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会有“脾气”?瞧它长那样

 昵称39831613 2017-03-24

我们一定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过度紧张,压力较大时,例如某个考试的前后,你会吃不好饭或者频频拉肚子,这是为什么呢?

肝会有“脾气”?瞧它长那样

中医认为,肝与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肝与脾的生理关系,主要体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依存、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关系上。消化功能方面: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疏利胆汁,促进脾胃对饮食的运化功能,并有助于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协调。

肝会有“脾气”?瞧它长那样自然界中肥沃的土地可提供足够的营养使树木赖以生存,而树木的生长不断地吸收着土地的营养,使土壤可以加速营养物质的更替,吸取新鲜的物质,使树木更能茂盛的生长。肝属木,脾属土,这种循环同样存在于肝脾的关系之中。脾运化水谷,必须通过肝的疏泄。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水谷精微充足化为精血不断地输送和滋养于肝。肝体得以濡养而有利于疏泄,不致于土衰木萎。病理上肝脾病变亦相互影响。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易致脾失健运,形成精神抑郁,胸闷太息,纳呆腹胀,肠鸣泄泻等肝脾不调之候,这就是为什么情绪紧张时,会吃不下饭或拉肚子的原因了。

肝会有“脾气”?瞧它长那样血液运行方面:肝藏血,脾生产加工血。脾胃通过消化吸收吃进的食物为化生血液提供了物质基础,脾气健旺,才能有足够的精微物质化生立液,使肝有所藏。肝血充足,血量正常调节,才能使所化生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如果脾虚不健,对血的生产加工失去作用,肝所藏之血也就会不足,全身各部也不会得到充足血液的濡养,就可能会出现贫血、血压低、头晕、面色白等症状。

张仲景提出“治肝先治脾”的观点,这个观点在临床上仍适用,这是为什么呢?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肝对脾发挥着调节、制约的作月。我们知道,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为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就像土壤一样滋养着万物。但脾属阴,其性呆滞,滞则易郁,必需依赖肝的活泼、升散疏泄之性,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如果肝患了疾病,就不能正常发挥对脾的调节作用了。

肝会有“脾气”?瞧它长那样如果肝病患者常常生闷气或者发脾气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肝过度制约脾的功能,或对脾不能正常行使升散疏泄的作用,这样就会伤害到脾,导致脾病,这就是所说的“知肝传脾”。因为脾病,不能正常运化所食之物,不能将它化生为营养物质,我们就经常看到患有肝病的患者会面黄肌瘦、食欲不好、没有力气。时间久了,脾不能正常提供精微物质,气血生化之源贵乏,就会出现贫血,面色萎黄。更有甚者,脾不能正常运化体内的水湿,水湿内停,积留在腹,就可以见到肝病的患者大腹便便,腹水鼓胀。这些都是肝对脾的克伐太过造成的。

所以,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思想,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见解是有依据的。因而对于肝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就要特别重视健脾、护脾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婆罗门的解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