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三举措

 伟天英 2017-03-24

引:员工是企业发展命脉之所在,任何企业都面临着对人才的激烈竞争。当前的企业将他们的目光越发聚焦于“人才”,导致“人才”的流动性不断增大。因此,对员工进行归属感研究,为企业保持员工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也显得尤为重。

一、帮助员工统一企业文化认同,是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之根本。

很多企业的文化只存在于高层的头脑中、口头表述中,没有使员工的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更别提融入到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中。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统一企业文化的认同是至关重要的。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企业和员工是伙伴关系,是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二者共生、共创、共荣。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上来。

统一的企业文化认同必须以人为本,把员工放在心上,充分调动全员力量、凝聚全员智慧、体现全员参与。企业文化一旦得到认同,有助于企业的政工干部利用其引导力和凝聚力,统一员工思想和行为。同时也有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化政工文化建设,促进“实效性”的大政工模式的建立。

二、让企业员工有主人翁的感觉,是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之途径。

汉诺瓦公司欧白恩先生说过:“企业的员工多半聪明、受过良好教育、充满活力、全心全力地渴望出人头地。但他们到了三十多岁时,通常只有少数人平步青云,其余大多数人都失掉了开始时所有的企图心、使命感与兴奋感,对于工作他们只投入些许精力,心灵几乎完全不在工作上。”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企业是欧白恩先生所描述的状况,不难看出员工的这种状态对企业的发展是起到明显的负面影响。

员工面对广大的客户群,是企业形象的体现,企业应当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针对员工的思想变化、行为特点,消除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疏离感,帮助员工实现自我目标的塑造和个人价值的体现。

笔者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

1、合理化劳动用工制度

企业应当以适应员工需求和企业综合需求为考量,合理化劳动用工制度,打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渠道,为全体员工搭建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激励舞台,鼓励其发挥聪明才智。此外还要指导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帮助员工创建和持续保持一个适合于他自己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目标,争取为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给员工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鼓励他们的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2、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

政工工作源于基于基层,始于基层,应充分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员工股谋福利的思想,把员工的疾苦放心上,把员工冷暖放心上,把员工之所想放心上,把员工之所需放心上。利用有效的途径充分听取其意见和建议,让员工畅所欲言;切实关心职工,为职工排忧解难,不让一位员工带着心理压力上岗;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不断融洽关系,增进沟通,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员工产生“我的公司,我的家”的思想意识,推进公司和谐发展。

三、重视员工的个性配置,是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之创新。

企业在招才纳贤过程中,应学习学校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针对企业员工的个性特点,重视员工的个性培养。

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是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集中体现。企业可针对岗位选择合适的人才,同时也要学会逆向思维,让人才对岗位有更全面的认知,并利用岗位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制度,合理化的增加其主动选择岗位的权利。借此发扬其固有优势,避免其劣势,让合适的人适应于适合的岗位创造工作价值最大化。

利用员工自身特点与企业岗位的合理化配置,员工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锻炼,干劲更足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通过以“把员工放在心上”为抓手,起到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是改变以往旧有的“劳资矛盾冲突”现象的高效基础工作。

企业要关心每位员工的生活和生存条件,员工生活得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相应地工作效率会有很大提高,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