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籍记载张献忠兵败沉银传说的两个版本

 木头1018 2017-03-23

在四川彭山江口古镇的岷江江底,张献忠到底“藏”了多少宝藏?这些宝藏中,是否“藏”有张献忠“屠川”铁证?数百年来,学界和民间对此争论不休,现在,谜底正在逐步揭开。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彭山江口两个多月的水下发掘成果,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江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江口古镇背靠彭祖山,面朝岷江、府河(锦江)交汇口,扼两江咽喉。秦汉时期名叫“彭亡聚”,晋代称“合水”,宋代取名为“安镇乡”,明代始名“江口”,这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集镇,曾经“日有行船数百艘,夜有万盏明灯照码头”。


江口因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是秦灭蜀时蜀王开明氏败灭之处,也是东汉岑彭伐公孙述遇刺的地方;更是明末张献忠与南明总兵杨展激战的古战场。据当地人士考证,岷江江口段最早的战事发生在公元前316年,最近一场战事发生在1859年。


《彭山县志》记载:1646年,张献忠由水路出川,船队沿锦江行至彭山县江口境内,遭当地地主武装杨展部队的袭击,满载金银的木船则沉于锦江,并留下了“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的“寻银诀”。县志中记载的沉船江域紧邻江口镇,被称为“江口沉银遗址”。


在3月20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展示了一张铁矛图片。刘志岩介绍,在这次水下考古中,发现了大量兵器,如铁矛、铁刀、铁剑和箭镞等。另有明王朝册封藩王、世子、郡王等的金银册、张献忠铸造的西王赏功金银币等。不过,备受关注的船舰,并未发现。


四川省考古院院长高大伦表示,现有发现能够确认江口就是一个古代战场遗址,“根据出水文物推断,我们可以进一步说,张献忠当年确实在江口与杨展发生过一场遭遇战。”


“基本确认了张献忠江口之战的地点,出水的万余件文物是确认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


张献忠江口兵败“火烧连营”


张献忠1630年于陕西米脂起义,曾三度入川。公元1634年,张献忠进攻夔州,被女将军秦良玉击败;1640年,张献忠军被明将左良玉逼入四川,与官军鏖战大半年,各有胜负;1644年再次挺进,建大西政权。1646年,张献忠被清军神射手雅步兰一箭射死于西充凤凰山。这些史书都有详细记载。


但他沉银和兵败,却有不同说法。一说张献忠故意将宝藏埋藏在江底,以掩人耳目。二说其在彭山江口被杨展战败,船只所载宝物沉入江底。



清代学者彭遵泗《蜀碧》记述了杨展大战张献忠的两场战役。彭遵泗和杨展同为乐山人,其祖父和外祖父等大批亲人都是张献忠统治四川时的亲历者,彭遵泗后来写成了记录张献忠统治四川的《蜀碧》。在《蜀碧》里,彭遵泗详细记述了发生在江口的两场战役:起初,张献忠派出一支先头部队沿江南下,杨展在江口设伏,大败张部,张部大批舟船被烧毁。张献忠闻讯,极为惊惧,亲领主力部队十余万人,携带着从湖北到四川搜刮的巨量金银财宝顺流而下,与杨展决战。杨展用火攻,将小船很快引燃张献忠的大船,加上从两岸用枪铳击打,张献忠的这支庞大船队,几乎被烧得一干二净,“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沉水底”。


张献忠率残部败回成都,他只得改走川北陆路。剩余的金银不便携带,为此,他招集大批工匠,在锦江上修筑了一条大堤,使得锦江断流。在断流的河道内,他下令挖了一些几丈深的洞穴,“将所余蜀府金银铸饼及瑶宝等物”沉入洞中并盖上土石。尔后,扒开大堤,锦江复流。如此一来,大量金银财宝都沉入江中。至于参与工程的匠人,悉数处死。依据此传说,不仅彭山江口有张献忠沉银,成都的锦江,也可能有张献忠沉银。只是,江口沉银地点大体确切,锦江沉银却渺不可知。


关于张献忠如何兵败,在彭山则一直流传着两种版本。



一种说法,张献忠撤退受狙击兵败江口。1646年,张献忠感到统治摇摇欲坠,他打算撤退到湖北、湖南一带去集结李自成的旧部,一同抗击清兵。当年7月,张献忠亲率十几万部队、乘坐载满金银的千艘木船,从成都沿府河而下,入岷江,顺流到长江。谁知,船队行至距成都60公里的彭山县江口镇时,遭到杨展的地方武装的伏击。杨展用了“火烧连营”计策,张献忠的船队死伤无数。


另一种说法,张献忠运输船队被杨展偷袭,兵败船沉江底。杨展之前派出若干便衣密探,到岷江沿线各货运码头查看情况。发现每次张献忠船队到江口镇都要住一晚上。1646年10月的一天,杨展挑选的400名精兵潜伏于江口镇南边2公里的山湾里。他另外派人到江口镇北面高价购买民船十余只,全部装满易燃材料,停靠在府河上游处。当晚零时许,正在船上酣睡的张献忠部队的官兵,被一片震天的喊杀声惊醒。整个袭击不到一个小时。杨展大获全胜,他命装燃料船顺流而下,点燃冲天大火,把张献忠船队烧个精光。


杨展用沉银募兵屯田


张献忠江口败了,第一个找到沉银的杨展怎么样了呢?


据《荒书》记载,“丙戌正月,献忠尽括四川金银作鞘,注彭山县江口。杨展先锋见贼焚舟,不知为金银也。其后渔人得之,展始取以养兵,故上南(今乐山、雅安一带)为饶。”


《蜀难叙略》记载了另一种说法:“逆之焚舟北走也,一舟子得免,至是诣展告之。”此说杨展是从一位从张献忠部下逃脱出来的船夫口中得知的。于是,“展令以长枪群探于江中,遇木鞘则钉而出之,周列营外,数日已高与城等。”杨展组织士兵打捞,方法很妙:针对木鞘装银的特点,用长枪“钉而出之”,所获巨大。


上述这些说法都说明,杨展战前并不知船上有大批金银。靠着这一笔飞来横财,杨展“自是富强甲诸将”。


《荒书》载:顺治六年(1649年),李乾德等杀害杨展后,袁韬、武大定瓜分了杨展的地盘和库藏。“初意江口所获金银如山积,及搜展府内不满所愿,吊拷夫人并烧毙经事之人,都无窖藏之物。”



杨展打捞起来的银锭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据《蜀警录》和《蜀龟鉴》以及《滟灏囊》的记载,有说杨展以沉银“益军储”,用来募兵屯田,也有说他购粮救荒,接济川南百姓。“于时全蜀,惟嘉定不饥。”


可以说,杨展是“江口沉银”的制造者,若不是他火攻张献忠,江口也不会有沉银;同时他也是沉银的第一个获利者,川南百姓也因此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