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嘛,是商量出来的

 木头1018 2017-03-24

腓特烈.巴巴羅薩. Barbarossa.jpg


上次我们讲到了学霸皇帝腓特烈二世,以口舌征服穆斯林千军万马。尽管他对于宗教不屑一顾的态度让教会对他一直咬牙切齿,但是因为除了四处侧漏的才华之外腓特烈的军事实力也不可小觑,所以教皇虽然恨他却也没能彻底摆平他,这个学霸他头上的头衔和荣誉超过了他的爷爷巴巴罗萨,我想,他数一数自己的头衔,应该就像我们班的大佬翻自己的奖学金证书一样不耐烦吧。。。


果然天下学霸是一家,都有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相通之处。这一点说起来倒是让一代一代后人啧啧称奇,但是要管辖、统治的地方太多,欧洲那么大这些土地还不一定是连在一起的,作为当事人的腓特烈二世也许也是非常苦恼的(之所以用“也许”是因为说不定腓特烈二世那么放荡不羁的性格根本就没打算面面俱到地照顾他名下的那么多国家,毕竟学霸的心思不是我等渣渣随便揣测的),所以他最后选择了从他的母亲血统中继承下来的西西里王国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据地,主要活动范围也是在意大利一带,至于陌生的父亲,还有阴险狡诈的英诺森三世扶持他获得的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两个更显赫的果实,腓特烈更多的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他认同自己西西里国王的身份,却很少自称为德意志的统治者,本来就松散得连架子都看不出来的德意志,在他的忽视下更不把国王放在眼里。


二世画像


所谓“封建”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今天中文里的封建好像是迂腐落后的意思,我们之前的故事中解释过,实际上这与中世纪的封建是完全不一样的——中世纪欧洲的“封建”(feudal)意味着的是分裂、割据,你可以参考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状况,腓特烈二世的放任就让德意志的“封建”特征更上一层楼。因为国王不怎么约束,诸侯们野心勃勃,个个都摩拳擦掌准备放飞自我,各个邦国权力越来越集中,近乎在王国之下形成了实际上独立的小领地。而腓特烈对于这种危险的情况并没有加以阻止,我猜测学霸可能是懒得管,要掺和德意志这个被称为“教皇的奶牛”的国家,意味着又得和难缠的教会纠缠不清,而不加约束同时又得为了保持他名下的这块地方不至于出乱子,腓特烈以牺牲城市利益来讨好不安分的诸侯。(12世纪以后城市已经是中世纪欧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政治力量,对各诸侯国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关于中世纪的城市我们之后专门开一章细讲)比如1231年他就颁布法令禁止建立有损诸侯利益的新城市,诸侯都有权拥有特许令,行使独立的司法权。这样诸侯们得到了法律的庇护,相当于确定了国王权力的正式下放,一个个林立的诸侯的领地,俨然国中之国,互相较劲、争夺权力。只是因为腓特烈二世强大的实力震慑,贵族们并不敢轻举妄动,只是在暗流涌动之中蓄势待发。


腓特烈二世石堡坐落在大教堂不远处的小山上,以13世纪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西里国王、耶路撒冷国王、意大利国王和勃艮第领主腓特烈二世命名。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腓特烈二世去世。早已按耐不住的诸侯们就像脱缰的野猪,撒开腿争抢自己的利益。本来就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是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一旦失去暂时强有力的核心,立刻就会暴露出其本身的弱点——本来就是蛮族人依然不灭的罗马情结在作祟,捏揉出来这么一个基督教的躯壳、罗马梦的幻影自我安慰的四不像,很快就会崩塌掉。腓特烈二世的继任者康拉德四世软弱无力,根本无法阻挡诸侯们潮水一般的纷争,忧心忡忡之中,在位子上坐卧不安了四个年头便撒手人寰。霍亨斯陶芬曾经历代传承家族事业:当皇帝,也随之熄灭了。身后留下的,是一个惨不忍睹的混乱德意志和都想当皇帝、说不清谁是皇帝的大空位时代。


古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无君。那说的是王权高度集中的中国,在大陆另一头放浪形骸的德国,二十年没有其实好像也无伤大雅。1254年~1273年,整整二十年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本来也是个壳子吧)都没有自己的皇帝。这就要说到德意志的皇帝是怎么来的了,首先欧洲很看重血统,像中国揭竿而起取而代之这种事情是没有的,如果你在欧洲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会斩钉截铁告诉你“Fèi huà”。其次呢,理直气壮的世袭也是不应该的,王位的确定最早溯源到东法兰克王国建立的时候,最重要的四大部族就是通过推举将最强大的首领推上王位,之后王位的更迭便需要国内诸侯们一一支持点头方可确定。除非某个家族势力非常强大,长期垄断这一职业,比如腓特烈他家霍亨斯陶芬,王族实力足够强大,也可以形成王冠是我家的这种家训,而将选举制当成摆设。回到我们的故事场景中,康拉德四世死后,霍亨斯陶芬的家训算是破灭,诸侯们扶持荷兰伯爵威廉爬上宝座,但是不久威廉就在与其他诸侯的火拼当中全剧终,这样皇帝的位置又空了出来。


阿方索十世让欧洲与古希腊罗马文化不失联


这样混乱的情况,没有一只强有力的臂膀来控制局面。也许有人会问,教皇呢?教会与神圣罗马帝国关系那么密切,教皇怎么不出面。实际上教皇不仅不愿意、而且非常喜闻乐见这种割据分裂的局面,以免出现腓特烈这种比较强势的王权再和教会互怼。威廉死后,德国的诸侯贵族再次合计选皇帝,最后商量的结果,是一位和英国关系密切的莱茵伯爵推举了英国的康沃尔伯爵,和法国国王支持的特利尔大主教选出了西班牙的国王阿方索十世,中世纪特色啊:一是国王可以多国兼职,二是还有为了减少阻力本国国王是外国人,三是多王并存,反正互不承认,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然而这所谓选出来的皇帝都是外国人,互不承认也相当于作废。直到这种闹剧持续到了1273年,在罗马教皇的游说之下选出了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为皇帝,虚悬已久的大空位才算是尘埃落定。在后来的故事里,哈布斯堡这个家族还会有长期且精彩的表现,我们后话再说。


选举制就这样伟大复兴了,皇帝也无力回天德意志国内难以收场的烂摊子。只能尽量让这个摊子看起来以后不要那么烂。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颁布法令,规定当时势力最大的七位教俗贵族拥有选举皇帝的权力,他们是特利尔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莱茵的宫廷伯爵、捷克国王、萨克森公爵以及勃兰登堡边戍侯。他们被尊称为“照耀在神圣罗马帝国之上的七重才智一同的七支烛火”。而这份法令,就是史上著名的《黄金诏书》,又叫《金玺诏书》。这个法令一出,就意味着德意志想要集中的王权算是没戏了,神圣罗马帝国也就……反正退步也退步不到哪了。


已有658年历史的“黄金诏书”成为世界遗产,该诏书记载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选帝侯的选任制度。珍藏该诏书的法兰克福市档案馆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手中接受了世界遗产 


德意志Deutschland 从此彻底变成了一个地理的记忆,仅仅活在知识分子的乡愁之中,一直到俾斯麦再次复活她的时候……


参考文献:

《地图上的德国史》《德意志史》《德意志人》《德国通史》


上一期:兵不血刃,征服穆斯林,还得靠学霸!拿下耶路撒冷都不是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