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乡随俗?那就别妄想在印度吃咖喱

 昵称535749 2017-03-23
来自 VICE 的频道

入乡随俗?那就别妄想在印度吃咖喱

2017.03.22
这是一个在银行排队取钱然后去吃蔬菜的国家。

印度就是咖喱吗?相信没去过这里的人,都无条件举手同意。我住过好几次香港重庆大厦,空气里一直漂浮着咖喱味;还有新加坡和日本的羊肉咖喱鱼肉,美味得很;至于斯里兰卡的咖喱大螃蟹?我吃一个月都不会腻!

就是怀着这样的自信心,我胸有成竹地飞到了南亚大陆,准备开启发源地的寻味之旅。

可在印度吃了几天,那点自信心早被碾碎成粉末,无论点什么,全都是一坨颜色可疑的糊糊,而且又油又香又辣,哪怕十几种食材和香料混在一起,最后都能翻炒出一个味来,就是辣椒味!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来到了一个假印度?此前十多年的那些咖喱鱼头、鸡肉咖喱饭大概都白吃了。

1490157825168208.jpg路边蔬菜沙拉摊 by 苏岩

事实上,与咖喱牛肉、鸡肉、各种肉不同的是,印度是世界上吃素人数最多的国家,大约四分之一印度人食素,而且种姓越高,吃素的比例越高。比如婆罗门,作为印度四个种姓里面最高等级的一类,他们带有雅利安血统,现在很多是知识分子、宗教职务人员和公务员等。婆罗门认为吃素是高贵的象征,以便于把自己和别的种姓区分开来,孟买滨海大道附近甚至修建了纯素食高档小区,入住者多为上流社会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家庭。

印度认为肉是肮脏的、下等人吃的食物,会阻碍精神的发展和个人修行。圣雄甘地都说了,吃肉虽然使人强壮,同时会唤起凶残的兽性,人类只有舍弃食肉减少兽性,才能带来和平。

1490159083641182.jpg果汁店

素食也是这片多种族多宗教土地上人们和谐相处的一种方式。

占人口总数80%的印度教徒把牛奉为神圣,不食牛肉已是共识;而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约有1亿,他们根据教义不吃猪肉;耆那教更极端,有关杀生的东西一概不能食用,好多高级教徒选择裸体,只因为衣服上可能会带有细小的昆虫,肉、鸡蛋甚至不少蔬菜都在禁食范围内。这样下来,已经没剩下多少选择,只有平庸的鸡肉和昂贵的羊肉不与多数宗教产生冲突。

一般来说,素食主义者分全素、锅边素、蛋奶素等形式。

绝大多数印度素食者实行 Lacto (奶素)。也就是说,奶制品全都算素食。他们认为公牛耕地、母牛产奶,神牛供给人们食物,让土地富有活力,自然不能吃。但奶制品在精神上却是纯净的。东亚素食者就依靠花样百出的豆制品,从不缺蛋白质的补给,而在印度,替代品就是 Masala Chai (玛萨拉奶茶)、Lassi (酸奶)、奶酪和炼乳甜点。去餐厅点一盘菠菜奶酪咖喱,尽管名义上是素的,但配着馕吃还是肉欲感满分。

1490157960635433.jpg玛萨拉咖喱套餐 by 苏岩

有必要先澄清一个概念,所谓咖喱,即 curry 的音译,实际上是西方人创造出来的词汇,统称看起来湿哒哒黏糊糊的黄色系菜肴。在印度其实听不到这种叫法,假如你随便跑进一间餐厅翻开菜单,上面写满密麻麻的英文单词,却不会有 curry。 

这些词大多来自印地语的发音,直接音译成英文字母,像密码一样排列组合,难道以为转换成字母就能让外国人看懂了?直到我在印度待了一个月后,才终于掌握了一些破译的线索,那个关键核心词汇叫 Masala。

Masala 本意 “混合香料”,没有特定的组合和比例,黑胡椒、姜黄、小茴香籽、罗望子、芫荽籽、小豆蔻、番红花、肉桂、辣椒……有点儿像巫婆举着一把大勺子,在烧得滚烫的大锅里调配神秘药房,最后出锅的玛萨拉咖喱是黄乎乎一团,可能需要打开200瓦的日光灯,再拿一个显微镜才能搞清楚里面放了什么。

可看清放的啥有什么必要呢?印度菜的精髓在于,你永远不能只用眼睛,而是要用舌头去感受它。香料的魔法就是要让平淡无奇的蔬菜焕发出香喷喷的肉感。为此我辗转在印度不同城市尝试 :土豆番茄咖喱、番茄花菜咖喱、土豆花菜咖喱、胡萝卜土豆咖喱、茄子胡萝卜咖喱……

1490158073567200.jpg误入的婚礼现场晚宴

我并非无肉不欢的肉食者,但离清心寡欲的苦行僧还差了一大截。我甚至不惜厚着脸皮闯入当地的婚礼现场,很快东道主过来搭话,“你来自哪里?” 他指指台上的歌舞表演,左右摇晃着脑袋,“要不要一起上去跳舞?”

