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篇:定窑的特点特征以及仿品的特征

 自华居 2017-03-23
淡马锡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2017-03-21阅读原文

澳門中信

Macao citic

新聞

鑒定

評估

交易

資訊

在大多藏家的潜意识里定窑基本上是白瓷为多,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黑定的特点特征以及仿品的特征。

宋代定窑(黑定)的特点

唐时,胎质粗松,杂质较多,瓷化程度低,釉薄且干涩,定窑釉下均施化妆土,旋削粗糙,虽有个别釉质细润.呈正白色,旋削又较工整的产品,但,多为晚唐至五代的产品。 定瓷烧造的极盛时期当推北宋,《格古要论》说:“定瓷烧造以宋宣和,政和间窑最好。”这个时期的瓷器色泽纯正光润,形体规整,边足讲究,这充分证明了当年烧成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世传黑定、紫定、红定之说,并非色定中有这专门釉色,而均为特定气氛条件下的窑变。在通常情况下,温度在1270℃左右时,黑釉如点漆,沉着稳重,光泽厚实,细察壁面呈橘皮状;温度在1275℃左右,釉由原来的黑色趋向紫色,俗称酱釉;温度至1280℃左右,开始由紫色变红褐色或红色,此即所谓史载的红定)。一窑之内由于器物所处部位气氛的微妙变化和受火温度的差异,呈现出不同色泽,甚至在一件器物上产生一面黑,一面紫,或一面紫一面红的现象。这同古代钧瓷所谓“入窑一色,出瓷万斑”大概是一个道理。色定中红定尤为名贵。色红纯正而又形体完美,尤为稀少。以黑定,紫定到红定是靠煅烧而完成的。说到底,也是火的艺术。

1.宋代定窑(黑定)的特点

宋黑定比白定少而价高于白定瓷,从宋代古城出土之器与其他窑之黑釉的区别是:

1釉在高温下出现反光如镜之效果

2有泪滴流釉现象

3釉薄处由于胎中铁元素渗入釉,出现褐红色(并非每件均有褐红色出现-可能是一种窑变现象),与黑色反差之效果特美

4胎为白色而其它窑末此效果

北宋 定窑黑釉鹧鸪斑盌

定窑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和堆花手法,秀丽典雅。印花图案,自然形态经巧妙变形,构成严谨;刻划花,较印花更活泼生动,别具一格。

(图1)

2.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特征:

1.是胎体轻薄,胎质洁白。

2.是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米黄色。积釉处常有泪痕状流釉,呈黄绿色。器物外壁釉薄处可见胎上旋坯痕。

3.是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口沿则多不施釉,俗称“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4.是官府所用瓷器底部有“官”、“尚食局”等。

5.是定窑器物釉面通常有气泡。用放大镜观察,一般可见大小不等的气泡,一些较大气泡疏散排布于密集小气泡区域的周围,这种现象类似宋影青瓷器特征。

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

定窑施釉较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光亮;紫定其实并非紫色,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尚未见到实物,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因此如在市场见有红定出现,须特别小心对待。

北宋早期采用正烧法,因而盘碗口沿多有釉。中期以后盘碗采用覆烧法,为防口部粘釉,因此将施满釉的盘碗在口沿处刮去一圈釉,露出胎骨,烧成后盘碗的口沿就有一圈露胎毛边的“芒口”。为了美观,在一些高档的盘碗口沿上,常镶上金、银、铜质的扣,所谓“金装定器”。这是定窑创烧的一个独特的制瓷工艺特点。仿品通常采用硬器将口沿敲毛,再涂以污垢做旧,冒充“芒口”;或者在没有“芒口”的盘碗口沿上也包上包口。仔细观察,容易鉴别。

唐时,胎质粗松,杂质较多,瓷化程度低,釉薄且干涩,定窑釉下均施化妆土,旋削粗糙,虽有个别釉质细润.呈正白色,旋削又较工整的产品,但,多为晚唐至五代的产品。

金代定窑器的上乘之作与北宋定窑器没有什么差别。而金代中低档次的定窑器在装饰技法上明显劣于北宋定窑器。部分产品采用砂圈叠烧法,器物内底有一圈露胎。这是金定与北宋定窑器的明显区别。

