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拾生命能量充电器,需要几个步骤?丨正安

 为什么73 2017-03-22



导读:何萍同学是刚刚毕业的武当太极道第十六期班的学员,虽然在毕业比赛上并没有取得名次,但她当天赛场上打的那一套拳,杨硕诚老师本人表示是他最喜欢的,称赞她非常有太极的感觉。


然而她最开始来的上课的时候,并不是先天条件很好的一位,因为自小体弱多病的她,毕业之后来深圳打拼很多年,身体被过度的使用和透支,这两三年一直挣扎在四处求医的边缘。


她的故事非常有代表性,很多奋斗在一二线城市的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她的故事,寻觅身心安定之路。






- 1. 缘起 -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与太极结缘。


自小我就是个常年进出医院、家中常备药罐的老病号,就算在最青春活力的年纪,也是处于亚健康常态之下。加之过去多年工作繁忙,也就没有一项运动能够规律地坚持下来。


五六年前身体状况开始明显滑坡,三年前直接断崖式下滑,完全失控,最低谷的那大半年时间,我甚至无法站立5分钟,只能卧床,终日冷汗涔涔,只有出气没有进气,感觉自己像一尾搁浅在沙滩上的鱼,下一秒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过去。


四处求医,广州、北京、天津、广东各地科班的、民间的医生,尝试过无数各种味道口感的药方,2016年上半年终归有了些起色,用民间老话来说是过了一个生死劫。


经历过向死而生的劫难,我深刻领悟到“不能把自己的命交给他人”,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开始在正安学习中医课程,期间也有不少收获,其中一个,就是一位专业从医的同学给我的忠告:“医术只是在疾病已经发生之后,是事后补救,是外力,我们更需要的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可以长期坚持的内功,获得内生的能量,改善自己的体质,减少疾病发生的机率。”


我深以为然。

虽然我一直认为太极是神秘的、不可接近的,但当时我的想法,在当前身体条件之下,能考虑的也就是太极这种舒缓的养生功比较适合了。


于是我也不作他想,既然正安也有太极课,索性就中医、太极在一处学完算了。报名之后虽然也有忐忑,担心自己能不能跟下来,但想想公园里的老大爷、老太太们那么缓慢的比划比划,不就是太极了么,这难度应该不会超过慢跑吧,12天课程,学几个招式,眨眼功夫不就完事了嘛。然而,事实证明,我那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




-2. 万事开头难 -



第一天的课,猫步和拉筋就打击得我找不着北。


猫步,看着也没多复杂,就是身体微微下蹲,然后再出腿嘛……可走了好几趟下来,一直不得要领,刚刚觉得这一步找到“坐胯”的感觉了,换另一只脚时动作又变形了;脚上的感觉似乎对了,发现身体又在前倾,胯没有在“坐”的位置了……走不上十步,双腿直打颤,汗流浃背。


事实上,在学习太极的过程中,一直也最困扰我的就是猫步。我一直没找到过前辈们所描述的那种“完全不靠胯力,只靠脚底的力推动前行”的感觉,也可能是因为自己腿骨膝盖和踝骨位置生长变形问题,行走时膝盖的方向与脚尖的方向不一致,在重心推移的过程中腿部也找不到支撑点,走上几步膝盖就会疼痛。


因为担心膝盖损伤,走猫步时心态也会犹疑和摇摆。但是猫步是太极的基本功,并且我自己也感觉到猫步是最有效的引领气机下行的办法,对于长期用脑过度、气总浮在头肩部位的我来说,猫步是不可取代也不可放弃的一环。


也许这个问题无解,只能在练习的过程中自己多觉知、多揣摩,按自己自然和舒适的方位去做就好,不必追求动作的标准。


拉筋呢……,话说我从前就是因为拉筋这关过不了才放弃瑜珈的。之前看到公园里的大爷大妈们打太极,从没见过人家拉筋,所以一直以为打太极是连胳膊腿儿都不用伸直,跟拉筋是沾不上边儿的。


没想到第一堂课接收到的信息,拉筋是个基础活儿~,我顿时被森森的绝望感和无力感笼罩,如果报名之前知道拉筋在太极课里也是基础活儿,我铁定是没有勇气交报名费的!


万幸的是,妘溪老师和宇琴老师有大把对付拉筋的小窍门和心法,譬如 “腿练到麻木的时候拉筋比较好”,譬如拉的时候要默念“筋是筋,你是你,它疼它的,你拉你的”,譬如“不要用肌肉的力量去对抗拉筋的力量”。


当然,窍门和心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该疼的还是要疼的,该拉的也还是要拉的。第一次上完拉筋课,我晚上是用双手把腿一只一只抱到床上去的,但是四肢沉沉躺下去的时候,胯和腿各处关节和经络却好像开始在自主呼吸和联通,好像沉睡了多年开始苏醒一样。


那种转折,令我一下就体会到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开了头就是“0”的突破,后面总会越来越顺的。





-3. 学海无涯苦作舟 -



第一堂课,妘溪老师就灌输给我们一个理念:“快乐玩太极”。


然而,我在学习太极的过程中真没“快乐地玩”过。我天生是个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容易紧张,个性又比较严谨认真的人,太极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进入这个领域,本能的反应就是会紧张,学习的过程中只怕自己拿不下来那么多任务,只怕自己还不够努力,压根儿就放松不下来,哪体会得到“快乐”和“玩”的境界?