“no、no、no。” 在一群马路中央都能开跳的舞蹈高手面前,我可不敢献丑。

“那请随意享用我们晚餐噢,欢迎你们。” 东道主指指旁边的宴会区域,那里摆着几十种咖喱和小吃甜品。

就等你这句话了,我心想,婚礼上一定能吃到最地道的印度菜,说不定还会有些奢侈的鸡鸭鱼肉。事实证明我想多了,这里根本没啥能吃的东西。婚礼是整个家族大聚会的时刻,无论是东道主还是客人,都想着表明自己的精神修养和身份。跳舞都来不及,谁会在众人面前大快朵颐。

1490158127388381.jpg一起下厨的北京大哥

意志薄弱的自己很快放弃了对素食咖喱的尝试,于是我决定,买菜下厨做饭!

旅舍的厨房要优先给点餐的客人做菜,交涉许久,小哥终于同意我们在下午3到4点之间使用,时间和材料都有限,只好做了个胡萝卜青椒土豆丝、黄瓜番茄蛋花汤、蒜末炒绿叶菜,用中国式煮法做了一大盘米饭。看起来全素,但至少菜有菜味,蛋有蛋味。

隔壁桌是旅舍老板和一帮朋友在喝啤酒,花衬衫、太阳眼镜、紧身牛仔裤还有尖头皮鞋,看起来都是见过世面的纨绔子弟。我赶紧分了一点菜过去献殷勤,“尝尝中国菜吧,大家都是素食者么?”

花衬衫老板梳着油光光的飞机头,拍了拍旁边皮衣小哥的肩,文不对题地说,“他之前可是在新加坡的日本料理餐厅工作呢,是很棒的厨师。”

尝了一口胡萝卜土豆丝,大概是难得吃到这么朴素的蔬菜味道,花衬衫老板来了兴致,“美味极了,中国还有些什么有名的菜?明天再给我们做吧!” 

“宫保鸡丁、红烧羊肉、水煮牛肉……” 我把流了几天口水的荤菜全说了一遍,“你们能吃?”

“我们什么都吃。” 皮衣小哥咯咯笑着,一大口啤酒灌下去,对大白天喝酒这件事也毫无顾忌,“我最喜欢吃日本的叉烧拉面了!” 

1490158224748236.jpg街头神牛

印度教不能喝酒,卖酒的小店也搞得偷偷摸摸。我买过一回,跟老板之间隔着一层防盗窗,得把手伸进铁架子里拿酒。一个东倒西歪的醉汉还能认真去庙里冥想么?素食是一样道理,肉吃多了会沉迷于这种口腹之欲,哪能好好修行。

而这些频繁出国的印度年轻人观念大胆开放,在当地开间旅馆、做些生意,打扮时髦的他们追逐的是另一种生活态度 :百无禁忌。 

我在火车上碰到的一对年轻夫妇却截然不同,他们来自门当户对的知识分子家庭,传统而虔诚,说着一口没有口音的流利英文,愿意和我探讨深刻的文化问题,可惜最终以我听不懂的深奥单词结束。

女孩对于我提出的素食问题思考良久 —— 也许在此前人生的20多年里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从小家里就吃素,对肉类没什么感觉,有没有都无所谓,也并没有特别去克制自己。”

“杀生会加深罪孽”,这是国内大多数素食者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在印度这反倒是最少听到的理由。

他们对动物的仁爱体现在满大街悠哉生活的流浪狗和圣牛,还有专门被供养投食的老鼠,食素关乎个人修养和家庭传统,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不知肉味,自然不会有念想,欲望只不过因为知道得太多,体验得太多。也许在印度大陆上感受到的那种原初性正来源于此,无论哪个种姓和阶级,欲望都被深深地压缩了。