由于定窑器存世量相对较大,同类器物价位比不上汝窑和官窑。

如图1那种定窑,曾有一件类似的器型,早年流失海外,由一个私人收藏家收藏,2003年在伦敦拍卖,成交价229600英镑,这在定窑器物中价位算是比较高的了。从拍卖价格来看,境内外价差很大。在境外,上乘定窑刻花碗、盘,其成交价达到10几万英镑以上的并不鲜见,而在国内同类器物的成交价一般只有其八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一件定窑白地牡丹纹梅瓶,海外拍卖估价600万-800万港币。1998年香港拍卖了一个直径20厘米的定窑刻莲花纹葵口盘,估价38-42万,成交价548000港币。而相似的定窑盘,在国内最多也就几万元。

金代定窑器物的上品与宋定窑价格大体相当。而普通品相的价差较大。目前,由于我国某些规定的限制,国内藏家手中的定窑精品还不能通过拍卖途径面世。各大拍卖公司很少上拍宋-金时期的定窑器物,此类上拍精品大多来自海外回流。

3.河北曲阳定窑

20世纪30年代,叶麟趾先生到曲阳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了曲阳的定窑遗址。1957年代故宫博物院经调查,证实曲阳县灵山镇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为北宋定窑遗址。1985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发掘了958平方米的面积,1986年再次发掘1409平方米,1987年又发掘了3450平方米。基本上确定了定窑创烧于唐,衰废于金、元时期。根据遗址以及出土文物的考古结果,定窑烧制分成7期。

1、唐代早期:

主要依据窑址中挖掘及采集的瓷片,总结该时期定窑的特征如下:

器型:碗类,造型不规整;

胎体:粗松厚重、含有大量杂质;

釉色:黄釉、褐釉和白釉;

釉质:粗劣、施釉不均,呈色不稳定;

纹饰:素面无纹;

特色:外黄釉、内白釉。

2、唐代中期:

主要依据窑址中挖掘及采集的瓷片,总结该时期定窑的特征如下:

器型:碗、钵、罐、执壶、三足炉、盆、盏托类;

胎体:杂质大大减少,但是由于原料含铁量高,胎色多为浅灰或者灰白色,仍旧需要使用化妆土来提高釉面的白度;

釉色:白釉为主,灰白、白中泛清、乳白以及纯白各色都有。极少量的黄釉;

釉质:质量比早期有明显提高;

纹饰:素面无纹;

特色:碗、钵类圆器全部是白釉。

3、唐代晚期、五代:

主要根据出土文物,总结该时期定窑的特征如下:

器型:碗、碟、杯、壶、盒、盏类;

胎体:洁白坚硬,瓷化程度高,胎体较薄;

釉色:白釉为主,白中泛青;

釉质:光滑平整;

纹饰:素面无纹;

特色:模仿当时流行的金银器皿,在器口、器足或者壶流的部位镶有金扣,银扣或者镏金银扣。

4、北宋早期(960-1022年,太祖—真宗):

主要根据出土文物,总结该时期定窑的特征如下:

器型:碗、碟、杯、壶、盒、盏类等生活用具,以及熏炉、净瓶等宗教用具,还有宫廷陈设瓷器。造型十分丰富;

胎体:洁白,胎体比上期略厚;

釉色:白中闪青居多,出现白中闪黄(象牙白,北定的典型色);

釉质:光滑平整;

纹饰:刻花、划花为主,还有模印贴花、镂雕、浮雕等;

特色:瓶类通常饰以浮雕莲瓣纹,莲瓣呈尖角、重瓣方式,丰满突起,立体感很强。刻划花通常先刻轮廓线,然后在轮廓线的一侧划以较细的复线。

5、北宋中期(1023-1085年,仁宗—神宗):

主要根据出土文物,总结该时期定窑的特征如下:

器型:罐、碗、碟、杯、壶、盒、盏类等生活用具,以及灯、净瓶等宗教用具,还有宫廷陈设瓷器。造型十分丰富;

