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古镇印象 对于沙沟我一直有一种向往,从网络上看到不少关于那里的报道和介绍。 沙沟镇位于兴化市西北部,距兴化城约30公里,地处兴化、盐城、高邮、宝应、建湖五县市交界处,周围有大纵湖、郭正湖、南荡、花粉荡、官庄荡、王庄荡、团头荡,俗称“两湖五荡”,是苏北里下河水上交通要道,著名的“鱼米之乡”。沙沟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厚,历史上出现过无数名人学贤,如:明朝的福建右布政使万石梁、清康熙年间的昭勇将军姜望龄、清著名诗人刘沁区、明末清初沙沟凫园主人姜长荣、国大代表赵阎生等等。有着许多优美的历史传说,如:王祥焐冰、郑板桥在沙沟设馆授徒的故事、金锣庄的来历、落驾舍的来历等等。有着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如:沙沟的彩妆灯会、沙沟的庙会。有着独特的地方民俗,如:子夜娶新娘、端午节食“十红”、过年过节家家烧斗香等等。有着独特的地方风味食品,如:沙沟大鱼圆,藕夹子、小麻饼等等。有着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如:抗战时期的沙沟市委市政府旧址、被誉为革命熔炉、育才园地的新四军“苏中公学”旧址等。 但当我实地看后,心里不竟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有些失落,原先的印象打折了,真的是图有虚名了,跟太仓的沙溪古镇简直不好比的。 在新镇区的河北边,问了当地的一位小伙子,才找到了老街。 老街的西头,两个大大的石头圆球挡在路的中间,算是提醒:往东是步行街了。 一路向前,这里的街道也没什么太多特色,老的行当:理发店、铁匠铺、竹匠铺等散落在步行街道在两侧,问了几个人,才问到了最古老的厕所的位置。 来到后大街与煤建巷交界的地方,看到了一座老式建筑,那就是这里最出名的明清厕所。门锁着,没能进去参观,但隔着门从缝里看去,也能基本看个大概了。 厕所的隔壁,是板桥私塾,也是大门紧锁,没人接待。 老婆早有怨言,饶道大枞湖一圈,来这里看到破旧的所谓古老街道,竟然就为了看看那厕所,简直有点愚的!哈哈 随她说去,我不言语的。 转念一想,这里的经济发展基础毕竟也不好跟江南比的。 但愿这里的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好些! 虽然没想象的好,但还是感觉既然来了,毕竟要留下点什么纪念吧! 或许这就是我一生中的唯一一次呀! 明代厕所。相传,这座明代古厕是该镇陈氏的私人厕所。厕所以东的一栋古民宅就是陈氏家族的祖屋。陈氏家族当年在沙沟镇上虽说不是豪富人家,但家底颇丰。更有意思的,这座古厕当时还是一座“经营性”的厕所。古沙沟镇四周都是菜农和粮农,人粪肥料紧缺。而集镇商贸繁荣,精明的陈氏上祖看到了商机。厕所建成后,陈家每晚有专人在厕所门口挂上灯笼,以方便如厕的人,为了防止有人深夜盗粪,到了熄灯时分便由专人将厕所门锁上,凌晨再开门。 北大街78号的板桥私馆 这里的塑料船特别多从兴化城坐约30公里的车程,来到西北部的沙沟镇 公路两旁的绿化挺不错的 一条紫底黄字横幅亮于眼前---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沟欢迎您! 于是一阵欣喜, 然而进入镇后七逛八荡,感觉有些失望。 沙沟古镇古味不浓,与千年徒有虚名。 当然古味的东东多少有点儿 沙沟的鱼市口遗址位于老镇区 前大街与南大街的交汇处。 由于历经沧桑和解放后几次市政建设, 现只存下一条长30米宽2.3 米的石板路, “修旧如旧”的石板路南北走向, 南与南大街相连,北与前街交接,呈“丁”字形。 路面用棕石花岗条石铺就,石块长1.15米,宽0.36米, 共有108块。 央视曾经播出过古镇沙沟的片子,但那是航拍的。 这儿的人家以烧煤饼炉为主, 发炉子时的烟在巷子里弥漫呛人 钻进两家拍摄,明显条件不一样 现两边店面基本保存完好,当年格局清晰依见。 目前,街道两侧经营着药店、银匠铺、理发店, 著名的酱油店 现鱼市口遗址成为兴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沟是历史文化名镇。 沙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明。 明清以来,镇上出了120位进士、举人。 明正德九年间,沙沟出了进士万元鹏,此人为官德正, 皇帝赐给他立进士坊,以作纪念。 进士坊边晾晒着米面、 沙沟饮食文化颇具特色,名闻遐迩, 享誉大江南北的名菜名点有: 沙沟鱼圆、藕夹子、酥皮春卷、小麻饼、水粉炒鸡, 并被列入中国维扬菜谱, 有“游在东吴杭州,食在广陵沙沟”之说法。 后大街与煤建巷交界的地方,最出名的明清厕所。 中西交融的建筑。 沙沟境内河湖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殷。 全镇水生经济作物2万亩, 年产莲藕、茨菇、荸荠等达3万吨。 水产养殖面积达5万亩,盛产鱼虾蟹等淡水产品60多种 仲春菜花满垛,盛夏荷花满塘, 金秋遍地金黄,隆冬芦花漫荡。 是一个聚平川之秀色,汇江河之便利的“鱼米之乡”, 有“金沙沟”之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