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反思及评课稿

 aj6688 2017-03-23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反思及评课稿

作者:龙巧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139    更新时间:2015-10-27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人教修订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中的内容。

2、教材简析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3、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更为丰富、饱满的数学价值,为了不就数对而教数对,而是要用“望远镜”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宏观把握,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让他们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并注意把抽象的知识与图形结合起来,通过独学、群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知识。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2、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建数对,理解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增加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的机会。

3、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验创建数对的过程,体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及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五年一班的简写

1.五年一班可简写成五(1)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简洁、准确)

2.学生思考简写不但要简洁还要准确,五和(1)一个都不能少。

通过轻松的谈话引入,让学生知道关键词:简洁、准确。同样这关键词也可用到数学学习上,为后面的数对学习做好准备。

二、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1.创建数对

2.介绍数学文化

1.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创建数对。

2.展示交流,确定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3.引入“列、行”及数对的规范书写的教学。

4.介绍数学文化:数对的发明者------笛卡尔。

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交流,汇报,有利于学生更主动更开放地获取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汇报展示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更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享受其过程。

三、练习巩固

知识运用

创设情境练习

1.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2.用数对表示位置,引出(3,4)和(4,3)的区别。

3.用游戏的方式引出(x,2)(5,y))这些有规律的数对。

这一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练习的设计注重趣味性,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重点知识的学习,如区分(3,4)(4,3),说明数对的有序性。另外找一些有规律的数对。

四、拓展延伸

总结归纳

延伸知识,总结归纳:表示一个点的位置需要用到几个数?

1、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拓展延伸:探究什么情况下用3个数表示点的位置。

    这一环节学生能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有利于学生重新回忆梳理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为什么用数对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用一个数行吗”“为什么有的时候用一个数也行”“会不会存在需要用三个数来确定位置的情况”等问题作出思辨。

                                                           

《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后反思

                                       —— 龙巧平

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方法写出课件中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看谁写得既简单又明了。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他们的描述有哪一点相同。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通过出示自学材料,充分利用例1的座位情境,放手学生尝试探索,让学生经历了行与列的名称、统一行与列的顺序和方向、位置的表示方法。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把自己没有理解、掌握的地方,进行梳理。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2、灵活使用教材,从游戏中学数学,从生活中找数学。

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理解数位的有序性及数对中的一些规律,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从“谁是幸运儿”的游戏中,出现谁的名字,就说出自己在教室里所对位置的数位,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热情。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时,学生各抒己见,有说火车票、电影票、飞机票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有待改进的地方:

1、预设学生不够准确,本以为自学材料中,学生通过自学应该是马上能找到答案的,但没想到学生通过看书,花了很长时间,有些学生对有些问题还是难以做出来。学生在自主学习这一方面还是要加强,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

2、有些学习小组的讨论还不够热烈,只知道去对答案,不能很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方面还要多去引导。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评课稿

——主评人:彭国辉 

今天听了龙老师的一节课,使我深有体会,虽然上课前一体机出现了一点小小的问题,但是龙老师并没有慌张,很沉着的按照自己的上课流程逐渐的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整节课中充分的体现了生命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学生独学,接着是对学,最后群学,虽然最后可能还有一点知识没讲完,但是整节课脉络清晰,师生那种交流互动很多,并通过这种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自然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不仅使人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快乐,更使人从中得到启示:

  第一,找准起点,重视学生已有经验。

  上课开始,教师以“位置”为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时,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自学指导小纸条,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并随机抽了几个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汇报自己的描述。虽然不同的学生描述的位置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学生也很好的找到了这个相同点,只是表述的方法不同而已,从而使引出为什么同一个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此使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再顺势导入“怎样能准确地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气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也在对话中呈现,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在对话中形成,而接下来的教学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二,比较学习,完成了对知识的自然建构。

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由直观到具体,由抽象到思维,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学生描述张亮的座位写法时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最后通过展示比较学生的奇思妙想,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优化出数对(2,3)表示最简洁、方便。又如在教师出示数对,学生站起来的游戏环节,对学生的位置(3,4)和(4,3)及(2,3)和(3,2)及某一行或某一列的数对进行了比较与拓展,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应该先写竖排上的数,再写横排上的数,让他们明确,尽管两个数字相同,但前后的位置不同,指的就应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思维也因此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有力地突破了难点,也为进入初中学习函数知识做了有效的渗透与铺垫。

第三,探究递进,体现知识形成的循序渐进。

整节课像一个“链子”,一环套一环。特别是在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过程中,在新授中,龙老师始终将“说张亮的位置”串联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一说(看座位表):第2组第3个;二说(看座位表)第2列第3行;(建立组、个与列、行的联系)三说(看点子图):第2列第3行;经过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后,四说(看点子图,伴随多媒体演示):(2,3);五说(点子图变为方格图,直接说出数对):(2,3)。通过不断说“学生的位置”,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突出体现了由认识“几排几个”到“几列几行”,由座位表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层层递进的教学生成。

第四,关注人文,游戏点名助高潮。

知识延伸设计,龙老师的安排恰到好处。在教学简洁表示出“数对”这一知识点时,看看数学家们是怎样表示的,一句简单的话,却让学生明白数对表示方法的统一性。展示数对历史的图文资料,打破时空距离,走进古人,既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向学生揭示“一个伟大的数学发现源于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接受到了人文的熏染。课尾学以致用的呈现,通过点名装置来点学生回答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最后老师介绍了我们生活中可能用到数对的地方,将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了。特别是在高科技的运用上,例如飞机的座位,从而将学生的求知目标引入到一个更深、更广、更富有挑战性的空间领域,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

当然人无完人,课无完课,下面我想就这节课谈点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1、整节课学生那种学习的氛围还不够强烈,这个我觉得需要我们老师多想点办法去调动。

2、课本出示的是一张平面图,学生在确定行的时候说到了从前往后和从下往上,这2种说法龙老师都认可了,我个人觉得既然是平面图那么就不存在下和上,个人更倾向于从前往后这种说法。

3、练习的题型可以更广泛一点,在讲授完新知以后老师可以结合课后习题以及考试中会经常考到的题目来考学生,虽然龙老师讲到了同一列和同一行的规律,但是我个人觉得可以将题目的设计有梯度一点,例如:故意将行和列颠倒过来说,看看学生会不会写反.

总之,简单的几句话,不足以罗列这一节课的成功,龙老师的课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艺术,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