胎体:洁白细腻;

釉色:白中闪黄(象牙白),北定的典型色。还出现红釉、酱釉等品种;

釉质:色泽莹润。比较薄,可以见到平行的竹丝刷纹。有些器物有泪痕;

纹饰:刻花、划花工艺继续盛行,印花工艺兴起;

特色:碗、盘口沿出现葵瓣口。瓶类浮雕莲瓣纹明显减少,以刻花、划花工艺为主,还有印花。刻划花通常先刻轮廓线,然后在轮廓线的一侧划以较细的复线。

6、北宋后期(1086-1160,宋哲宗—金废帝,相当于南宋孝宗):

主要根据出土文物,总结该时期定窑的特征如下:

器型:以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为主,也为宫廷生产陈设瓷器,但是出土文物中没有见到。此期汝窑、官窑、均窑大量进入宫中,宫廷用的定窑大量减少,但是质量很高(竞争造成);

胎体:洁白细腻坚硬,很薄;

釉色:白中闪黄(象牙白),北定的典型色。还生产酱釉等品种;

釉质:色泽莹润。极薄,可以见到平行的竹丝刷纹。大部分器物釉面出现泪痕。覆烧工艺出现,出现芒口;

纹饰:刻花、划花装饰登峰造极,线条极为流畅。印花工艺已经成熟;

特色:刻划花通常先刻轮廓线,然后在轮廓线的一侧划以较细的复线。印花通常在盘、碗等内侧。

7、金代(1161-1234年,金世宗—金末):

主要根据出土文物,总结该时期定窑的特征如下:

器型:敞口印花碗、折沿菊瓣口盘十分流行;

胎体:洁白,较薄;

釉色:白中闪黄(象牙白);

釉质:色泽莹润,变厚;

纹饰:印花十分流行。刻花经常与印花结合使用,例如内为印花,外为刻花;

特色:印花装饰空前发展,非常复杂。

4.覆烧技术的推广与类定窑

收藏者经常会遇到一种迷惑的情形,手中的一只芒口的碗,说它不是定窑吧,很多特征与定窑完全相同;说它是定窑吧,又有个别特征不同;说它是现代仿品吧,怎么看也是到代的东西,真是越看越糊涂。

这就是类定窑,其它窑口生产的类似定窑的产品,在有些专业著作上也称为定窑系产品。

通常鉴定界只扣住定窑的三个主要特征:

(1)芒口;

(2)泪痕;

(3)竹丝刷纹。

缺一项就认定不是定窑。而收藏者在购买藏品的时候,当看到芒口特征并且到代的时候,通常就掏钱了。

不是定窑没关系,它也可以是类定窑的一种,类定窑同样具有收藏价值。当鉴定类定窑时,就不能采用定窑的方法,而要采用其它窑口的方法。

类定窑的产生,与覆烧技术推广有关。

自从唐代出现匣钵技术以后,器物不再受炉火的熏烤和炉渣的污染,表面变得很干净。但是北方窑通常很小,高度只有1米左右,每柱只能放20个匣钵,生产效率却大大降低了。

定窑的窑工改进了这个技术,采用覆烧法,也就是将碗倒扣过来底朝上,碗与碗之间用垫圈隔开,在多层叠加以后,再放入匣钵中,这样一样可以不受污染,并且每柱可以放96个碗。为了避免器物粘连在垫圈上,在与垫圈接触的口沿就不施釉了。这就是著名的芒口产生的原因。

覆烧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当时属于高技术。高技术必定会推广,当时就在北方地区迅速推广。

随着金人南侵,窑工南迁,这一高技术又推广到江西、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在覆烧技术推广过程中,定窑的刻花、划花、印花技术也随之推广

《格古要论》提到了一些类定窑,其实类定窑还要多得多,例如山西的平定窑、孟县窑、介修窑,四川的瓷峰窑、彭县窑等等。

5.历代仿定窑

定窑作为宋代的5大名窑,肯定被后代仿制。不过仿制定窑的情况还是与仿制其它名窑的情况有所区别,一方面定窑传世品和出土品在当时就比较多,另外一方面定窑产品并不是那么漂亮,后代的许多薄胎白瓷产品质量要超过它,所以后代仿制定窑的并不是那么多。

