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个体主动反思策略研究

 TLB519 2017-03-23

《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名教师,不论其从教时间长短,不论其学历水平高低,都有必要时常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仅仅只存在课堂上,而且也延伸和拓展到课外,因此我们的教学反思方式和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课堂亲历反思

我们每天都要进行课堂教学,每一节课中都会发生着我们预料中的或预料外的教学情节,生动活泼的课堂给我们提供反思最真实和原始的材料。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写下反思日记,可以反思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可以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参与学习;可以反思自己对教学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以记录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可以评价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总结本课教学的得、失、困惑等等。例如我在教学《我们赢了》之后,我在反思中记录着:“在教材“试一试”这个环节,学生读出五个钟面时间之后,如果能让学生观察这五个钟面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的,不仅再一次验证前面的结论,还能让学生体会分针在走的同时,时针也慢慢从一个数字走向另一个数字,为后面正确拨出“9:55”这个难点作了准备。”有了这样的反思经历,我相信今后对于这一个教学内容自己一定能更加游刃有余了。

二、教研对话反思

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只有博采众长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记得在一次关于“数学课后整理复习能力的培养”的实验课题的教研活动后,我在反思中写到:“怎样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呢?在教研活动中我对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第一学段的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小游戏、小竞赛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兴趣和积极交流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在第二、三学段,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复习课学习经验和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尝试让学生用图表,或是文字,或是树状、网状结构图等形式,自我整理,教师加以指导、对比,肯定学生的做法。”对教研活动的及时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观摩课堂反思

观摩公开课是教师学习和成长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他人的教学过程。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我们在反思中可以探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况,还可以记录课堂精彩点和创新点等等,这些对我们日常教学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即使观摩不很如意的课,也可通过反思使我们借鉴教训,少走弯路。我在观摩了《轴对称图形》一课后,做了一下的反思:“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合作通过折的方法画出学过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在练习的形式上也体现了灵活多样,有找出数字、字母、汉字的对称轴,有让学生做出轴对称的动作,开放的练习形式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这些教学细节的积累将成为自身教学生涯的宝贵财富。

四、文本案例反思

观摩公开课往往受到时间、机遇等多方面的限制,平时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学习教学文本案例来反思教学行为,揭示教学案例背后所蕴含的教学理念。案例是教学成功之举的再现,是教师教学机智的结晶。作为一个有心的教师,要随时记载这些能激励自己的点滴所谓,使之逐渐积累为成功的经验,不断提升有效调控教学的能力。一篇《圆的认识》的教学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在学习反思中这样写到:“本课教师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起来。”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即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过程。我们只有切实地做好反思工作,才能符合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