然而,惊喜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


第一堂课后的第二天,起床时我感到左脚底的地筋部位有明显的热感。之前看过正安的一个小视频,教大家如何“拨地筋”日常养生,但我的两只脚连所谓的“筋”都没有,感觉从小腿到脚的经络堵得厉害,脚上长年冰凉。


上了一天太极课脚底地筋自动出现热感,虽然只有一只脚,并且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我心中的惊喜也不可名状,我甚至怀疑这种热感是自己的幻觉。


但从这一天开始,脚底陆续重现通过电流样、如脉冲却又温暖的感觉,随着每天练习量的积累,这种暖流通电似的次数越来越多。


慢慢地,双足脚腰、脚心部位温暖和煦的感觉就常常自动冒出来并持续一段时间,而不只是像之前那样偶尔交替出现。


此外,从足跟到膝盖内侧沿线,也有“通”的感觉,就好象这些部位自己在开始呼吸了一样。


过去多年我深受各种说不清的病痛和不适所困扰,长期下肢血循不畅,双足常年冰凉又常常出冷汗,也许对别人来说非常普通的一些身体的舒适感,对我来说却难于登天。身体带来的变化,让我从偶尔的惊喜,到每天对练习太极都怀揣期待。


从小到大,无论学什么,我一向比别人的学习曲线要平缓,尤其是对全新的东西,理解掌握的速度总比别人慢。我自小就察觉到这个差异,也只能用“勤能补拙”这种笨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太极也不例外。


虽然身体素质不好,但我还是在能够承受的情况下,每天留出固定时间来练习所有教过的东西。这个习惯又一次给了我惊喜,我在家里拉筋练习到第三天,还在苦苦支撑与自己做斗争要不要再坚持多10秒,腰胯处突然像是有个开关给打开了,还没意识到究竟是什么样的过程,向前压腿和弯腰撑筋这两个动作突然就可以顺利完成了,也没怎么很费劲。


忽然间拉筋就不再是座高不可攀的高山了,这个结果太令我意外,也太令我惊喜了。后来,虽然还有很多拉筋的动作我还做不到位,但是我心里的那道屏障已经不再,我不再惧怕拉筋这回事儿了,我对自己的身体开始有信心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多么欣喜的大事啊!


记得以前有篇文章说,有许多事,付出了不一定有收获,但有两件事一定会有,一是学习,二是健康。我反正是信了。


当然,总的来说,学习太极对我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每一次上完课,我基本都到半夜才勉强入睡,应该是运动过量过大、兴奋紧张加上浑身疼痛所致。


无论是前面的基本功,还是后面的28式,每天学习和练习的内容都超出了身体的负荷。最要命的是,我心里一直存着一个若隐若现的怀疑,视频上那么流畅却又让人眼花缭乱的复杂动作,我真的能学下来吗?



直到教完最后几势那一天,我也还不敢置信,不过那瞬间油然而生出被第一丝曙光照耀的光明感,不管学没学好,招式终归是教完了,以后就可以慢慢找感觉、慢慢修正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慢慢地打属于自己风格的太极了,这辛苦总算是要结束了吧。





- 4.润物细无声 功到自然成 -



课上完了,本以为告一段落的辛苦却好像有点放不下。


工作之余,总会留意到肩颈紧张的时候有意识地摆个站桩架式松松腰胯;晚上睡觉之前,总想着练一回云手或走几步猫步让气机下行,以便上床就能安然入眠。


于是,为了脚底冒出的那点温热感,为了身体对折时的那点柔软感,为了每晚躺在床上时腿脚每一个细胞的那点联通感,每天坚持让自己辛苦一会儿,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成了一种宗教般的虔诚。



每天一到固定时间,身体自动会召唤,换好衣衫,从暖身开始,到拉筋,到踢腿,到拳架,到收功,再打坐。似乎没走全这一套功法,这一天就没有过好。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妘溪老师讲的“道法自然”, “习惯成自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养成好习惯,才能持续地找到“自然”的状态。


太极,在每天的作息中变得像呼吸和吃饭一样顺理成章,不再是一项作业,而是一种特别的期待,是一种虔诚的仪式,也是一种专属自己的成就。


喜欢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地体会。

  • 暖身,感受身体慢慢温热软化,松开来却又掤出劲儿;

  • 拉筋,感受身体的结一个一个打开,气机一点一点流淌过去,僵硬一丝一丝变成绵软;

  • 踢腿,把身体松下来,再松下来,反而能踢得更高、更开、更稳;

  • 拳架,一招一式间连绵,觉察脚底的力量如何变换,在开合与阴阳间体会“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 收功,导引气机缓缓循环,感受身体的舒畅和伸展;

  • 打坐,感受一呼一吸间的开合与阴阳,脚踝处的淤结一点点流通,身体一寸寸放松舒展,内观自己的心灵归于静寂纯净。


我还喜欢站桩时,在寂静中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感受气息在指尖流动,感受五脏六腑的舒展和挤压,感受吸进的气越走越深,呼吸越来越细,神志越来越清明,有时甚至能闻到空气中飘过的一缕清甜,把它吸进去,吸到丹田最深处。


这时候我就能想起中医老师讲的 “大腹深似海”,果然是要自己亲身体会才能真正认同。


由太极而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的内心,竟像是过了半生才唤起潜藏在身体里一种古老的本能。


老病号的新宗教,才刚刚开始。


作者 / 太极十六期学员  何萍





- 正安武当太极道教学团队 -




武当太极道教学团队由武当三丰派十五代弟子组成,团队成员为:教学总指导——杨硕诚;授课老师——王妘溪;教练——柯有武、胡宇琴、黄向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