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节目本土化看地市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文化龙乡 2017-03-22
    随着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传统媒体广播电视迅速及时、声情并茂、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的优势不再凸显,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从某种程度上讲,广播电视已经失去了时间优势,难以靠第一新闻抓住受众。而上星节目的增多和频率、频道的多样化,给受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广播、电视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地市级广播、电视在竞争中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吸引受众,发展壮大自己,成为广播电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论文网 http://www./1/view-4588831.htm
  近年来,各媒体都在改革创新,努力寻求特色化办台之路。乌海广播电视台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开办了《政风行风热线》、《市长热线》《交通服务台》《走进百姓》《今晚视角》等贴近当地群众的栏目。从社会各界反响和赛立信的收听、收视调查来看,越贴近当地的栏目越受欢迎,反之,同质化和用于补空的栏目很少有人问津。据说齐鲁电视台一档栏目《拉呱》,主持人小幺哥用当地方言说当地事,很受欢迎,成了他们的品牌栏目。我们不一定认同主持人用方言,但可以看出,这种本土的思路,本土化的栏目群众喜闻乐见,是地市级广播电视发展的方向。
  实践如此,从理论上看,本土化也是地市级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本土化是当地媒体区别于其它媒体的主要特征
  我国广播电视台很多,但乌海广播电视台只有一家,表面上看是以城市来命名的,实质上是要求突出地方特色,有别于其它媒体。而乌海广播电视区别于其它广播电视的关键,在于乌海市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文、地理。地域的特点,要求我们需深入挖掘乌海这座城市的各种“资源”,根据其城市定位、历史轨迹、发展思路、受众需求等开设栏目,确定宣传、引导重点,更好地阐释这一名称的内涵和外延,显示出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和办台宗旨,而不是模仿、复制其它广播电视台。我们不反对学习、借鉴其它广播电视好的经验和做法,但引进、借鉴不是照搬、套用,形成同质化的栏目,而是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浓郁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名副其实,上下满意。
  二、本土化是“三贴近”的本质要求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和一再强调的“三贴近”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要求就是深入、深入、再深入,贴近、贴近、再贴近。贴近的最好办法就是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充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广泛调研,根据大多数人的意愿开设栏目,提供服务。到群众中去就是用群众要求开办的栏目去为群众服务,把党委、政府的决策用群众化的视角,群众化的语言去分析、解读,把群众的诉求通过媒体这一平台及时地反馈给地方党委、政府。避免就事论事,照本宣科。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乌海广播电视台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市长热线》等栏目,正是由于着力为当地群众解决问题,突出了地方特色,而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喜爱。有无地方特色,当地群众喜欢与否直接决定着地市级广播电视的发展状况。真心为当地群众服务,突出地域性,群众乐于接受,参与的积极性高了,媒体的引导力自然就有了,如此,领导(下转54页)满意,群众满意,商家买帐,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三、用本土化为受众打造参与的平台
  地域性越近,关注度越高,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广播电视在失去时间优势的时候还有一个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那就是互动参与。无论是服务类节目还是娱乐类节目,广播电视都可以让受众随时随地参与。这是其它媒体目前难以比拟的。相对于中央台、省级台来说,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这种优势更加明显,因为我们关注的是当地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从地域上、感情上、认知上来说,受众是近距离接触,更加关注,也便于参与。正是这一特点和优势,给地市级广播电视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空间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我们充分加以利用,提供参与的平台,就能吸引当地受众,形成一系列品牌栏目。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化要力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上,一要围绕当地经济、社会特点,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努力挖深挖透、做精做细、丰富内含。二要符合当地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选取群众感兴趣的话题和关注点,尤其是关系群众就业、医疗、教育、社保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帮他们解疑释惑,解决难题。形式上,一要选择恰当的播出时段,尽可能适应广大受众的作息时间,让他们便于收视、关注。二要从平民的角度切入,小处着眼、大处收尾。三要变灌输式为互动参与式,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无论是热线节目还是现场直播,都要力求群众便于参与,努力让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些应该是地市级广播电视占领阵地、发展壮大自己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梁文秀 乌海广播电视台 ;
  陈 丽 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科研所)
  责任编辑:邰山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