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石梁”“进士坊”

 取经的兵 2022-03-21

追祭万云鹏暨重修进士坊记----来源:沙沟主题站 作者:石梁芦苇(颜国强)
       追祭万云鹏暨重修进士坊记------千年古镇,鱼米之乡,富庶名扬,地灵人杰,文脉悠悠,贤人辈出。万云鹏(1479-1575),字图南,号石梁,明朝弘治年间人。正德九年进士,官南吏部。嘉靖五年,出任浙江湖州知府。勤恤利病,纤毫不取。性毅法严,旌善瘅恶。精彩有度,慨然以兴起斯文为已任,考德校材,艺苑增重。尤善讯案,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受杖者恬伏不恚,楔外无滞犴舍常虚。兴水利,励农耕,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湖州社会稳定,百姓安居,和谐安祥。

       万云鹏,施政有方,政绩斐然,时乌程县令戴嘉猷,归安县令戚贤,并称三循吏,载册明史,扬名千秋。为官清正,廉洁自律,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心地泰荡,光明磊落,同僚敬慕,百姓爱戴。然亦常遭小人施计诋毁,更有甚者阴谋行刺之,其右眼中镖,失光明。云鹏泰然处之,笑曰:满天星斗,不抵吾独月分明。寥寥数语,豪气凛然,峥峥铁骨,浩气撼山河也。

       嘉靖三十四年(1555),时年七十六岁的万云鹏告老还乡,回到沙沟住在镇东的石家巷,过上了回归自然的悠然生活。著名诗人王信在一首诗里描述了万云鹏回乡后的情景:“青溪抓棹白云居”,“兰舟满载新醅酒,草阁新抄旧著书”。卸官后的万云鹏“风节矫矫,不避权贵,清介独特,宦威不改”,得到各界人士的尊重和赞美。他修桥铺路改善百姓的出行,他把从外地的草药偏方带回沙沟,给百姓医治疑难杂症。他和沙沟的地方政要和乡间绅士一起出谋划策,发展农业,疏浚河道,开垦园田,鼓励耕读,修理庙宇,建财神庙,一系列的举措中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他对沙沟的庙会提出许多改进意见,据说沙沟庙会中设立头牌就是采纳万云鹏的建议。由于万云鹏做高官为百姓,清廉清正,保一方平安,其功绩传遍大江南北,影响之大,江南、浙江一带的富商认同在万布政的家乡做生意有安全感,纷纷举家迁到沙沟创业,使得小小沙沟商人聚集,商铺林立,市井繁华,成为里下河地区规模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几百年来享有“金沙沟”之美誉。

       万云鹏回到沙沟后,许多官吏旧僚纷纷拜访,由于故居房子狭小,不便礼仪,他用自已的积蓄开始建一座面积较大的豪华宅院,以安度晚年。建房期间,友人建议他应保持晚节不该如此奢华,他听后马上采纳,遂将此房改作东岳庙,并在广场东西两侧建了“海老爷庙”、“杨老爷庙”,供奉他一生敬重的海瑞和杨继业两位民族英雄,这就是名扬四方的沙沟庙中庙。东岳庙建成后,万云鹏依然住在简陋的平房中生活,直至去世。

       公元1585年,万云鹏逝世,享年96岁,沙沟人民深深爱戴和敬重这位为官清廉的邑人,将沙沟镇改为石梁镇。在镇西柴行的财神庙西侧建“进士坊”,以纪念这位人们尊敬的清官。明万历九年(1581年)盐城知县杨瑞云高度评价万云鹏,谓布政“凛凛若天山雪云。”

       万云鹏的棺木葬在沙沟以东六公里处杨港村(今属盐城市盐都区),之所以选择杨港,是因为杨港和北面的南龙港、北龙港统称为“三港”,民间有“三港出乌龙”之说,而杨港处在三港之首风水好,再有沙沟地势低,发大水时墓地易进水,而杨港地势较沙沟高,连民国二十年大水那里都没有被淹。可悲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该村私自挖掘墓地,原以为万石梁是个大官,内面肯定有值钱的金银财宝,哪知挖了三天三夜,打开棺木,除了成匹的白布外,其它什么也没有,这又一次佐证了万石梁确实是位名符其实的一代清官。

       清初,满清政府下旨将所有以明朝官员命名的地名全部废除,实际只存在了60余年的石梁镇又重新恢复为沙沟镇。

      斗转星移,历史翻过了500多页,如今的石梁故里百业兴旺,正向小康镇迈进。后人为了纪念万云鹏,将原垛田村和南星村合并后命名为“石梁村”。位于人民东路东侧的桥也命名为“石梁桥”。地方政府正在计划恢复重建“进士坊”,以永久缅怀这位清政廉洁,刚正不阿,一生正气,风高亮节的邑里先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