1490158272983710.jpg乌代普尔菜市场 by苏岩

在蓝色之城焦特普尔就没那么好运了,我不小心住进了一间建在印度神庙旁的旅舍。提着鸡蛋走进厨房时,就被旅舍经理拦截住了,“这个厨房是全素的,鸡蛋不可以拿进去!” 平时嬉皮笑脸的印度人,说到宗教时,立刻拉长了一张脸,像一尊神像。

如果放在别的地方我可能还会据理力争几下,但在印度,碰上了宗教和信仰,哪有理可以说?乖乖地回到卖鸡蛋的小摊,让老板给我做了个煎蛋卷安慰自己,此时我还不知道,下一站普什卡是个吃煎蛋卷都难于登天的地方。

普什卡是印度的迷你圣城,城区围绕一池湖水而建,周围拥着四百多座神庙,街小巷里晃着的大多是年过半百的老年嬉皮。问题是,普什卡比瓦拉纳西还自我要求挺高,全城素食,连鸡蛋都禁止。

1490158324992987.jpg偷偷卖鸡蛋的 “黑店” 菜单

我在嬉皮士们长待地方,跟煎蛋卷杠上了。一大早,我就开始挨家挨户打听,“哪里可以吃到鸡蛋?” 有的店主对我大逆不道的要求严词拒绝,有的含糊不清地向我推荐远方的另一家餐馆。终于,在靠近湖边的地方,老板神色慌张地把我拉到一边,打开菜单,指着一堆英文字母乱码,朝我得意地微微摇头。

此时我已深谙这门肢体语言,印度人摇头代表 “是”,我惊喜地大叫起来,“真有吗?”“嘘!轻一点。” 面对不知好歹的客人,老板也有些害怕。

原来,颇有生意头脑的老板自创了一个秘密单词 —— KHAVITA,作为煎蛋卷的代号。即使明目张胆地写在菜单上,也不容易被人发现。我躲在餐厅的阴影处,狼吞虎咽地吃下两份寡淡无味的煎蛋吐司,虚弱的皮囊才挺拔起来。信仰太伟大,让人感到渺小,而我,被一只鸡蛋就轻易击败了。 

连续几天去吃,老板也对我坦诚布公起来,“印度虽然没有那么自由,但是有情义啊。我们可是有13亿人呢,如果没有情义,怎么在这片土地上一起生活?”

老板曾在孟买工作过许多年,打零工开餐厅,人生经历到宗教信仰都经历了一番洗礼后回到家乡。“去南方吧,孟买或班加罗尔,那儿什么都有。” 他认真地劝我,不要在一个小得可怜的圣城跟自己死磕。

1490158387210357.jpg普什卡街上的修行者

如果只是到新德里和孟买这样的大城市,你完全也不必从国内带一箱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或涪陵榨菜给自己壮胆。穆斯林聚集地总有声势浩大的羊肉馆子,国际化餐厅也比比皆是。当到 《项塔兰》 里的孟买 Leopold 酒吧朝圣时,我发现里面80%都是金发碧眼的西方人,大家高举啤酒相谈甚欢,甚至可以点到一份柴到根本咬不动的牛排,放了冷冻虾仁的北京炒饭,或是浇满芝士和火腿的披萨饼。信仰和金钱的博弈其实很简单,号称要赶超上海的孟买,怎能不使尽全力满足世界各地前来撒钱的商人呢?

离开印度的前一晚,我跑到本土点评网排名第一的餐厅狠狠点了一个 Non-veg 主厨套餐,把鸡肉羊肉猪肉大虾扇贝都吃了一边,花掉的钱够我在这里买1000杯街头奶茶、坐火车绕印度一周,或者点50份素食咖喱套餐。

隔壁是一桌打扮考究的印度上流社会,男士们西装笔挺,姑娘个个香衣云鬓,穿着精美的纱丽,我偷瞄了一眼她们桌上的菜式,果然是全素的主厨套餐。

在一个以食素为贵的国家,我第一次替有钱人担心起他们的生活质量来,这是连老鼠都有牛奶喝的印度,而富人们顶多躲在富丽堂皇的高级餐厅里,用刀叉吃着高级版的蔬菜糊糊。

1490158490122567.jpg印度银行门口排队取钱的人

对素食主义者来说,印度也许是天堂,但轻易就被一枚鸡蛋打败的我们,究竟是意志力太薄弱,还是把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在我们这些印度初级旅行者面前,入乡随俗真是一个宏大的命题。

也许这种圆滑的抵抗方式,永远也无法进一步理解这个国家,谁让它是在世俗和信仰中来回自如的印度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