。经CT 及细胞学检 查为左 肺腺 癌并 左上 肺 感染 。拒 行 手术 及放 化疗。在外院先后以静脉滴注抗生素 、 抗病毒药物、 激素等 , 并 口眼消炎痛及物理降温, 体温短时间内稍降, 复又升高, 最高达 39.8℃。如此反复 2 月之久, 患者及家属已失去治疗 信心, 经介绍, 求中医一试。刻诊 : 恶寒, 壮热, 无汗, 口渴喜饮 , 口干苦,大便 2 日未行 , 小便黄 , 舌质红 , 苔黄 腻 , 脉 弦。辨证 为少 阳病热传阳明。治宜和解少阳、 清热解毒。予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化裁,处方 : 柴胡 30g , 黄芩 12g, 法夏 12g, 竹叶15g, 连翘 15g, 党参 10g,大枣 10g, 甘草 10g, 生 姜 10g, 生 石膏 30g , 知 母 12g。服 方 3 剂 ,恶寒发热明显减轻 , 最高体温 37. 6℃, 大便通, 小便调, 咳嗽减轻, 纳食增加。继进 3 剂, 体温降至正常。
(按): 发热是肺癌常 见的 症状之 一 , 其病 因 主要 与 合并感 染 、肿瘤组织 坏死分解产生致 热源 等 因素有 关。小柴 胡 汤出 自《 伤寒论》 第96 条: “ 伤寒五六 日, 中风,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 嘿嘿不欲饮食 , 心烦喜呕 , 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 , 或腹中痛, 或胁下痞硬 , 或心下悸 , 小便不利 , 或不 渴 , 身有微 热 , 或咳者 , 小柴胡 汤主之。 ” 肺癌初起 , 肺失疏泄 , 致使邪结胁下, 阳气出入受阻, 阳气郁遏 , 不能外达就不发热而恶寒 , 蓄极得 通 , 阳气 向外 , 复 发热 而不恶寒。这样正邪分争, 以恶寒开始, 发热告终, 发热次数不定, 亦无规律 , 形成往来寒热。小柴胡汤方中, 柴胡气质轻清, 苦味最薄 , 能疏少 阳之郁滞 ; 黄芩苦寒 , 气 味较重 , 能清 胸腹蕴 热 以除烦满, 柴芩合用 , 能解少 阳半表半里之邪; 半夏、 生姜调理胃气; 人参、 大枣 、 炙甘 草 益气 和 中, 扶正 祛 邪。本 方 寒 温并 用 , 升降 协调, 有疏利三焦、 条达上下 、 宣通内外、 和畅气机的作用。白虎汤方出自《 伤寒论》 第 176 条: “ 伤寒, 脉浮滑, 此以表有热 , 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脉浮, 为阳热浮盛 于外; 脉滑, 主实热壅盛于里,表里俱热 , 故原文说“ 此 以表 有热 , 里有 热 ” 。 以脉 测症 , 以方 测症 , 当有壮热 、 汗 出、 不恶 寒 、 反恶 热 、 尿 赤 口渴 、 舌红 苔黄等 症。里热壅盛, 充斥内外, 故治以白虎汤清透热邪。《 温病条辩》 云:“ 白虎本 为达热出表 , 脉 浮弦而细 者 , 不 可与也 , 脉沉 者 , 不 可 与也。不渴者, 不可与也, 汗不出者, 不可 与也” 。而《 伤寒来苏集》亦有 “ 发热无汗 , 其表 不解 者 , 不 可与 白虎汤 ” 之 说 , 临 床上肺癌性 发热 的患者多无汗 , 不必 拘泥 于吴鞠 通之 “ 四禁 ” 。大凡 掌握表邪未解者应慎用, 而里热未盛或病非阳明实热者在禁用之列。如患者壮热无汗, 然其脉洪大, 口大渴, 喜饮 , 大便秘结, 阳明里热炽盛。若遵前人之言, 不可用 白虎汤, 则必高热不退 , 伤阴耗液, 致使病情加重。《 医学衷中参西录》 云: “ 石膏原具发表之性, 其汗不出者不正可借以发其汗乎? ? ? 然阳明实热之证,渴而兼汗出者, 十人之中不过一二人 , 是不几将白虎汤置之无用之地乎?” 此确为经验之谈。本案中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和解少 阳清透热 邪 , 并加 连翘 、 竹 叶解毒 生津 , 切 中病机 , 故收效甚捷 。



4、柴胡桂枝干 姜汤治疗肺癌胸腔积液
邱某 , 男 , 68 岁 , 2007 年 4 月 1日初诊。患者 自述 咳嗽 , 右侧胸胁疼痛 l 0 天, 逐渐发生呼吸困难. 遂来院, 经 CT 检查发现右肺占位、 纵隔淋巴结肿大、 胸腔积液 积液达前第 3 肋间. 胸水检查发现大量癌细胞。在西医院予 以放化疗胸水未 见减少, 只能借助引流管引流胸水, 患者十分痛苦, 遂求助中医。门诊医生给予“ 十枣汤” 研末口服. 治疗一周. 效果不显, 遂住院治疗。余查其右侧胸胁胀满, 往来寒热 , 舌质淡红、 苔 白滑, 脉弦滑; 右肺叩诊浊音界胸前第 三肋间. 呼吸音 明显减 弱。B 超示 : 右 侧胸水11. 8cm 。余认为其为邪入少阳, 少 阳枢机不利, 水邪停聚所致。属 中医 “悬饮 ” 范畴 , 遂投 以柴胡桂枝 干姜 汤以和解少 阳, 温化水饮。处方: 柴胡 30g. 黄芩 25g, 桂枝 15g, 干姜 20g, 天花粉 20g. 煅牡蛎 20g , 炙甘草 20g , 桑 白皮 20g, 石苇 20g。服药 10 剂 , 复查胸腔 B 超示 : 右侧胸水 6. 0cm。继以上方调治半月 , 诸症悉除 , 患者痊愈 出院。
(按) : 肺癌胸腔积液是肺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 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悬饮为饮停胁下所产生的病证。其病机为邪入少阳, 致少阳枢机不利, 阳气不得温化水饮 , 饮停胁下.进一步阻碍了少阳气机, 故产生了一系列病症。《 金匮要略》提出: “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的治饮总则。而治悬饮更须先开达少阳气机. 引药以入少阳, 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本为治疗少阳病兼水饮内结之证而设 。方中柴胡、 黄芩、 半夏同用能和解少阳, 通利三焦; 桂枝、 干姜、 甘草, 三药合用以温化水饮 , 体现了治疗之原则; 天花粉、 牡蛎同用逐饮开结。饮郁日久, 必有热生, 桑白皮 、 石韦同用泻热逐饮。诸药合用 , 必达驱逐水饮之 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