1、明代仿定窑

元代出现了卵白釉、明永乐出现了甜白釉,制作水平很高。所以明代仿白釉产品多数以卵白釉和甜白釉为主。官窑从来没有仿制过定窑,民窑中有仿定窑的情况。

仿定窑主要集中在景德镇和彭城县,基本上在明中晚期。朱琰《陶说》中说:“饶镇仿定器,用青甲石粉为骨,悦份定。质粗理松,不甚佳。”

饶镇就是景德镇的旧称。

从实物看,明代仿定窑主要有水丞、盆、碗、盘、孩儿枕。碗盘有的有芒口,有的没有。釉饰不像宋定窑那种象牙色,而是呈现黄白色。釉面平滑,不像宋定窑有泪痕现象。器物上虽然也有纹饰,但是基本上是暗花和印花,没有宋定窑那种刻划花。

2、清代仿定窑

清官窑和民窑对定窑进行了仿制,主要品种有盒、水丞、盆、碗、盘、洗、瓶、尊、罐、缸。

清三代的仿定窑,在胎骨上虽然模仿宋定窑胎体较软的情况,但是出现了虽软但不坚质;在釉饰上虽然色调与光润程度与宋定窑接近,但是没有泪痕和芒口现象;在纹饰上仿制宋定窑的刻划花和印花,但是图案发生了变化。宋器多见植物和飞禽,清三代仿多见吉祥寓意的纹饰。

清代中后期仿定窑仅见于嘉庆、道光时期。嘉庆仿定釉,比较偏白,特别是釉面有典型的波浪釉,很容易识别。道光仿定釉,釉色白润,与宋定窑差别很大。

3、民国仿定窑

民国仿定窑主要是仿定窑碗盘,因为只有碗盘才具有芒口、泪痕、竹丝刷纹三大特征。

民国仿定窑的主要目的是谋取暴利,要仿就仿不容易引起争议的品种,瓶等其它器物制作复杂又没有芒口现象,很难去骗似懂非懂的人,他们很可能因为器物无芒口而让仿制者白辛苦。

民国仿定窑主要有两个破绽:

(1)芒口处刷以黄色,不像宋定窑那种浅灰色;

(2)底中心有一个小孔,而宋定窑却没有。

4、现代仿定窑

现代仿定窑的大师级人物是陈文增、蔺占献、以及和焕。

都在曲阳县定瓷有限公司工作,而曲阳县定瓷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定瓷生产厂家。所以研究清楚这三人的作品特点,也就能够识别现代仿定窑了。

需要注意的是蔺占献很厉害,他已经在黑定、红定、紫定研究方面获得成功。

好在他们还没有在仿绿定上突破,我们们在成批购买定窑的时候,如果同一批定窑中含有绿定,并且其它颜色的定窑在胎质、纹饰、器形与绿定相似,就可以下手了。

很多藏友见到比较漂亮的定窑产品,就判断是现代仿,其实是对瓷器生产和仿制研究不了解。

瓷器生产如果不到一定规模,窑厂是开不下去的,仿制研究没有年头,釉色就出不来。

蔺占献在黑定、红定、紫定研究,花了大约30年的时间,这那是说仿就能仿的。

建议朋友们在收藏以前,先买些现代仿品,掌握现代仿制的水平,这样才不会与真正的宝贝失之交臂。真的就是真的,何必担心别人的暂时不认可呢

确实定窑很难定。拍卖公司的鉴定人都吃不准。胎体釉质纹饰完全相同的蓝定和白定,白定收蓝定不收。真搞糊涂了。

对定窑的精品,乾隆曾写下一首诗,“粉定出北宋,花瓷实鲜看,非红宁紫夺,惟白得初完,坤二形堪表,乾三义具观,因思切已戒,敢忘作君难“。该诗由工匠刻于印花粉定盘子的底部,图案有较强的立体感。

定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者曾多次对他进行调查与重点挖掘,在加上各地出土的增多,定窑的发展历史面貌已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